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热议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力量(焦点速递)

2017-03-11 08:32:37来源:海外网
字号:

今年1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日内瓦万国宫出席“共商共筑人类命运共同体”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旨演讲,深刻、全面、系统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演讲赢得全场30多次热烈掌声,引起各界共鸣。2月10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们愿与国际社会一道,致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在不少代表委员看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对全球治理的巨大贡献,中国将进一步为此分享智慧、体现担当、践行理想。

中国理念彰显智慧

“当前,中国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在‘地球村’中,世界各国‘同乘一条船’,共同利益越来越多,相互依存越来越深,因此特别需要合作共赢。”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吴海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的发展在稳健向前迈进,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有利。

对于各国“相互依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赵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深表赞同。“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携手解决,以国界做‘切割’、‘自扫门前雪’并不可取。”赵梅说,“像恐怖主义危机、环境污染、跨国犯罪等议题,只能通过大家共同参与才能解决。互联互通的建设、自由贸易的开展,都需要我们合作、共赢。”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人民对当今世界的一种深刻理解,是中华智慧的集中释放,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全球治理重大主张和战略指引,是对人类社会的又一重要思想贡献。”全国人大代表、江苏大学党委书记袁寿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一理念契合各国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要进步的真诚愿望和崇高追求。

中国担当胸怀天下

在赵梅看来,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对全球治理、国际事务的积极参与,同时也是对当下“逆全球化”思潮的回应。

“过去一年来,我们看到全球化潮流出现逆转趋势,特别在一些发达国家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赵梅认为,贸易保护、移民政策缩紧、气候政策上的分歧,都让人感到不少国家开始变得“以邻为壑”。“国际政策的协调、国家间的协作、大国的责任担当似乎变得更加困难。”

“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情况下,中国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更凸显其重要意义。”吴海龙告诉记者,当今世界舞台上,各国情况千差万别,大家在发展、认知等方面存有一些差异。但世界各国应努力克服差异,积极寻求合作最大亮点、利益最大公约数。

“我们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和主张,确实显示出超常的政治勇气和智慧。”全国政协委员、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原副部长于洪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们坚信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趋势不会改变,各国之间相互依存不断加深不会改变,各国的发展利益和安全利益相互交织也不会改变。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际上是中国对世界的一种承诺,表示我们愿意为推动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吴海龙表示,“提出这一理念,彰显出中国的长远眼光和胸怀天下的格局。”

中国行动广受欢迎

中国不仅提出理念和方案,也在实践中努力践行。

“在我看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就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举措、重要抓手。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原则,这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吴海龙表示,中国肩负的责任越来越大,对世界的贡献也越来越大。“我们欢迎各国搭乘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各国人民都过上好日子,世界才能和平、发展、稳定、安宁。”

赵梅认为,中国近年来的表现展示出大国应有的担当。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成立亚投行等,都是为了在世界范围内解决其他国家面临的发展问题而采取的举措。它们在组织的参与上拥有开放包容性,受到相关国家的欢迎。“此外,免除最不发达国家债务、抗击埃博拉、参与维和等,也都体现出中国的担当精神。中国真正做到把地球视为人类命运的共同体,而自己是其中一分子。”赵梅说。

对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校也发挥着自身的独特作用。袁寿其表示,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阵地,高校正在通过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扩大对外交流交往、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等,在“走出去”“请进来”的过程中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在交流和交往中深化不同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彼此认同,推动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文明的融合与共生。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7年03月11日 第05版)

责编:吴潇、总编室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