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论红船初心——“红船精神”的时代呼唤

2018-01-02 16:17:13来源:光明网
字号:

编者按

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2017年11月30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一个多月之后,新华社配发编者按重新播发了《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包括光明日报在内的主要媒体纷纷刊载。一大建党时的初心与使命,与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形成了历史的呼应;“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正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

“红船精神”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迈进新时代,站在2018年的新春起点,聆听习近平主席新年贺词“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寄语,弘扬“红船精神”有了更鲜明的现实指向。光明日报今日特刊发第三篇“红船初心”述评,意在和读者一起回到“1921”“1949”“1978”和“新时代”四个历史现场,共同感受“红船精神”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的一脉相承,共同思索“红船精神”传承的历史坐标和当代意义。

“已快十一点钟了”“到六点多钟”。

这是开始和闭幕的时间。1959年,共产党员王会悟在《“一大”在南湖开会的情况》的回忆文章中,记录了1921年夏天嘉兴南湖船上会议的七个小时。

在这个平常的下午,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通过了。船上十位或穿长衫或穿西装的青年人庄严起立,在摇橹声中低沉呼喊:“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人类的解放者万岁”。

只有几个小时,四周水波声声,游人往来如常。没人觉察到,一叶舟,从此出发了。

只有几个小时,历史即将掀起翻江倒海的巨澜。诗人如是描述:跟着那条船的路线/千万条船/从赤水、从洪湖/从黄河、从长江/江河湖海都在咆哮/云集一支庞大的队伍/演奏出东方红的合唱。

只有几个小时,中国革命即将涤尽阴霾、开启新篇。镰刀与锤子撞击、人类解放的信仰与民族抗争的信念激荡,共同浇筑成了开天辟地、百折不挠、立党为公的“红船精神”,肇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史。

历史从此烙下行舟的意象。“红船精神”从此贯穿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全过程,在每一个时间的关节点上,锻造出中华民族的里程碑。

1921:倒海翻江卷巨澜

1921,像河流遭遇峻岭,历史忽然在这里转弯。

那一年,英国《泰晤士报》用醒目的标题写到,“中国处境危险,十多个敌对政权并存”。同样在二十年代来到中国的《纽约时报》记者哈雷特·阿班悲叹:“作为国家的中国已然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生活在苦难之中。”

那一年,开滦煤矿罢工、长辛店工人游行、进步杂志《新青年》在上海被查封,孙中山下令讨伐桂系军阀……事件与事件远隔千里,却映照着整个近代史的脉络:洋务梦、变法梦、制宪梦在这个国家升起又陨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在近三百个政治团体的推动下轮番登台,再化作长长的叹息。

风雨世界,飘摇华夏。全国五十多位求索者派出的十几位代表,最终登上了嘉兴南湖的小船。

这里,开启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

“必须支援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通过,字字句句书写人民至上的初心,字里行间奔涌改天换地的精神。马克思主义理想第一次扎根东方大地,民族解放第一次纳入人类共产主义运动的大图景,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第一次真正成为革命依靠的力量,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们从遥远欧洲“盗来”的思想火种,开始照亮整个中华大地。

这里,记录了共产党人独有的政党品格。

李大钊,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一生致力“再造中华”,一生呐喊“冲决历史之桎梏,涤荡历史之积秽,新造民族之生命,挽回民族之青春”。缪伯英,中国共产党第一位女党员,一生投身工人运动与妇女解放运动,30岁因积劳和贫困病逝,临终遗言:“未能战死沙场,真是恨事”。夏明翰,1921年经毛泽东、何叔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28岁慷慨就义,临刑前从容索笔留言,“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从此光照千秋。邓中夏,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39岁在南京雨花台下饮弹洒血,留下了字字千钧的句子:“为勤劳大众的利益而死,这是虽死犹生”。

这里,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精神。

近代中国无数志士的不懈追求和远大理想,浓缩于这条小船;一个民族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发生于这条小船;北京、上海、湖南、湖北、广东、山东和法国、日本共产主义小组实践成果,融汇于这条小船;围绕中共创建的系列核心事件,最终因这条船构成了完整的历史叙事。

从此,以水载舟、依水行舟,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大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写照;乘风破浪、劈波前行,成为它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比喻;高扬风帆、校准航向,成为它坚定信仰、矢志理想的象征。一只红船,沿着井冈峰顶、遵义城头、延安宝塔、西柏坡上的灯标前行,最终把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串联成一幅动人心魄的大潮行舟图。

开天辟地的力量,生死不渝的精神。

距“1921”24年后,中国共产党七大的预备会议上,红船上走下的伟人毛泽东满怀豪情,“我们党尝尽了艰难困苦,轰轰烈烈、英勇奋斗。从古以来,中国没有一个集团,像共产党一样,不惜牺牲一切,牺牲多少人,干这样的大事”。

距离“1921”84年后,改革大潮中的之江大地、烟雨楼边,登上红船的习近平同志抚今追昔,首次提出了“红船精神”的思想。“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最终将中国革命的源头精神、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浓缩进了理论表达。

哲人说,历史中有未来的答案。作为历史的见证,红船定格在1921年的时空里;作为不灭的精神,红船在每一个时代与共产党人重新相逢。

责编:吴正丹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