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医带药、以药兴商 中医药点亮“一带一路”上的“健康明珠”

2017-05-13 14:07:34来源:新华社
字号:

新华社北京5月2日电(新华社记者 王宾)“国礼”针灸铜人刷屏、青蒿素挽救全球数百万人生命……传统的中医药“国际范儿”越来越足,已传播至183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共建共享的背景下,中医药能为构建“健康命运共同体”贡献怎样的“中国瑰宝”?

记者日前随农工党中央“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大考察发现,甘肃、云南等“一带一路”倡议参与地区以文促医、以医带药、以药兴商,用中医药健康发展共同打造了“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的桥梁。

以文促医推动构建“健康命运共同体”

中医药是独特的卫生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和优秀的文化资源。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在大考察中指出,对于健康的共同民生需求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在地缘优势基础上有了民心相通的坚实纽带,为构建“健康命运共同体”打下根基。

教育人文交流让中医药文化有了全球“铁粉”。甘肃中医药大学设立“丝绸之路专项奖学金”,迄今已招收35名留学生开展整班制中医药学历教育。为推动中医药在“一带一路”沿线落地生根,学校还与乌克兰等国共建8所“岐黄中医学院”、培训数百名临床医生,并在吉尔吉斯斯坦等地设立4个“中医中心”。

“中医药之所以有吸引力,是因其独特的预防保健理念与现代医学优势互补。”农工党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何维说,中国式医学智慧将以问题为导向,用独特优势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公共服务产品,助力各国共同应对慢病、传染病等健康挑战。

为做好重大疾病防控、发挥带动辐射作用,云南省用中医药为本地区及周边国家人民带去健康“福音”。截至2016年,中医药治疗艾滋病项目在云南已开展11年,累计治疗艾滋病患者1.28万例。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中西医两者结合治疗艾滋病,使西药抗病毒和中医药提高免疫协同发挥作用。这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增加了中医药的吸引力。

以医带药需标准化建设对接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大健康产值突破1万亿元,中药工业总产值年增速达20%,以药材生产为基础、商业为纽带的现代产业新体系雏形渐现。

中医药产业规模化发展离不开标准化建设。《中医药法》明确,国家制定中药材种植养殖、采集、贮存和初加工的技术标准,鼓励发展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养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说,近年来我国中医药标准体系初步形成,标准数量达649项,年平均增长29%。

目前,匈牙利、澳大利亚等国已承认中医药的合法地位,以针灸、推拿为代表的中医技术在多个国家受到广泛认可。下一步,我国将推进与不同国家的药品规范管理制度对接,推动成熟的中药产品以药品、保健品等多种方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注册,使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成为卫生资源共建共享的“助力器”。

以药兴商,创造性转化念好中医药“发展经”

《中医药法》指出,国家支持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推广应用中医药科学技术成果,提高中医药科学技术水平。建设“健康命运共同体”需怎样立足于区位优势、通过科技创新互联互通?

岐黄故里、千年药乡,地处通向中亚咽喉要道的甘肃省被称为天然的药材“宝库”,2016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保持全国第一。“全省地形海拔高度差超过3000米,有分布于亚热带、温带等的多个中药材品种。”兰州大学医学院负责人对调研组一行说。

面对作为“资源大省、产值小省”的困局,甘肃相关中医药产业正在探索资源充分利用。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推进新药研发,陇神戎发药业研制出独家产品元胡止痛滴丸。“这种制剂从甘肃的道地药材元胡中提取出有效成分,生物利用率较高,毒副作用小。一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表示有兴趣展开业务合作。”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农工党省委会主委栗震亚说。

“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联通的组成部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吴振斗表示,今后,我国将支持中医医疗机构、科研院所、中药企业等运用现代科技和中药传统研究方法开展多领域、跨学科联合攻关,并推动产品、技术和服务转化。

责编:夏丽娟、总编室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