破除“重化工围江” 重构发展格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召开两年间

2018-01-10 19:49:17来源:新华网
字号:

新华社合肥1月10日电 2017年是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深入推进之年,前三季度,沿江11省市GDP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增速稳中有进的背后,凸显长江经济带适应经济新常态的发展新走向。

记者近日在沿江省市调研,探寻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两年来,这些省市从“量”到“质”的发展变迁路径。

破除“重化工围江” 让母亲河永葆生机

从湖南株洲市高新区经石峰大桥过湘江,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块块平整的土地,一座座新型的厂房……那是曾经聚集数百家冶炼、化工厂的清水塘老工业基地,一度是全国工业污染重地。2017年初,株洲吹响了清水塘搬迁改造攻坚的号角,除株冶及配套的4家中小企业、昊华化工计划2018年关停外,清水塘地区落后污染企业关停到位。如今,这里不断“变绿”,焕发生机与活力。

“搬迁涉及2万余名职工,影响工业年产值两百多亿元,需要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刮骨疗毒的勇气。”株洲市委书记毛腾飞说。

2016年初,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顺应时代潮流,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作出重大部署。

两年来,“生态优先”已成为沿江城市经济发展的共识。在江西省九江经开区,严把项目关,对重污染、重化工、高耗能等项目,无论投资多大、效益多好,均“一票否决”。国内某知名造纸企业计划投资200亿元,建设工业包装纸生产基地,产后税收达15亿元,当地综合考虑环保等因素后毅然放弃该项目引进。

两年来,在经济总量增长、人口增加压力下,长江生态环境整体趋于好转,长江上游水土流失面积实现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太湖22条重要入湖河道水质两年来消除劣Ⅴ类,重点水功能达标率由22.5%提高到56.5%。长江流域万元GDP用水量2016年降至76立方米,比2007年下降67%。

产业“绿色升级” 点燃经济新引擎

“绝不能把企业一关了之,一搬了之,变成一座空城。”株洲市市长阳卫国说,长江经济带建设不能只做“减法”,还要及时做“加法”,补充和导入新的绿色企业和产业,实现高品质的“腾笼换鸟”。

在株洲轨道智谷工业园内,湖南博羿科技厂的工人正“热火朝天”地调试安装设备,准备投入新订单的生产。这个轨道装备配套企业因位于清水塘而不得不搬迁,借助这个契机该厂淘汰了原先污染严重的油漆、喷涂等项目,瞄准轨道旅游交通装备领域,焕发出新的生机。

长江经济带致力于打造全国转型发展的创新驱动带。沿江省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新驱动消解人口红利下降影响,正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的重化工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绿色产业为主转变,抢占动能转换先机。

位于安徽合肥的“中国声谷”短短几年间,已入驻200家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平台支撑到产业发展与应用的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链;在相邻省份浙江,杭州市余杭区梦想小镇两年汇聚了1万多名创客、2000多个创业项目;在地处长江上游的贵州省,大数据全产业链创新体系加速形成,大数据核心业态、关联业态、衍生业态企业已超出800家。

人工智能、集成电路、信息经济、生命健康等新产业正成为沿江地区发展新动能,如江苏战略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0%,浙江“三新”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2/5以上,四川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超50%。

重构高质量发展格局 有待扬长补短

向质量变革要效率已成为沿江城市经济发展的共识。2017年以来,各地加大对企业技改支持力度,如湖南省前十个月,技改投资占据工业投资超“半壁江山”,高于全国10.6个百分点;安徽省前十一个月完成技改投资6688亿元,增长16.2%。同时一系列“减负”“振兴实体经济”政策的出台,为沿江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活力。如2017年前三季度江西省为企业减负约845亿元,11月再推出减负“新30条”。

长江经济带迈向高质量发展,但还有一些难题待破解。

一方面,在经济下行压力下,从大招商到大保护,个别地方和干部不适应。在一个地处连片特困区的县,当因环保问题搁置了年利税6000万元的采石项目时,遭遇了一些干部不理解。“这些干部说要发展,‘该搞的还得搞’。虽然都知道生态优先,但缺少担当。”县政府负责人说。

另一方面,因缺乏分工定位和有效协调合作机制,长江经济带存在产业同质竞争及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湖北省社科院副院长秦尊文建议,一方面,东、中、西部或者上、中、下游要做好区域统筹规划,形成经济互补、实现互利共赢;另一方面,长江经济带干流区域与支流流域、核心地区与外围省份也要围绕产业配套开展分工合作,尽量实现资源最优配置。(张紫赟、王贤、阳建、余贤红)

责编:张振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