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混凝土结构封顶

2017-03-18 20:59:55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北京3月18日电(严冰罗楚江)16日上午10时,随着最后一罐混凝土浇筑完毕,北京新机场航站楼混凝土结构封顶。此举标志着我国规模最大的空地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将全面转入钢结构安装阶段,成为新机场项目总体工期计划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当日,北京新机场安全主题公园正式启用,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姚亚波讲授了"平安工程"第一课。

中央领导始终高度重视北京新机场的建设。2月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考察北京新机场时强调,新机场是首都的重大标志性工程,是国家发展一个新的动力源,必须全力打造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继续为国家基础建设创造样板。

北京新机场定位为"大型国际枢纽机场"。场址位于北京市大兴区榆垡镇、礼贤镇和河北省廊坊市广阳区之间,直线距天安门约46公里、距首都机场约67公里、距廊坊市约26公里。远期规划年旅客吞吐量1亿人次以上,满足年货邮吞吐量400万吨的运输需求。本期按照2025年旅客吞吐量72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0万吨、飞机起降量62万架次的目标设计,主要建设4条跑道、70万平方米航站楼,同步建设航空公司基地、货运、空管、供油、维修、航空配餐等各类保障设施。新机场于2014年开工建设,计划2019年建成并投入运营。目前,飞行区工程、场内交通市政工程深入推进,航空公司基地、空管工程、口岸设施建设等正按计划实施。

作为举世瞩目的重点工程,北京新机场服务国家战略、瞄准世界一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践行新发展理念的一项世纪工程。特别是在创新发展方面,北京新机场建设开创了多个世界一流和国内首创。为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出行,主航站楼采用放射指廊构型,从航站楼中心到最远端登机口步行距离不超过600米,步行时间不到8分钟。航站楼流程采用双层出发设计,以此来满足旅客大量的陆侧车道边需求,部分机位采用国内国际混用,提高了机位利用率,设立中转手续集中办理区,中转流程更加便捷。候机空间兼顾室内室外环境,指廊端部以丝园、茶园、瓷园、田园和中国园为主题,为旅客打造中国园林候机体验。航站楼在国内首次实现综合交通无缝衔接,高铁、地铁、城铁等多条轨道地下穿越,轨道站台设置在航站楼下方。为有效降低底部轨道震动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设置了1232个橡胶隔震支座和弹性滑板支座,提高了航站楼结构的抗震性能,解决了超大超长混凝土结构裂缝控制的技术难题。

北京新机场航站楼主体结构由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及空间网架结构体系构成,建筑面积大、技术含量高、施工组织难。航站楼主体工程于2016年3月15日正式开工,在开工一周年之际,实现了混凝土结构封顶。截至目前,主体结构共浇筑混凝土166万立方米、绑扎钢筋32万吨。钢结构屋面中间设8根C型柱支撑,单根C型柱重量达600至700吨。为方便材料运输,在核心区内搭建了国内建筑工程首个钢栈桥,一南一北的两条跨越式钢栈桥分别长489米和670米,每座钢栈桥上铺设4条铁轨,配备8台小火车,较好地解决了一台70米半径的大型塔吊需要3次倒运才能把建筑材料运到指定位置的材料运输问题,功效提高了3到4倍。

此外,北京新机场本期建设的4条跑道采用"三纵一横"全向构型,在国内尚属首次,是新机场规划设计的创新性实践。"三纵一横"构型适合京津地区的空中运行特点,为空管运行提供了多种可行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北京地区紧张的空域资源,减少飞机空中运行时间和地面滑行距离,有利于提高空地一体运行效率,并减少对周边区域的噪声影响,是实施绿色机场建设的标志性成果之一。飞行区工程施工过程中,在国内首次实现强夯、冲击碾压、振动碾压等施工过程的数字化监控,相关成果已申请中美两国专利,其中强夯数字化监控为世界首创,实现了工效与质量的双提升。

北京新机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交通先行、民航率先突破的标志性工程。按照"坚持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原则,北京新机场将被打造成引领综合交通发展的新枢纽、驱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引擎、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国门;新机场临空经济区也将成为国际交往中心功能承载区、国家航空科技创新引领区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

按照工期计划,今年年底航站楼将完成封顶封围。北京新机场建设指挥部正在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继续加强统筹协调、项目管理、运营筹备,实施最严格的施工管理,集成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验,全力把北京新机场建成精品工程、样板工程、平安工程、廉洁工程,成为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国门。


责编:刘子源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