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三代护边员巡边守边甘愿当“牦牛向导”(图)

2017-09-11 12:02:00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摘要: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塔吉克族三代护边员巡边守边甘愿当“牦牛向导”。”  拉齐尼的父亲巴亚克也是从他的父亲凯迪拜克手中接过“巡边棒”的,那时是1986年。

新疆三代护边员巡边守边甘愿当“牦牛向导”(图)

巴亚克、拉齐尼一家人。朱景朝摄

中新网塔县9月11日电(记者 朱景朝 王小军)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塔吉克族三代护边员巡边守边甘愿当“牦牛向导”。近日,护边员拉齐尼从海拔5000米的红其拉甫山区轮班下到定居点,帮着父亲完成秋收。11日,他启程去乌鲁木齐,作为获奖代表,参加第五届新疆道德模范颁奖仪式。

每年3月,拉齐尼和他的妻子将牦牛和羊带上山,在自家的25亩草场上放养。拉齐尼巡边,妻子放牧。两个上学的孩子交给父亲巴亚克照管。忙完秋收,他们还要上红其拉甫,恢复平常生活。

塔县与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接壤,边境线长888公里。红其拉甫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不足平原的一半,风力常年在七级以上,最低气温超过零下40摄氏度。

巡边的线路中,其中的吾甫浪沟被称为“死亡之谷”,地势尤其险峻,常发雪崩、泥石流,开车、骑马不能进入,巡边只能靠“高原之舟”牦牛作为交通工具,而且,必须有熟悉地形、经验丰富的向导带路。

拉齐尼在巡逻途中做向导。(资料图) 图片拉齐尼提供。摄

拉齐尼第一次为边防官兵当向导是在2008年。“2005年,父亲心脏不好,带着药给官兵当向导。”他说:“2008年,父亲把我带上,一起和边防官兵巡边,我知道这是他在做最后的交接。”

拉齐尼的父亲巴亚克也是从他的父亲凯迪拜克手中接过“巡边棒”的,那时是1986年。早在1949年12月,红其拉甫边防连刚刚组建,凯迪拜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

巴亚克告诉中新社记者,那时巡边往返一次最长时间要用3个月。“在巡边的路上,父亲、妻子、母亲先后因病离开我,我出发前,他们都让我不要顾虑担心。”

海拔5000多米的山沟里,白天太阳出来很热,到了晚上又很冷,感冒发烧是常事。山沟崎岖难行,行进中险情不断。

每次巡边,都是拉齐尼牵着牦牛,走在前面。一次,拖后的牦牛自行上山踩塌了石头,大石从山上滚落,“战士看到危险把我拉过来,救了我的命。”拉齐尼说,一次他的鞋底磨烂了,连长把鞋脱下,让他穿,说“我没事,你穿吧。”

在三代人巡边路上,10头牦牛奉献了生命。拉齐尼记忆中最铭心刻骨的一次是,牦牛踩在水中的石缝里,腿拔不出来,用力过猛,腰断了。这位“战士”已不能继续同行,他和官兵们为它心痛,在心里悼念它。“每次路过这条河边,都悼念它。”

每次巡边,只带三样东西:水泥、油漆和馕。馕在路上是干粮,水在山沟里随处都是。到了界碑,他们要用水泥修补损坏的地方,用油漆刷新,还要描字。“在界碑前,我们都敬礼、宣誓。”

现在,拉齐尼有13头牦牛,6头公牛留下来用作巡边,7头母牛供家人喝牛奶。去年住进了当地政府统一建设的80平房米的安居富民房,只交了1万元人民币。巴亚克说:“巡边守边我的责任,会继续走下去。”(完)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