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谈医疗联合体试点:使百姓愿意到基层去看病

2017-03-11 11:30:36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3月11日电 11日上午10点45分,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王贺胜等将就“‘十三五’开局之年卫生计生改革发展”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李斌:众所周知,我国优质的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分布也不均衡。这样的医疗服务体系格局和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求之间不够适应,不匹配,所以就出现大医院人满为患的情况。如何缓解这种矛盾,促进优质资源下沉、重心下移?首要就是要通过改革来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分级诊疗制度是我们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制度之首,医联体是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抓手,也是一种制度创新,就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医联体,把我们现在相对比较固定的格局纵横上下联通起来,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这样就可以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困难的问题,进一步优化服务体系,放大优势医疗资源效应,使得群众在家门口也能够看好病。通过医联体建设,使大的医院能够舍得放,基层机构能够接得住,老百姓能够愿意到基层去看病。

在基层的探索实践中,大体上有这样几种形式:第一,城市的医联体,有的是紧密型,有的相对松散。主要是由三级医院作为牵头单位,吸纳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参加,形成一个医联体。这样,从内在的机制上,就使得我们这些优质资源能够及时下基层,向基层延伸。比如,北京市月坛社区服务中心,它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复兴医院是一个医联体,它周边的老百姓非常信得过,愿意到那里接受服务,甚至有的居民都搬走了,还回来租房子,住在服务中心附近来接受服务。还有其他很多地方也都创造了好的形式。第二,在县域的范围内,现在比较好的一种形式叫做“医共体”。把医保的支付方式改革和医共体的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从预防、治疗、康复,提供一体化的服务,把县、乡、村连起来。有了医共体,居民在基层就能够得到比较好的医疗卫生服务,那么不仅群众花费少,医联体、医共体也会得到相应的鼓励和奖励。比如安徽省的天长市,他们一个县里组织了两个医共体,效果是比较好的。

2016年,安徽天长市医共体内部下转的患者比上转的患者要多,也就是说很多群众都留在了基层看病。大病到县里去,小病或者康复就留在基层。第三,作为专科就搞专科的联盟。专科联盟往往是跨区域的,比如说有一些眼科、儿科、妇产科这样的专科联盟。像北京儿童医院就是儿童专科联盟的一个龙头单位,他们通过人员培训、疑难重症的会诊,通过对口支援,儿童医院的一些医生也可以到联盟内部的其他医院去服务。


责编:宋鹏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