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南灿烂的阳光里

2017-06-07 13:57:14来源:海外网
字号:

1496771916221_1.jpg

宁南大同的壮美风光 张林森摄

开栏的话:

捧起乡土,才能感受大地的温度。

即日起,本报推出“走基层·看中国”系列报道,通过深入一线的实地探访,展示祖国大地的改革故事、历史积淀、广博风物、大美河川,还有那如火如荼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创新的绿色发展理念。

创新思路,谋求发展,生态中国正砥砺前行。

宁南在哪里?

在四川大凉山的西极,在那片灿烂的阳光里。

我们从西昌出发,沿着大凉山,过邛海,在火红的三角梅指引下,一路向西。阳光下,细雨挥洒,时有时无。放眼望去,太阳雨中,高山峻岭绿意苍苍。

一进宁南,夕阳照在贝母峰上,满城透亮,洁白的云雾在山间飘荡,空气中弥漫着花草和炊烟的甜香。这就是大凉山深处的宁南,目前,还只有一条清静的大路直通西昌。这里听不到机器的轰鸣、汽笛的喧嚣。宽敞的大道上,有黄牛暮归,有童车徐行……青山在望,溪水近流,人们怡然自得。宁南虽山高地远,却有“南国风光小天府,金沙江畔俏明珠”的美誉。

在宁南找到儿时的阳光

汽车在层峦叠嶂的林莽间盘旋,八九点钟的太阳透过树梢照射下来,绿叶无尘,清澈明亮,温暖如春。我们的心情顿时美好起来,仿佛找到了儿时的阳光。那时,新鲜单纯,活力四射,并无沧桑狡诈之变,也无悲欢离合之痛,更无生老病死之忧,初始的人生,充满了希望。

“的确,阳光是宁南特有的资源。”宁南县县长马小宁说:“宁南地处横断山区边缘,相对高差3334米。县内各地气候随山地海拔高度不同而变化,具有显著的光热资源优势和明显的立体气候特征。在海拔1200米左右的县城所在地,年平均气温19.3摄氏度,年日照时数2257.7小时,无霜期平均为315天。近年来,宁南县将旅游业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立足得天独厚的暖冬气候、自然天成的田园风光,加快阳光康养旅游度假和桑蚕等绿色产业发展。”

我们来到大同乡梁家沟小流域治理现场,只见山下金沙江水环绕流淌。远处一片新城,那是一江之隔的云南巧家县城。俯身近看,红土地拥抱着一湖碧水,水上是一座锦绣梯田。大同乡乡长史宁贤说:“这片河谷盆地里的红土地都是向阳坡,呈现出典型的亚热带风貌。阳光充足,四季花果飘香,特别适合旅游健康产业的发展。”

从金沙江河谷一路盘旋上行,我们又钻进了大凉山深处。如果说在大同乡,我们看到了旅游发展的希望;那么,在西瑶镇拉落布依族山村,感受到的则是旅游扶贫的热望。游客的到来,让小山村如过节般快乐,热情的酒歌将我们迎进了村子。大人们打糍粑、孩子们跳竹竿舞,全村男女老少欢聚一堂。同行的诗人谢艳阳赞道:“米酒在酒歌里微醉,天籁之音,驱走忧伤和疲劳;糍粑沾着糖浆,甜蜜的日子一口一口地咀嚼;朵朵阳光在孩子们脸上跳跃,竹竿释放出快乐的乐章,花边裙掠过地面,影子紧跟节奏蹁跹。在拉落,任由歌唱,任由舞蹈。”

阳光一样的布依族风情吸引了无数游人,也让布依人除了农耕外,找到了新的致富路。西瑶镇镇长缪德永介绍:“今年三月三,有5000名游客来过节,一天就卖了两万多元的旅游产品。”旅游带动了拉落村的土特产出山,布依人把自己做的“砸骨”等特色食品、山里采的山珍草药、地里种的原生态稻米,放到网上销售。拉落村的日子也像布依族山歌里唱的那样:“好花红,好花开后十里红。”

宁南秘境传承丝路光辉

澄澈的宁南阳光,不仅把人心照亮,而且从夏到冬的灿烂阳光,也让这里的作物茁壮生长,让宁南成为“发展蚕桑不可多得的一块宝地”。

“我们的蚕能吐出全中国最长的丝。” 宁南县南丝路集团总经理林平自豪地说,“温暖的阳光,不仅健壮了蚕宝宝,还有益于桑叶的繁荣。这里冬天都能产桑叶,蚕吃不完,我们就开发出桑叶茶、酒和系列饮品。桑叶浑身都是宝。”

的确,公元前126年,张骞从丝绸之路回到长安,向汉武帝奏报,在西域大夏(今阿富汗北部),曾见到“蜀布、邛竹杖”。他认为,在汉帝国西南可能有一条通往印度的秘道。汉武帝于是派王然于等人,到滇和夜郎等地寻找这条通道。这就是南丝绸之路。

据《汉书》记载,王然于率队进入犍为郡堂琅县(今四川宁南、会东和云南巧家一带),随行人众“或病或死者无数”,“幸堂琅人奉汤,解之”。这汤便是“霜桑叶,炙,煎之”。后来,霜桑叶在《本草纲目》中被称为“神仙叶”。由此可见,宁南不仅是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更是产品的主产地。

站在宁南万亩桑田里,放眼看去,漫山遍野的桑丛翠绿葱茏。我们不由地感慨道:以前,看到都是一棵棵高大的桑树,这里却是犹如禾苗一样,大片大片密集的桑丛。宁南让人真正看到了“桑田”,难怪这里是“中国蚕桑之乡”,宁南“养蚕单产、人均产茧、蚕茧质量”三项指标均居全国第一。

五年后去宁南看“海”

在去白鹤滩水电站的路上,我们穿行金沙江大峡谷,两岸青峦叠嶂,溪水挂壁,鸟语花香,而灿烂的阳光直射左岸宁南。同行的宁南县委宣传部部长古代礼自豪地说:“5年后会更美。那时,世界第二大的白鹤滩水电站建成蓄水,宁南高峡出平湖。”站在建造中的300米高的大坝上,遥想未来,大家赞叹:“到时,大凉山有海了,四川人可以到宁南看海。”

受金沙江深度切割和大凉山脉隆起的影响,宁南形成了高海拔、低河谷的地形地貌、垂直的气候特征和优美独特的生态环境,也造就了宁南的地质奇观,使这片土地拥有了阳光、森林、温泉、立体风光和清新空气等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

这里的“氟泉”出水量每天约8000吨,温度高达65摄氏度以上,是“温泉中的臻品”。夜晚,我们躺在凯地里拉露天温泉里,贝母峰青蓝色的山影映衬着满天的星光。来自贵州的诗人思松激动地喃喃自语:“多少年没看到星空了。”他在诗中写道:“柔柔的星光,穿透那茫茫的夜空。忽远忽近,好似母亲守候孩儿的目光。我仿佛来到久违的故乡。”

宁南县委书记黄玉超充满信心地说:“国家把宁南确定为生态功能区,我们将抓住经济结构调整的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文明的绿色发展之路。”

从宁南回北京的路上,我们的耳边一直萦绕着彝族兄弟深情的歌声:“天空连着天空,心连着心……”大凉山深处的宁南,从此成为我们魂牵梦绕的地方。(作者: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田晓明 赵秀芹)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6月07日   第 12 版)

原标题:在宁南灿烂的阳光里(走基层·看中国 ①)

责编:总编室、张申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