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记者聚焦一带一路文化交融:为包容开放点赞

2017-05-14 10:36:07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5月13日电(王栋) “在古代,宗教的使者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国。现在,各国记者来自世界各地,希望你们把中国的声音传递出去。我们也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新丝绸之路建设好,造福所有的人类。”

5月13日,北京牛街礼拜寺阿訇杨冠军在接受25国记者集体采访时,做出上述深情发言。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开始之际,中外记者进行集体采访,前往牛街礼拜寺和雍和宫,见证和了解北京这座城市与丝绸之路的不解之缘。

c.png

采访团在雍和宫听取介绍,大家反映热烈。

据了解,北京市目前共有少数民族常住人口80.1万人,信教群众约80余万人。主要有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宗教活动场所144处,另外,北京还有7处外国人在京宗教活动临时场所。

采访结束后,来自塞内加尔记者阿里·Aly diof对海外网表示,自己即将结束驻北京的工作回到祖国,他被北京包容开放的氛围所吸引,表示“希望有一天可以再回到这里。”

博茨瓦纳籍记者Queen Mokwape称,今天能够了解中国的穆斯林和佛教是非常好的体验。中国宗教的建筑非常与众不同,非常美丽壮观。

来自喀麦隆的记者Kimeng hilton对海外网记者表示,他发现这些庙宇都非常崭新,得到了很好的修缮,相信中国为保护这些宗教场所投入了很多资金,而这些措施值得赞赏。

b.png

牛街礼拜寺阿訇在门口迎接记者

历史上,北京自古就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先行者。她见证了马可波罗通过丝绸之路造访元大都;作为最早的天主教传播者,利玛窦也是沿着丝绸之路来到北京,推动了东西方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技术交流;作为古代最重要的航海家,郑和在北京领命出征七下西洋,开辟海上丝路,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也促进了伊斯兰教、佛教等宗教文化的交流、融合和发展。

在北京牛街礼拜寺,阿訇杨冠军向海外网记者介绍了该寺上千年来的中外交往历史。他认为,丝绸之路为中西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也给中外人民带来了利益。在“新丝绸之路”中,应该继承老一辈的优良传统,为我们的新的一带一路做出文化方面、经济、世界共同发展方面的贡献。

北京市民族事务委员会、新闻发言人牛颂在接受海外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宗教、民族等方面的文化交流是“一带一路”的桥梁。他指出,历史上,中亚地区最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来中国经商的人,不仅带来香料、医药,也在北京建立如牛街礼拜寺这样的宗教建筑,正是文化交流的桥梁,沟通了中外文明。

历史上,丝绸之路既是一条经济互通的商业之路,也是一条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路。而当今,“一带一路”的主要内容明确定义为“五通”,而其中“民心相通”是社会根基。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中国政府明确提出:要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相信,在这个背景和格局下,新的“一带一路”会真正成为推动全球发展的大路。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海外视野,中国立场,登陆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海外网www.haiwainet.cn或“海客”客户端,领先一步获取权威资讯

责编:丁洋涛、海客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