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面塑大师冀将中国传统工艺推向海外

2017-09-06 11:54:00来源:中国新闻网
字号:
摘要:题:“80后”面塑大师冀将中国传统工艺推向海外 胡旭春面塑作品《粉墨春秋之台前幕后》。胡旭春说,在海外进行面塑表演时,当人们知道这种艺术品的原料是可以吃的面粉时都会表现的很惊讶。

“80后”面塑大师冀将中国传统工艺推向海外

胡旭春正在教授学生。杨杰英摄

中新网太原9月6日电 题:“80后”面塑大师冀将中国传统工艺推向海外

作者 杨杰英

“我每次去国外进行面塑表演时,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关注。艺术不需要语言,他们可以看着我操作来模仿学习,我也希望可以将这项中国传统工艺推向海外。”6日,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面塑老师胡旭春表示。

作为一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以面粉为主料,调成不同色彩,用手和简单工具,塑造各样艺术形象。据史料记载,中国的面塑艺术早在汉代就已有文字记载,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经营,早已是中国文化和民间艺术的一部分,亦是研究历史、考古、民俗、雕塑、美学不可忽视的实物资科。

胡旭春正在进行面塑关公像头部创作。杨杰英 摄

记者见到胡旭春时,他正在与同事沟通运送自己的大型面塑作品《粉墨春秋之台前幕后》送往北京参加博览会的相关事宜。

《粉墨春秋》原是一部以中国古典舞为主要表演风格的舞剧。为用传统工艺展示舞剧幕后演员的艰辛,胡旭春带领自己的8名学生经过半年时间的打磨,共创作出50多个人物形象,还原8个舞剧场景,其中仅道具和配饰的种类数量就多达350余种,其创作手法的精细程度,令观者惊叹。

探索面塑新空间

出生于1985年的胡旭春,从事面塑制作已有15年之久,凭借一双巧手塑就人物百态。在他的工作室里,各样的面塑作品引人注目,从忠义关公到昭君出塞,从福禄寿星到卡通动漫人物,从“十二生肖”再到大型舞剧人物,各个领域均有涉猎。

“我之前做厨师时,慢慢开始喜欢面塑,后来从选材到选题自己研究面塑的创作方法。”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在遵循传统工艺的前提下,胡旭春将东方写意与西方写实相结合,使作品更具表现力和冲击力。在材料方面,胡旭春研制出了一种胶面,解决了面塑开裂、发霉等问题,使作品可以长期保存。

“全世界只有中国人会捏面塑,但目前中国从事面塑行业的艺师却是凤毛麟角。大多数人还是以传统题材为主,比如四大天王、关公等,像《粉墨春秋》这样的群像创作较少。”胡旭春表示,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是全国少有的开设面塑专业的高校,自己任职面塑老师以来,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研究面塑工艺。用他的话来讲,这些学生年轻有活力、思想前卫,他从学生那里获得很多创作灵感。

而胡旭春带给学生更多的则是创作技巧,山西省艺术职业学院13级视觉传达专业的张永玉跟胡老师学习面塑已有两年时间,在其指导下参与《粉墨春秋》及《童趣》等作品的创作过程。

胡旭春面塑作品《粉墨春秋之台前幕后》。杨杰英 摄

“这套用葫芦所做的茶具作品更是获得毕业作品一等奖,胡老师不仅仅从面塑方面进行指导,很注重我们的动手和创新构思能力,很多不同艺术表现形式在创作灵感上都是相通的。”张永玉如是说。

“洋学生”拜师学艺

不仅仅在大学里教授面塑,胡旭春在业余时间还会去幼儿园、小学和老年大学里教课。“想学面塑的人很多,这其中不乏外国人,之前我就收过几个从美国来的洋学生。十几年来,我也一直在积极推广面塑工艺,有展会或者赴外交流的机会我都会积极参加。”目前,胡旭春带着自己的作品已去过美国、俄罗斯、斯里兰卡等国家。

胡旭春说,在海外进行面塑表演时,当人们知道这种艺术品的原料是可以吃的面粉时都会表现的很惊讶。“艺术不需要语言,他们看着我操作,几分钟时间就捏出来一个小动物或者卡通人物,尤其是外国小孩会模仿着捏一些小动物。我告诉他们,这个没有任何添加剂,可以将自己的作品带回家,七天自然风干后即可长期保存。许多人都表现出很浓厚的兴趣,希望可以学习这项中国的传统工艺。”

谈到未来的发展计划,胡旭春表示,在国内,除大学和幼儿园等教育机构外,他希望可以将这项工艺带进聋哑学校等特殊机构,在传承和创新传统工艺的同时,亦可为这些孩子们的就业提供一些技术支持。在海外发展方面,他曾计划赴德国等国家进行交流,未来还希望继续这项工作。

“艺术无国界。”胡旭春表示,面塑这门中国传统技艺,历经两千年沉浮,如今再次受到人们的关注,甚至走出国门,受到更多国际友人的喜爱和赞赏,让他备受鼓舞。(完)

责编:海闻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