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的中式大门向上徐徐拉开,舞台上是一片蓝色的海洋。在雄浑的交响曲伴奏中,年轻的舞蹈演员们展现着浪花起伏的美妙场景……一幕连一幕,一幕精彩过一幕。中国风采、世界水准,9月4日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文艺晚会在各国元首和嘉宾的热烈掌声中圆满落幕。
在这台筹备已久的文艺晚会面世之际,本报记者专访了文艺晚会导演组。
交响乐中融入“南音”
“我们毕其功于一役,将8个月的准备,在今晚调节到了最佳状态。”晚会总导演谢南对本报记者感慨。
谢南是福建本地人,他告诉记者,由于这次会晤在厦门举行,晚会特别融入了很多闽南元素。与此同时,晚会是为外方领导人和嘉宾量身打造的,又必须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
最后呈现在世界面前的,是一档交响乐与千年南音交织的盛宴。而这些,是由中国的杰出艺术家,与福建和厦门本地优秀艺术家通力合作的结果。
惠安女的故事,畲族的婚礼,动听的童谣,瞬间就能让人感受到闽南文化。背景大屏幕滚动播放的各国风土人情照片,体现了金砖特色。专门为晚会创作的歌曲《扬帆未来》,由一群厦门的大学生唱出来,别是一番风味。
“开门见山,告诉所有嘉宾,你们来到了中国最美的大海边。”晚会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陈维亚告诉本报记者,音乐、舞蹈都是无国界的语言,晚会就是要让所有嘉宾在这样的艺术中,感受到中国的博大精深与热情好客。
“闽南特色,福建风格,中国气派!”晚会执行总导演章东新这样总结。
扎根一线下乡采风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为了这短短的演出,近千名演职人员付出了长时间的努力。
今年年初,长达3个月的筹备、创意环节,依然让导演组印象深刻。
“如何体现福建特色、厦门风情?只有一条路,深入生活,老老实实下去采风,去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工作的地方。那些地方很美、很美。我们看过之后,发现好东西太多了,一台节目的时空容量太小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陈维亚直言。
已有千年历史的南音,被视作中国音乐的活化石。音乐总设计关峡还记得,第一次听到南音后大家傻眼了,“南音独特的个性,与交响乐之间简直遥隔千山万水。”光是音乐创作,就三易其稿,不断放弃之后,团队花大力气解析了南音的艺术构成,才将其与交响乐融在一起。
与以往不同,这次的演出中,舞蹈与作曲同步进行。舞美总设计陈岩曾参与2008年奥运会文艺演出、杭州G20峰会文艺演出、春晚等多个大型晚会。他对记者说,这次的舞台视觉效果唯美、单纯、干净,每一场都有不同的变化。“越简单的舞台效果,越需要最长的创作时间。”
相比过去几年间,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中,有多次成功的演出,如杭州西湖G20实景演出、“一带一路”北京大剧院文艺晚会等,谢南坦言,压力非常大,“但有了闽南特色文化做基础,给了我们很大信心”。
以中国风打动世界
晚会中,一曲《大海啊故乡》引发无数人的乡愁。厦门三面环海,城在海上,海在城中,厦门人有着深厚的海洋情愫。谢南说,这台晚会的灵感就来自大海,命名为“扬帆未来”,而扬帆未来又与厦门会晤的金砖愿景相契合。
与此同时,晚会中还突出了厦门“弄潮儿”的形象。地处东南沿海的厦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厦门这座城市的成功实践,折射着13亿多中国人民自强不息的奋斗史。
中国特色,是晚会鲜明的印记。陈岩分析说,整个舞台非常的中国风,强调的是中国美学和地域特色。比如大幕拉开时,如果细看会发现漆线雕这一极富闽南特色的传统工艺。
“除了来自北京的顶级艺术家,当地几乎调来了从省里到市里所有最好的艺术家。演员们白天黑夜不间断训练,从大的结构问题,到小的发型、服装问题,每次彩排都有很多改进,这才有了今天这样的晚会。艺术家们只有付出心血,才会有感动世界的机会。”陈维亚表示。(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刘少华 严瑜)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9月05日 第 04 版)
责编:张申、总编室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