鹭岛诗韵说厦门

2017-09-06 05:06:27来源:海外网
字号:

36.jpg

俯瞰厦门 新华社记者 宋为伟摄

37.jpg

在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来自上海的钢琴艺术家在为游客现场演奏。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摄

说起我老家是厦门,人家会夸:哇,那里好地方。我会客气地回应:哪里哪里,我们是小地方。其实心里还是乐滋滋的,免不了流露出自豪的神色。

我在多年前曾在《厦门大桥》诗中写道:

每座跨海大桥

都没有自行车道

进出岛内的市民

构筑了另一道风景

每天下午,厦门大桥北端

总有好几排电动车自行车

挤在桥头。每位骑手的表情

跟国际马拉松大赛的选手一样

等待着第一个冲出

起跑线

厦门发展太快了,这诗本来是希望厦门多为骑行者、行人留出更多的人性化通道来。厦门抬头放眼就是海,马拉松之类的国际性活动随时会在厦门举办。这不,金砖会议来了。

从岛外上厦门大桥进岛,就可上厦门的环岛路。以胡里山炮台为起点,沿着环岛路走,曾厝垵、黄厝路、会展中心、五通灯塔、五缘湾、海口各码头乃至由其中的几个码头通达的鼓浪屿,都是最吸引游客的地方。

从曾厝垵到黄厝

曾厝垵在厦门大学南侧,过了胡里山炮台就到了。这里以前是渔村,如今快速蜕变成旅游观光村和当代艺术基地。这里是岛内海鲜文化的集中地,也成为近些年最受背包客青睐的首选之地,民宿众多,很适于游客短暂停留。村中的一纵一横街道,布满了各类特色小店。旅游旺季时,只能接踵而行。

厦门有许多“小吃”,除了沙茶面,其他多数来自同安、翔安和龙海。以前我在同安时,总喜欢上梵天寺——福建最古老的寺庙之一,或是去汀溪泡温泉,到大嶝小嶝访友,去制造寻出米岩沙溪口朱子手书之类的风雅,到鳄鱼屿按图索骥找文昌鱼,常去登我家对面的白云岩拜三宝……同安除了有马蹄酥、封肉、炸枣三宝之外,碗仔粿、海蛎饼、乌涂煎包、咸水鸭、薄饼、芋圆更是让人回味无穷。这些被台湾广播推崇过的好东西,今天在岛内基本上都能品尝到。

环岛路的黄厝路段是拍摄婚纱的集中地。在这里能领略地理地貌,感受沙滩景观。最经典的就是面对着二担岛,从望远镜能看到的大担岛、小金门、大金门等远近岛屿。游客立足的岩石上,也许曾经就是哨所,这里是窥知两岸互动历史的一个小小窗口,是厦门特有的前线文化、海防文化与婚纱摄影、沙滩观光的最佳结合点。游人或驻足休憩,或下海探水,来往不绝。年轻人更将这个地方的每一块礁石,每一寸沙滩,每一朵浪花当作他们海枯石烂心不移的爱情见证。

钟宅看民俗

沿着环岛路的南段向东,先到达厦门会展中心。这里举办一年一度的98贸洽会、海交会、茶博会等,也是刚刚召开的金砖会议的主会场。

环岛东路往北行,有何厝、钟宅、高林、五通等几个村落正在发生巨大变化。钟宅作为一个畲族村,是厦门岛内惟一的少数民族聚集区,保留着丰厚的人文、历史资源。在钟宅,你随处可见用闽南话在进行沟通的畲族人。钟宅的建筑,红砖红瓦、飞着燕尾脊的闽南大厝格外显眼。屋上雕有人物、山水、花鸟等图案,层次分明。大厝正门挂着 “钟氏宗祠”的大牌匾,大门两侧雕有龙凤麒麟、鸟兽鱼虫。这个“钟氏宗祠”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这类宗祠在厦门、闽南随处可见。

钟宅有个民俗叫送王船。送王船其实是闽台共有的古老的传统民俗活动。送王船是送“代天巡狩”的王爷。关于王爷的传说尚无定论,最早的可追溯到明初。此王爷代替皇帝巡游四方、赏善罚恶,保佑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送王船习俗寄托了百姓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畲族村人跟绝大多数闽南人一样,从河南来,都保留着自己的郡望。钟宅上世源流于河南许州颍川,宋朝晚期南迁安徽,后发脉江西,再后传脉于福建汀州,繁衍了22代,现有人口4000多人。最早垦植厦门乃至稳立埠头的还有陈、林、吴、纪等宗族,溯源而上,无不来自当时的中原,是地道的中华文明的传承者,并由此流播于东南亚及世界各地。

孙中山的方略

每次飞机要降落高崎机场时,都能看到海沧大桥。这是东渡港区,厦门港区的最主要的部分。东渡港很有来历。在厦门岛狐尾山西麓,宋、元、明三朝,均有政府设立的官渡,与西岸的嵩屿对渡,故称东渡。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中写道:“厦门有深广且良好之港面,管有相当之腹地,跨福建、江西两省之南部,富于煤铁矿产。此港经营对马来群岛及南亚细亚半岛之频繁贸易,所有南洋诸岛,安南、缅甸、暹罗、马来各邦之华侨大抵来自厦门附近,故厦门与南洋之间载客业之极盛。如使铁路已经发展,穿入腹地煤铁矿区,则厦门必开发而为比现在更大的海港。”

今天的厦门已建立经济特区30多年,不仅有了联结全国各地高速铁路,而且开辟了通向世界各地的国际机场和国际邮轮码头。现在,东渡港区为代表的厦门港,已经成为国内第七大集装箱港口码头。可以说,当年孙中山先生的美妙构想,其实早已实现。

说到孙中山,还必须提到围绕孙中山形成的厦门的建筑文化与市民文化。孙中山喜欢骑楼。厦门的骑楼发展是否与此有关短时间内无从考证,但以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命名的中山路,可以说是老厦门的骑楼的代表作。除了将繁华的马路命名为“中山路”之外,1928年至今,厦门相继建起了“中山公园”,并在园内东侧,建造了一座“孙中山纪念碑”;后来建有“中山图书馆”“中山医院”“中山中学”等,不久前又在翔安区新建了“华侨中山公园”,这一切都寄托着厦门人民对孙中山先生的深切怀念。

陈嘉庚的梦想

陈嘉庚先生作为爱国华侨的代表,他倡建的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博物院等,早已成为留给厦门人民的重大历史的遗产。这种在“为建厦大,宁无大厦”的华侨文化、侨乡文化背景建立起来的教育文化,是厦门海岛文化这顶凤冠上的明珠。

现在,游客们排队进入厦门大学,游览集美学村,瞻仰鳌园,泛舟龙舟池,观赏那些红屋顶、哥特式窗户、骑楼式走廊、白色石柱石墙集合形成的特色“洋楼”的时候,不禁为中西合璧的建筑所惊叹。

论起来,陈嘉庚是我的校主,我会随口唱出集美学校校歌。我也是一位归侨的子弟,很能理解广大华侨复兴国家的梦想,他们颠沛流离,远走海外,兢兢业业,含辛茹苦,都心怀弘愿,要荫福族人,造福乡梓,他们拼命在创造环境,制造因缘,让子孙后代不再像他们那样辛苦,最大的共识,就是兴办教育。陈嘉庚先生,是其中的代表,其实有千千万万个陈嘉庚。不久前我到过与钟宅隔海相望的澳头村,那里有个“我素庐”,就是华侨蒋骥甫兴办的觉民学校的遗址。在闽粤等地,华侨的教育梦想,至今仍然在延续着。

鼓浪屿之波

从中山路的西端走到头,就是轮渡码头。轮渡码头直对着的就是鼓浪屿。鼓浪屿的日光岩,是厦门的标志性景观。日光岩下的水操台是厦门最离不开的人物——郑成功所建的主要军事设施之一。现在,鼓浪屿被称为万国建筑博览会,与它独特的历史分不开。在许多地方游览,常会遇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牌子。但在厦门岛,其实整个岛处处都是爱国文化的教育基地。

鼓浪屿的美,不啻是环境的独特,还在于它多面都闪闪发光的文化特质。当你看到龙头路扎根在石缝间的榕树根,当你在皓月园的礁石上任海水濯洗双足,当你在港仔后沙滩上漫步,当你在日光岩上遥望浩渺的海水尽头,当你听着洋楼里飘出来的钢琴声,当你徜徉在安静的巷子深处,你会由然在脑子里弥漫起集合着教育、信仰、闽台往来、租界文化、抗击侵略、艺术创造、历史和人文情怀交织的交响曲。

厦门做为海岛城市,有一系列荣誉和“数据”来证明这是一个宜居城市,比如,它曾获得过联合国人居奖,一直是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还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十大魅力会议目的地城市、十大宜居城市等许多荣誉,不少还是该荣誉项目的第一名。但作为生活在海岛上的一分子,更多是的体会其中的气质之美,文化之美。

有位曾经的同事告诉我,她很喜欢唱《鼓浪屿之波》,那曲子一直是她想往厦门的梦幻曲目。我也一样。每当海关钟声响起之前,这支曲子会在鹭江之滨响起。每听它漫流的旋律,就幻化出一片浪花来,浪花又拍打着我的梦幻:城在海中央,海在城里边。翔鹭凤凰,鼓浪浔江;百姓同安,茶语流香……对我来说,它们不是感觉,而是触须。(作者:张然)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06日   第 12 版)

责编:张申、总编室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