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不为展示腐败只为警示

2017-04-01 05:35:41来源:华商报
字号:

《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和陆毅

  《人民的名义》导演李路和陆毅

  最近,湖南卫视播出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收视口碑爆棚,很多平时不追剧的男性观众,也对电视剧中的政治生态及各种关注现实的剧情津津乐道。

  昨日,华商报记者专访了该剧的导演李路,他表示反腐剧不是为了展示腐败,只是为了给大家警示。

  看了三集剧本就付了稿费

  华商报:在大IP盛行、仙侠剧收视走高的环境下,为什么会花费两年时间在《人民的名义》这样的一个题材上?你是否预见反腐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电视剧会迎来一个收视的爆发?

  李路:我比较喜欢啃硬骨头,更偏爱现实题材,从《老大的幸福》到《人民的名义》,我讲的都是发生在身边的故事,这几天《老大的幸福》时隔7年又上黄金档了,收视成绩很不错,这就更坚定了进行“品质”创作的决心,不求数量,只求质量,《人民的名义》当时看了三集剧本就义无反顾付了稿费。我对收视越来越有信心,这几天遇到了一些看过样片的年轻人,说重塑了三观,精彩程度超乎想象。

  华商报:该剧的投资也有一个亿,听说拍摄刚开始的时候投资并没到位,你也是冒了很大的险?

  李路:毕竟十年没有出现了,当时不少投资人都非常热情地表示要投资这个项目,一度股份都不够分了,但到了实际投入的时候,很多人也退缩了,合同走到最后一步走不动了,有的合同签完了不履行,什么情况都有,主要还是摸不清这个剧的前景,各种各样的担心,所以耽误了很长时间,等我的演职员都码齐了,剧本都非常成熟了,资金还有缺口,当时都很焦虑,资金没到位,这戏还开得了吗?我们开会,最后我就说了,必须开,不能再拖了,缺的钱我个人补上,明天就回家抵押房子去。当然最后并没有抵押,最后一家投资方非常及时的到位了。

  陆毅[微博]的正能量很适合角色

  华商报:都在抱怨演员片酬占了电视剧投资的大头,这部剧有这样的情况吗?当时敲定演员的时候顺利吗?如何说服大家加盟?

  李路:没有,这部剧的演员都是友情加盟,给的都是良心折上折,我看完剧本初稿就想到了一定要促成目前这个阵容,因为这是一部政治剧,台词量之大,戏剧信息之丰富,人物层次之复杂都要求必须要演技派、实力派来表演,有看完全片的媒体朋友说,非常震撼,这里面完全没有主角、配角之分,所有人都那么鲜活真实,如果不是当初我坚持用这样的演员配置,可能就达不到这种效果。当时凑齐这个阵容并不容易,但最后大家都凭着对这个题材的喜爱加盟,当然这里面也有我个人“刷脸”的成分。跟这些国内顶尖的实力派演员合作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拍这部戏我瘦了十斤,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受了刺激,陆毅、张丰毅、吴刚、张志坚、许亚军这些演员都是极其自律的人,每天都吃得极少,而且有空就要健身,所以整个人的精气神都是向上的、充满能量的,特别值得人学习。

  华商报:当时选择演员的标准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陆毅演这样一个检察官?

  李路:合适!陆毅非常好,不论是人品还是演技,他就是那样一个非常正能量的人,而且非常低调和努力,我曾经在片场问他,每天那么大的台词量,那么多的法律专业术语,怎么啃下来的,他就说自己靠理解和短期记忆,这个真的是需要很扎实的基本功。

  创作中借鉴了现实案例

  华商报:与此前同类型剧相比,《人民的名义》有什么样的时代特征?

  李路:《人民的名义》应该说是应运而生的,艺术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成果,歌颂党和国家利剑反腐的决心和行动,形象地揭示了反腐斗争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以积极的姿态对反腐斗争给予艺术的表现与思考。在注重从反腐败的视角切入剧情的同时,更加注重塑造廉洁典型形象。我们也在剧中加入很多当下元素,如微信和网络都成了推进剧情的重要工具。

  华商报:反腐是社会热点,在文学创作与现实关照上,这部剧是如何去把握的?观众会看到很多在新闻中听到过的大老虎、大事件吗?

  李路:没有对号入座,但一定有对真实案例的借鉴。艺术作品源于生活但是要高于生活,要对现实素材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艺术加工,剧中确实有不少情节是借鉴了现实案例,但是反腐剧不是为了展示腐败,而是为了反映腐败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的伤害,给大家以警示和启发。

  细节还原很讲究

  华商报:很多男性观众对该剧表现的政治生态很感兴趣,剧中几个领导之间的称谓也在网上被讨论,在细节上是不是抠得很严?

  李路:场景方面,为了贴合政府官员的办公环境,剧组在当地宾馆取景拍摄,家具陈设都需要精心设计,既不能超标,也不能透出暴发户的气质,在中规中矩中显出品质感。细节还原也很讲究,省委常委会开会座次怎么排,不同级别官员的言谈举止如何,都经过了考证和研究。

  华商报:这次的播出平台是湖南卫视,受众更偏低龄化,你觉得反腐题材在年轻观众里会有共鸣吗?

  李路:90后也长大了,这是一个生活事实,我们这部剧后期公司的员工基本都是90后,他们争着做这个项目,看得又哭又笑的,说自己三观被重塑了,还有很多看过样片的孩子说,看老戏骨们飙戏真是热血沸腾,他们的评价让我很欣慰。不是说大家都喜欢低龄化的东西,而是故意迎合低龄化的“商品”太多,又好吃又有营养的东西,没理由拒绝,90后已经有了正确的、积极的审美评判的能力。

  华商报记者罗媛媛

责编:王栋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