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古典诗词,看古人怎样过端午

2017-05-28 16:21:27来源:海外网
字号:

小时候,总是像盼过年那样盼着过端午,盼着跟着大人们包粽子。摆摆粽叶、捞捞泡在水里的白米,小小的内心便有了满满的幸福。

时过境迁,这些年我们时常抱怨“年味淡了”,那端午呢?是否也有被我们淡忘的故事?

在这个与伟大诗人相关联的节日里,我们不妨读读古诗古词,在古韵中寻寻传统的踪迹,让粽香伴着书卷气。

1

Figure 1 《端午》  朱樵绘

赛龙舟忆屈子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2

一条龙舟贯通古今。关于赛龙舟的起源,与此相联系的传说也有各种版本。我们最熟悉的要数“纪念屈原”。而在吴越故地,人们说龙舟源于春秋时越王勾践训练水军,端午也是不忆屈子忆伍子(伍子胥)。

但学者们大多认为赛龙舟与古代先民对龙的图腾崇拜有关,因而赛龙舟的起源也远早于屈原的时代。虽然听惯了屈原的故事,但觉得这种解释也是温暖人心,毕竟我们是龙的传人。

包粽子吃五黄

乙卯重五诗

(宋)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中华美食文化博大精深,天南地北的粽子也是各有各的味儿。

据载,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所以粽子又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所以又有“筒粽”的称呼。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用菰叶包黍米,因水中含碱,称碱水粽。到了唐代,粽子更有颜值,出现了锥形、菱形。宋朝时,已有果品入粽。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作造型的时尚。元、明时期,粽皮从菰叶变革为箬叶,以后又用芦苇。到如今,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

除了粽子,江南各地流行吃五黄或五红。五黄一般是指五种带有黄字的食品,比如雄黄酒、黄鳝、蛋黄、黄豆等。五红是指五种红颜色的菜,资深的比如苋菜。像咸鸭蛋黄、黄鳝等可以做出黄里透红效果的,则“黄”“红”通吃。

系彩丝挂香囊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

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在传统文化中,白、青、黑、红、黄是吉祥色,因为它们分别对应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因而民间认为,端午给孩子戴五色线可以避蛇蝎保安康。

挂香囊异曲同工,寓意平安健康。据记载,从吸汗的蚌粉、驱邪的灵符、铜钱,到辟虫的雄黄粉,香囊的填充物几经变化,现在一般是装入中药香料。加之精致的针线活,让“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的端午香囊成为一种民间工艺品。

插菖蒲悬艾草

六幺令·天中节

(宋)苏轼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

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

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

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除了把艾草带在身上,有些地区,人们会插菖蒲或艾草于门上。此处当然也少不了民间传说。据说,唐代黄巢起义军攻打邓州时,正值端阳。黄巢可怜一对欲离家逃难的母子,约定把菖蒲艾草插在门口作记号,让军队避开他们家。消息传了出去,黄巢军攻进城里,看到家家户户门上有记号,只好遵守承诺,弃城离去。

传说归传说,驱病避邪的想法才更加合情理。艾草、菖蒲和蒜有“端午三友”之称。端午是入夏后第一个节日,气温上升,正是疾病多发的时期,艾草和菖蒲具有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医药功能,因而受到青睐。看看,传统的中医就是以这样神奇有趣的方法保护了我们的健康生活。

浴佩兰画童额

渔家傲

(宋)欧阳修

五月榴花妖艳烘。

绿杨带雨垂垂重。

五色新丝缠角粽。

金盘送。

生绡画扇盘双凤。

正是浴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

叶里黄骊时一弄。

犹松等闲

惊破纱窗梦。

3

蓄兰沐浴和悬艾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除毒之俗。据《礼记》载,端午就源于周代的蓄兰沐浴。此俗流传至唐宋时代,端午也被称为浴兰之月。一般来说,人们是用煎蒲、艾等香草沐浴。比如,在岭南地区,苦草麦药或艾、蒲、凤仙、白玉兰等比较常用;在湖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画额,是指用雄黄涂抹小孩子的额头。孩子不可饮酒,故用雄黄酒在小儿额头画“王”字,一借雄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讨个吉利。在山西等地,也有给孩子戴虎头帽驱五毒的。

采杂药斗百草

观儿戏

(唐)白居易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4

Figure 2清朝宫廷画家金廷标所画《群婴斗草图》    资料图片

端午草药飘香,自然少不了采药人了。“采百草”,这是最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据说这是因端午前后草药茎叶成熟,药性好。古书上也有“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的记载。

劳动之余,做做游戏,娱乐身心,斗百草便产生了。游戏规则是,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没想到,我们小时候常玩的游戏原来这么有文化。

说了这么多,其实端午的民俗活动远不止这些。各民族中过端午节的很多,形成了不少富有地域色彩的习俗。功能丰富、玩法众多,又与历史名人相映衬,端午应该是最接地气的传统节日了。难怪它能够在传统节日中率先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民日报中央厨房·N°生活工作室 孟扬)


责编:李方及、张霓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