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中向好态势将延续
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11月份我国生产需求总体平稳,进口和出口都保持两位数增长,特别是进口和出口金额创今年以来单月最高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同时实物网上商品零售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27%左右;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尽管投资增速缓中趋稳,但民生类、技术创新类、高技术领域和短板领域的投资增长速度较快。就业方面,1-11月份城镇新增就业1280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了31万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不管是从增长指标、民生领域指标,还是结构效益、质量指标来看,当前中国经济仍然延续着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并且在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毛盛勇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明年要把更多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上,朝着高质量的发展努力。由于经济增长有比较好的支撑条件,明年经济能够延续今年总体平稳、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
毛盛勇说,第一,从世界经济看,世界经济复苏态势比较明朗,而且这种复苏是一种全面复苏,包括发达经济体,也包括新兴经济体都呈现复苏态势;另外,全球贸易增长速度超过经济增长速度,这是一个好的外部环境。第二,从内部来看,消费规模将保持较快增长、结构升级步伐将继续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持续提升,加上今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好,明年消费能够延续好的增长态势。从投资来看,明年制造业投资可能会继续回升,基础设施投资保持相对平稳,房地产投资也不会有大的起落,总的来看,投资能够保持总体平稳态势。
杨伟民认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GDP增长6.9%,比去年同期回升0.2个百分点,但稳中向好的基础并不牢固。经济发展还没过“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这三大关口。
值得关注的是,对于经济增长,不再设具体增长目标。杨伟民表示,这主要考虑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再是高速度增长阶段。产能不足已不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发展质量还不够高。在这一阶段,不是不要增长速度,而是要通过质量、效率、动力“三个变革”着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可能会进一步完善: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着力攻克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三大关口,这是下一步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三是加快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这是未来我国经济建设的总纲领。b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
发改委副主任张勇表示,把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关键要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投资效益不高、供给质量不高等问题。下一步,发改委将重点采取以下几方面举措:一是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二是推进简政放权,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实施创新驱动,转换发展动能,培育良好的创新生态,提高创新要素对实体经济的贡献率;四是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存量资源配置。此外,要完善包括金融服务、政府服务等在内的支持实体经济的服务体系,使实体经济发展更加方便、更有效率,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更好的基础。
十九大报告同时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张德勇表示,十九大报告50余次提到创新,尤其强调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标志着创新驱动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在新时代中国发展历程中将发挥越来越显著的战略支撑作用。当前经济正处在关键时期,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进而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都必须紧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具有现实意义。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着力提振实体经济,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些都需要创新驱动来发挥支撑作用。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表示,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已达2%,标志着我国进入了创新驱动阶段。目前不论政府还是企业,对于创新研发的投入都在稳步增加。创新对于经济发展的驱动力越来越大,推动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高技术产业增速、劳动生产率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已发生了明显变化,创新驱动在经济增长动力结构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完善和创新宏观调控
十九大报告提出,宏观调控要有度。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表示,十九大报告强调宏观调控有度,这个表述意味深长,是宏观调控如何把握的问题。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很多国家宏观调控的手伸到市场里,伸到微观主体具体运行层面,有可能越俎代庖。中国要建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体制,如果宏观调控代替微观主体去配置市场,就是无度。
李扬说,未来宏观调控要有度,就是宏观调控要过渡到正常市场经济常态,要按照有度要求进行改革。“首先要让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协调发展,然后完善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同时,一定要对利率、汇率这种基本要素改革的严峻性有清醒的认识,利率、汇率渗透在所有的环节,因此它的改革需要所有的环境予以配合。”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近日发布报告称,针对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重大变化和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积极财政政策精准有效,稳健货币政策适度中性,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
对于财政政策,报告建议,2018年全国赤字率控制在3.0%左右,适度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力度;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重点支持民生、创新、绿色发展等薄弱领域和重点领域建设。积极财政政策的重点由增加赤字转向减税为主,密切关注美欧等国家税改动向,研究出台普遍降低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税率措施。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制定出台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划分总体方案;研究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推进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税制改革,启动新一轮个人房产税试点。
货币政策方面,报告认为,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度中性,积极稳妥去杠杆,做到不紧不松。“不紧”是保证实体经济增长的合理、正常资金需要,“不松”是防止金融加杠杆卷土重来、防止房地产泡沫进一步膨胀与金融风险过度上升。一是建议2018年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长目标设定为12%。适应货币供应方式变化和金融创新发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平稳扩张,社会流动性合理充裕。二是加强价格型调控,维持利率水平与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三是协调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政策,引导信贷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和“小微”、“三农”等社会薄弱环节,实现“强实抑虚”,强化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充分运用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等具有预调微调、结构优化功能的政策手段,坚持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差异化调整以及实行差异化MPA监管要求,引导信贷资金流向,优化信贷结构。(本报记者 倪铭娅)
责编:海客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