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城市拿到“海丝申遗”入场券,广州牵头

2017-06-19 10:27:59来源:海外网
字号:

南方南

近日,在广州西汉南越王博物馆,一个名为《广州:扬帆通海两千年》的展览正在举行。200多件不同朝代的文物,展现了2000多年来广州与海上丝绸之路共生共长、共荣共辱的历史,也展示了广州海丝申遗的阶段性成果。

8座城市十余处遗址纳入海丝申遗点

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今年4月20日,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工作会议,推举广州为海丝申遗工作牵头城市。国家文物局领导表示,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申遗乃国家战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支持下联合海丝沿线国家共同开展。由于策略的调整,申遗名单将会动态更新。

据了解,自2016年国家文物局启动“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项目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以来,首批海丝申遗点所在地市包括广州、南京、宁波、丽水、漳州、莆田、江门、阳江等八座城市。申报点则包括:广州(6处):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光孝寺、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南京(2处):龙江船厂遗址、浡泥国王墓;宁波(4处):永丰库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天童寺、保国寺;丽水(1处):大窑龙泉窑遗址;漳州(2处):南胜窑洞口陂沟遗址、东溪窑上虾形-封门坑遗址;莆田(1处):湄洲妈祖祖庙;江门(1处):方济各·沙勿略墓园及大洲湾遗址。

此外,阳江“南海1号”沉船、南京郑和墓、洪保墓和江门台山新地村天主堂遗址4处史迹与申报遗产的关系尤为密切,被列为申报遗产的关联点。由于类型、价值特征或真实性等方面的原因,上述史迹没有作为申报遗产点,但它们对申报遗产突出普遍价值具有重要佐证作用。

在海丝申遗名单中为什么没有泉州?记者了解到,作为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拥有众多中外海上交往古迹的福建泉州,其“古泉州(刺桐)史迹”已经单独成为我国2018年世界文化遗产申报项目,所以没有在“海丝申遗”之列。

广州牵头“海丝申遗”优势多多

《粤海关》19世纪初油彩布本。

5月13日,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主旨演讲中,只有两座城市被两次提及,一个是广州,另一个是西安,而这两座城市也正是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两个重要起点。

广州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上起始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港口大、航线广的港口城市,至今还保存着许多与海洋贸易、海洋文明相关的文物史迹。国家文物局确定由广州牵头“海丝申遗”,正因为其拥有诸多优势。

绘有十三行商馆的象牙纸扇。

一方面,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自22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即丝绸之路开辟之时起,广州就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及非洲、地中海沿岸各国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海上贸易,持续发展,历久不衰。这已被考古发现、文物建筑和文献记载所证实。广州的海上丝绸之路史迹具有起始年代早、时代跨度大、类型和数量丰富等特点,凸显了这座城市在海上丝绸之路史上的重要地位。这是广州牵头“海丝申遗”的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资本。

另一方面,现代广州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也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2016年,广州GDP已达1.96万亿元,仅次于上海、北京。

与此同时,广州作为我国五大中心城市之一,不仅城市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靠前,在国际上也有较强的影响力和知名度。60年广交会的庞大辐射效应、“围绕巩固提升千年商都地位,加快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贸易中心和现代金融服务体系,重点建设国际航运枢纽、国际航空枢纽、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打造国际交往中心”等规划的斐然成果,都让广州始终走在国际贸易的前列。“海丝申遗”工作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雄厚经济实力作为支撑。这方面,广州具备足够的物质基础。

羊城六处海丝遗产点价值无限

历史积淀深厚、经济实力雄厚让广州牵头“海丝申遗”底气十足。不过,更关键是广州的6处海丝遗产点,“分量”重、价值大。

广州列入我国海上丝绸之路首批申报遗产点的6处史迹包括,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南越文王墓、光孝寺、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怀圣寺光塔、清真先贤古墓。按照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都有着极高的文物价值。

南越国宫署宫苑曲流石渠。

南越国-南汉国宫署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厚达 5-6米,包含南越国、南汉国等13 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遗存,见证了番禺自秦汉以来的发展历程及自南越国后海上贸易发展历程和繁荣。

南越文王墓。

南越文王墓的出土文物包括来自地中海、西亚、东非、南亚、东南亚板块的物品或符号,是海上丝绸之路各大板块互相连通、文化元素开始融合的有力证明。

譬如,银盒是西亚银器与中国本土需求结合的产物,它具有蒜头形凸纹,与西亚波斯帝国时期的金银器类似,根据中国需要加以改进后,体现了工艺品加工技术方面的交流和融合;犀不是本地动物,主要产地东南亚、印度和非洲,而玉崇拜是中国传统,仿犀角形玉杯将两者结合,体现了一种文化的融合。

怀圣寺光塔。

怀圣寺是东亚最早的清真寺,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清真寺之一。其见证了伊斯兰建筑与宗教文化,与中国文化结合并延续至今的进程。怀圣寺的看月楼、礼拜殿等单体建筑,都是唐代建筑风格与伊斯兰清真寺风格相结合的产物。

此外,以中文的“寺”和“塔”命名伊斯兰清真寺(mosque)和宣礼塔(minaret),也体现出中国文化中将外来宗教文化纳入到已有文化体系中的倾向,是中国文化吸收外来文明特征的表现。

宛葛素墓,即清真先贤古墓。

清真先贤古墓,体现阿拉伯人丧葬习俗和建筑艺术和中国的丧葬习俗与建筑艺术的结合。先贤墓不仅是伊斯兰教早期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播的见证,也是中国文化以自身的习俗和传统接纳、融合外来宗教元素的体现。

光孝寺瘗发塔。

光孝寺是佛教初祖达摩泛海入华的最初传法地。六祖慧能在这里开创了禅宗南派,真正将印度佛教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并进一步传播至中国北方和日本等地。义净、不空三藏、鉴真等名僧渡海求经路上经过广州,曾驻锡此地,继而或西行求法或北上传教。体现了东亚、东南亚、南亚间宗教信仰和文化的跨海传播。

南海神庙“海不扬波”牌坊。

南海神庙及码头遗址是明清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航海交通贸易、海神祭祀传统的独特见证,生动展现了历代统治者、航海贸易者由于海上贸易繁盛而产生的对海洋开发利用和海神信仰的重视。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南方南工作室 罗艾桦)


责编:姜舒译、王栋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