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看昔时月,领略古人的诗意中秋

2017-10-03 22:03:40来源:海外网
字号:

工作室logo.png

赏月是中秋节的传统习俗,但“赏月”的方法各有不同。吟诵着古人的诗词,走进博物馆,也可以重温穿越时光的月色。

水调歌头·长沙中秋约客赏月(节选)

李曾伯(宋)

洞庭千古月,湘水一天秋。凉宵将傍三五,玩事若为酬。人立梧桐影下,身在桂花香里。疑是玉为州。宇宙大圆镜,沆瀣际空浮。

shangyue.jpg

图丨《赏月图》。资料图片

《赏月图》,清代余集所绘,纸本设色,纵65.2厘米,横31厘米,上海博物馆藏。余集(1738—1823),擅画山水、花卉、禽鸟、兰竹,尤工仕女,无不精妙,工书及诗画,时称三绝。

此图中画一位士人背手而立,举头望月,一轮圆月透出云层,坡石上树木老枝偃蹇相伴,环境氛围清净幽雅。画面虚实对比强烈,前景简洁明了,大片的空白将人物的目光引向圆月,带给人连绵无尽的诗意。

古朗月行(节选)

李  白(唐)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白云端。

玉盘.jpg

图丨二龙戏珠纹葵口玉盘。上海博物馆提供

古代诗词中,不少以玉盘指代月亮。

二龙戏珠纹葵口玉盘盘口径10.3厘米,髙2厘米。此盘所饰二龙戏珠纹为所见最早的同类图案之一,其龙纹具典型唐代特征。根据《唐律疏议》,推测此盘应为皇室用品。唐代玉盘十分少见,此盘玉质上佳、工艺精致,堪称珍品。现藏于上海博物馆。

图丨青玉菊花瓣盘。南京博物院提供

直径17.1厘米,高0.8厘米。原在热河行宫(承德避暑山庄),1913—1914年运至北京古物陈列所,1933年古物陈列所文物与故宫文物南迁。该盘和田青玉料,同心圆三层放射状的菊瓣,层花的风格样式仿自伊斯兰玉器。

中秋月

晏  殊(宋)

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

IMG_6220.jpg

图丨殷商玉蟾蜍。安阳殷畿艺术博物馆提供

嫦娥奔月、化身蟾蜍等神话故事,在中国流传了数千年。远在新石器时代,蟾蜍的形象就已出现在彩陶上;直至殷商王朝,蟾蜍形象多次出现在青铜器的纹饰中,这是因为,蟾蜍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辟五兵,镇凶邪,助长生,主富贵”的吉祥神物。

珍藏在安阳殷畿艺术博物馆的殷商玉蟾蜍,距今3200多年,宽1.8厘米,长2.8厘米,和田黄玉质。这是目前所知唯一的殷商玉质蟾蜍,镶嵌在蟾蜍两只眼睛处的绿松石,历经数千年的土埋水沁竟然没有脱落。其造型精美、准确,铊刻工艺精良。

苏博提供的碧玉蟾.jpg

图丨清代碧玉蟾。苏州博物馆提供

苏州博物馆收藏的清代碧玉蟾,高13.8厘米,长49厘米,宽28厘米,重25.5千克。玉质主要由隐晶质石英所组成,由于含有铁质,故呈菠菜绿色,颜色通体均匀。器形圆雕三足蟾蜍,造型朴实生动,雕琢细致精雅,采用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充分体现了苏州琢玉工艺的艺术特色。据记载,这只碧玉蟾是20世纪50年代被征集到苏州博物馆的。此前被供奉在苏州玉业公所——周王庙内。据说周王庙在出会时,还得抬着它巡游苏州的大街。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度生活工作室 曹玲娟 姚雪青 朱佩娴)

责编:侯兴川、总编室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