濒危鸟类越来越多出现在身边

2017-09-25 14:22:27来源:法制日报
字号:
摘要:原标题:蜂鹰一度不见一只如今用“真多”形容 濒危鸟类越来越多出现在身边  又到了一年的候鸟迁徙期,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野生鸟类保护协会副会长马力发现,今年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

原标题:蜂鹰一度不见一只如今用“真多”形容 濒危鸟类越来越多出现在身边

又到了一年的候鸟迁徙期,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野生鸟类保护协会副会长马力发现,今年与以往有了明显的不同。

“今年候鸟的迁徙期,我发现老铁山的蜂鹰比往年多了不少。”马力说。

蜂鹰属于濒危物种,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近年来,我和护鸟志愿者一起见证了蜂鹰数量的变化。每逢候鸟迁徙季节,我们都在老铁山蹲点,蜂鹰在前些年时已经临近濒危,自从国家倡导保护生态,蜂鹰的数量开始逐年增加,到今年可以用‘真多’来形容。”马力告诉记者,最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打击破坏生态资源犯罪的力度,现在,捕鸟人、捕鸟网少了,“蜂鹰自然多了起来”。

捕鸟网变少

老铁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大连市旅顺口区西南部,这里山峦起伏,生物资源丰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使这里成为东北亚大陆候鸟迁徙的重要通道。同时,这里也是鸟类迁徙中的重要“驿站”和越冬地,途经这里的候鸟有301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0%,占东北鸟类种数的50%。其中,属于国家一级保护的鸟类有9种,二级保护的鸟类有45种。

马力告诉记者,以前,每逢秋季,全国各地都有人来这里捕鸟。猛禽很值钱,几年前一只苍鹰就能卖1500元,一只金雕可以卖到上万元。老铁山有40平方公里,里面还有40多个村子,村民都在保护区里,很难监管。

“蜂鹰作为一种中型猛禽,市场售卖价比较高。前些年,许多人下网逮蜂鹰,当时在老铁山转上一圈几乎看不到一只蜂鹰。”马力说。

“近几年,老铁山上的捕鸟网减少了,这是多方协作的成绩。”马力说,一方面,森林公安加强了巡逻,严厉打击非法猎捕野生鸟类的行为。另一方面,每逢秋季,这里都会召开护鸟动员大会,村民也自觉了,自发与捕鸟人展开“你下网我拆网”的斗争。“从2009年开始,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每年都要清缴4000多张网。不过,到了前年,清缴网的数量出现了断崖式下降,去年只有40多张,今年更是很难找到捕鸟网。管理部门和志愿者共同努力推动了保护候鸟迁徙的工作”。

捕鸟人转行

田斌住在老铁山脚下的对庄沟村,他以前是一名捕鸟人。

“我最近一次见到他时,他正在一张捕鸟网前用手解开缠在一只蜂鹰身上的网丝。当时,田斌还自言自语道:‘谁知道会碰上你?剪刀也没带。你别动,快好了,没事了,没事了……’白肚皮蜂鹰睁着圆眼睛看着田斌,扑棱两下之后还试着用带尖弯的鸟喙啄他的手。但田斌一直用抱婴儿的姿势把蜂鹰抱在怀里,不时轻拍轻抚,蜂鹰似乎很舒服,也乖了许多。”马力说。

之后,田斌把蜂鹰送往救护站处理伤口。

马力说,田斌以前是一名职业捕鸟人,同时还批发贩卖捕鸟网。不过,田斌现在转变成了一名护鸟志愿者,并且在自家的十亩山地上建立了一个护鸟营地,护鸟志愿者可以去他那儿歇脚。

田斌的转变是政府多次进行生态保护教育的结果。田斌自己也发现,前些年,山里的鸟儿越来越少,他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

“如今,大连市旅顺口区野生鸟类保护协会有十几支队伍,越做越大,人也越来越多。老铁山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鸟的数量也比以前更多了。”马力说。

野生鸟类多了

“最近几年,大家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提高了许多,相比以前,伤害野生动物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少了。”天津市宝坻区北岸花园的居民李龙说,前些年,他经常看到打麻雀、打野鸡、打野鸭的人在林间、湖边走动。

“我住在潮白河附近,所以会经常目睹一帮人猎杀野鸭,那些人有时候还会猎杀白鹭。因为白鹭不常见,一旦被捕猎的人看到,立刻就会成为被猎杀的目标。”李龙说,“不仅打鸟,在高粱地里用网粘麻雀的人也非常多,老手一天可以粘到一大兜子麻雀。所以,在前几年,这附近很少见到麻雀。”

李龙告诉记者,因为非法猎捕鸟类,在很长一段时间,潮白河附近几乎见不到多少鸟类。相反,不少饭店里倒是会见到许多野鸡、野鸭、野鸽子。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有些人打麻雀受到处罚,大家因此也知道打鸟、捕鸟是违法犯罪行为,也都知道保护野生鸟类的意义。”李龙说,政府部门之间也加强合作,加强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大了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树干上都装了监控,谁要是在树林里打鸟或者掏鸟窝,在监控里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相关部门如今对生态保护十分重视,现在路边林子里的树上装有崭新精致的鸟窝,供鸟类停留,鸟窝周围也装了摄像头。”李龙说,“如今,潮白河有许多野鸭子、野鸽子,田间也可以看到一群群的麻雀。”

□ 记者手记

在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区老铁山自然保护区,曾有一群职业捕鸟人,他们靠非法猎捕野生鸟类,每年收入数万元。在暴利驱动下,非法猎捕野生鸟类在一段时间屡禁不止。

不过,这些职业捕鸟人慢慢发现,他们靠捕鸟挣的越多,野生鸟类就越来越少,到最后可能一只鸟都捕不到。

相反,现在热衷生态保护的人越来越多,到老铁山观鸟、拍鸟的市民越来越多。曾经的捕鸟人发现,他们熟知各种野生鸟类的情况,给这些爱鸟族当导游再合适不过,一年收入也比较客观。

两相比较,越来越多的捕鸟人放下了捕鸟网,转行当了导游。

其实,这种思想上的变化并非捕鸟人自发形成,而是生态保护法治建设倒逼的结果。

最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生态保护工作,相关法律不断完善、执法日趋严格、公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在这种大环境下,曾经一本万利的捕鸟人面对的是更多目光的监督,面临的是高昂的法律成本。自然,放下捕鸟网成为他们最好的选择。

如今,在生态保护的法网之下,更多的野生鸟类在我们身边自由飞翔。(记者 韩丹东 实习生 李文冠 陈遥)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