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外资”保险要来了,消费者能得实惠吗?

2017-11-16 10:04:11来源:海外网
字号:

麻辣财经

  11月10日,在国新办举行的中美元首北京会晤经济成果相关情况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人身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这意味着,“外资设立人身险公司必须采取合资形式”的限制,五年后将解禁。五年后中国保险市场上将有“纯外资”的人身险公司。

  如今在国内,外资独资银行有许多家,比如花旗、汇丰、渣打,但外资独资保险公司只有友邦保险一家。未来几年,外资控股险企或纯外资险企将越来越多啦。这会给中国保险业带来哪些改变?让消费者得到哪些实惠?麻辣财经采访了有关专家。

  外资保险不是“狼”,给中国保险业注入了养分

  保监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末,共有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境外保险公司在我国设立了57家外资保险公司,下设各级分支机构1800多家。500强中的外国保险公司,除友邦外,比如英国保诚集团、日本生命保险、韩国三星人寿等,均以合资形式进入了中国市场。外资保险机构市场份额逐步扩大,从入世之初不足1%增长到2016年末的5.19%;总资产截至今年7月末达到10022.5亿元,增长了300多倍。

  “入世时保险业惊呼‘狼来了’,事实证明是一群肥美的羔羊来了。”北京工商大学保险研究中心主任王绪瑾认为,目前看,外资险企既没有对中资险企产生冲击,也没有发育不良。

  “在发达国家保险市场,外资企业市场份额为6%左右,一般不会超过10%。我国现在是5.19%,跟发达国家比只是略低,在新兴市场中并不算低。”王绪瑾说,外资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在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给中国保险业注入了不少有益的养分。

  “未来继续扩大开放,也不会冲击中资险企。”王绪瑾认为,一方面,我国保险业近年来保持较高增速,不少中资保险公司已经根基深厚,资产规模、保费规模庞大,在个人代理、银保渠道占据绝对优势;另一方面,外资公司来华后,也有个先适应水土再开花结果的过程。比如,外资经营网点分布较少,在产品研发、管理模式,挖掘客户需求等方面,仍需较长时间以真正适应中国市场需求,短时间内“逆袭”的可能性不大。“不过长远看,外资险企整体上风格比较稳健,会有一些成为百年老店。”

  不过,对于外资保险的进入,中国保险业还要做些必要的准备。

  一是,相关政策需要“内外一致”。目前业内普遍关注的是,今年7月发布的《保险公司股权管理办法(第二次征求意见稿)》要求,单一股东持股比例不得超过1/3。如果相关条款最终落地,外资单一股东持股也不得超过1/3,这与朱光耀在吹风会上表态“单个投资者投资比例可放宽至51%”有不一致的地方,或仍需调整完善。

  二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监管体系,与发达国家仍存差距。据了解,去年保监会对行业进行了风险摸排,外资险企平均分数显著高于中资险企,风险自律整体表现较好。目前,中外保险监管气候仍有“温差”,突出表现在处罚方面。对险企的一些经营失误或违规行为,包括泄露客户资料、披露虚假信息、营销误导等,国外会罚得险企伤筋动骨,但国内往往罚款几十万、几百万元,企业不痛不痒,起不到敲山震虎的作用。“长此以往,外资来华后慢慢发现违规成本很低,也会去当‘坏孩子’。”王绪瑾说。

  三是,强化保险资金运用风险防范。去年以来的“野蛮人”风波,提醒保险业扎紧“制度篱笆墙”,防止金融风险跨行业传递。未来外资险企的经营规模扩大,经营形式更加多样、产品更为丰富,要进一步强化动态监管,深入开展反洗钱工作,消除资金运用的跨境风险。

  精耕细作“小众”业务,提供更丰富的保障型产品

  中外险企同台竞技,没有过硬的本领很难得到市场的喝彩,竞争永远是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的不二法则。外资险企进一步放开,保险供给能否更上层楼?

  同方全球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兼行政官裁王前进对媒体表示,外资保险公司更偏向于传统寿险的销售,注重价值成长,更为关注新业务价值和内含价值等业务衡量指标。如其所言,无论产险还是人身险,外资进入我国后并未急于跑马圈地,而是将注意力用于优势产品、差异产品和高端产品的开发,特别是瞄准被中资险企忽视的市场,稳扎稳打,积累经验。

  财险公司中,有相当一部分在深耕我国险企一直未加重视的责任险、工程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人身险公司则以“难啃的硬骨头”保障型保险为主,或主攻高收入人群开展定制服务,或依托中方股东及其上下游资源,开展团险业务。

  “以往,受制于中外股东之间或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摩擦’,外资险企在有些领域力不从心,有些公司不得不反复变更中方股东。”王绪瑾认为,未来的纯外资险企或外资控股险企,能有效克服沟通障碍,提高决策效率,优化战略布局。“中国保险市场还处于上升期,市场蓝海广阔;新经济、新业态的成长,对保险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提出了新要求,也提供了新的便利,比如互联网能有效解弥补外资险企的营销网络短板,一定会有那么一两匹‘异域黑马’冲出来。”

  今年9月份,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外资保险公司座谈会上表示,将坚定不移扩大保险业对外开放,对于尚未进入中国市场的外国保险机构,将进一步优化准入政策;对于已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公司,将进一步优化监管环境,鼓励其进入健康、养老、巨灾保险等专业业务领域。

  政策“松绑”后,外资保险善于细分市场、精准定位的优势,有望进一步凸显。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外资险企在经营策略上重保障、求稳健,与目前我国内保险业“保险姓保”的调调合拍。随着市场环境日益成熟,其人身险业务的价值增长优势逐渐显现,重大疾病、终身寿险、年金类保险等将获得长足发展,对消费者来说,产品供给更丰富、价格竞争更为充分,当然是好事。(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麻辣财经工作室 曲哲涵)

责编:贾雯帆、朱箫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