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绿水青山 迎来金山银山

2017-06-02 10:56:08来源:长沙晚报
字号:

位于宁乡县西南部的青山桥镇,是该县精准扶贫工作重点镇,除了竹峰村,该镇还有2个省级扶贫村芙蓉村和花园村,建档立卡贫困户1720户4047人。

“产业扶贫是脱贫的必由之路。”青山桥镇镇长丁吉志介绍,如今的青山桥,每个村都有1-2个骨干产业项目:以创建国家级3A景区为目标,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进行芙蓉山水利风景区核心景点、游客接待中心及广场建设,指导各村建成10余处美丽乡村示范点打造“全域景区化”;做大做强特色种植产业,以中药材种植为重点,成立7个合作社,对贫困户实施技术辅导、品种改良、肥料补贴、中介补贴等服务;在花园村,引进一家农业科技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动贫困户种桑养蚕2000余亩……“通过三大产业的培育和发展,解决了500位贫困户的就业问题,年均纯收入增加3000元以上。”丁吉志说。

针对居住环境、交通等自然条件较差,一方山水养不活一方人的贫困户,则实施易地搬迁安置。记者了解到,2016年8月19日,全县首批80户、265人易地搬迁至青山桥集镇的“千手爱心大屋”。这里,为贫困户募集解决了灶具、热水器、门、家电、粮油等基本生活物资,并配套了水、电、路、网、基本家具和菜地“六到农家”。搬进新家的80户贫困户大都因病、因残或其他原因,与穷苦奋斗了大半辈子;现在,他们迎来了新生活!

扶贫故事

村里来了老专家志愿服务队

在竹峰村村民的脱贫路上,有一支银发的“高参”队伍,他们就是长沙市老专家志愿服务队。

这支服务队共有退休专家50余人,他们或来自省市农口系统,或是驻长高校、科研院所的资深专家,都具有农村工作经验和农业技术,分为蔬菜、水果、美丽乡村建设等9个类别。其中,专家邓学东担任总牵头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农业大学原校长官春云担任顾问,服务队内还有多位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如全国劳模、湖南农大教授石雪晖,湖南农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张秋明,全国科技支农扶贫先进个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思东等。

“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竹峰村的脱贫发展献上一份力量,帮助更多的人脱离贫困,是我这个古稀老人的幸福梦。”这是专家邓学东在为竹峰村的贫困户上培训课时的开场白。湖南农业大学毕业的邓学东,曾经在望城县农业局担任局长,有着丰富的农作物栽培经验。2016年,他带着“银发扶贫”志愿者服务队蔬菜组专家,不辞劳苦“三上三下”:三次上竹峰村指导、授课,三次请种植户下山到优秀企业学习技术,指导完善蔬菜、中药材等产业脱贫计划。

这些银发先锋们,不顾舟车劳顿、烈日当头,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教学,亲手示范如何进行西红柿插杆、打枝及黄瓜藤的上架等,并手把手地教,推心置腹地谈,毫不藏私地向种植户传授经验。在该村500亩连片蔬菜基地,专家们建议,要重新做好蔬菜品种轮作规划,邀请技术能手做顾问,实行精细化管理,走绿色品牌之路……

“这些可行意见和建议,让我们长了见识,也增长了信心。我想,有了老专家的精心指导,加上辛勤的劳动,竹峰村一定会有个好收成!”罗小林满怀信心。

采访手记

希望在田野更在内心

行走在竹峰村平坦的水泥路上,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时近正午,家家户户已经冒起炊烟,还有不少人端着碗筷,蹲在家门口吃得正香。

每个人都跟我们打着招呼,他们对陪同采访的村支书罗小林说“家里吃饭吧”。每一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满意的笑意。

这是一个宁静的小山村,即便是偶尔经过的小车,也惊扰不了村民日复一日重复的生活。多年来,这里的村民就跟所有大山里的人一样,年富力强的外出打工,用赚来的钱建起栋栋小楼,外表富丽堂皇,里面却简陋不堪,然后大门紧锁继续在外漂泊;留在家乡的人,大多依靠上面的救济过日子,问起来,他们会回一句:“这里是穷山恶水呢,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不要再说穷山恶水,其实,我们这里是城里人羡慕的青山绿水,还是今后会给我们带来幸福生活的金山银山!”精准扶贫,带来的不仅是水来了路通了,也不仅是产业和项目,更重要的是思想帮扶。这一轮扶贫,打开了大山的视野,开展了能力扶贫。如今,在外漂泊的人回来了,大学生回乡创业了,对生活的希望,让村子焕发了生机。

近期,村里免费为贫困户开展育婴、电工、焊工和农业种养等技能技术培训,以拓宽贫困群众的致富渠道。这个消息一传播,一天之内,全村就有51人报名参加月嫂半月脱产培训,还有25人报名参加电工、焊工培训……如今,已有45名月嫂获得育婴员资质证书、14名电工获颁从业证书!

远处,几只白鹭飞过电线杆;近处,吃过午饭的村民开始在菜地上劳作;大棚里的蔬菜,生机勃勃。

希望,其实不仅在田野上,还在人们的内心里。

责编:夏丽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