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十问:何为国学?国学能成为一级学科吗?

2017-02-16 21:51:41来源:海外网
字号:

思享者

  最近,网上有关“国学”是否应该成为一级学科的争论很多,许多学术大咖纷纷发声,有支持的,有反对的,一时成为热点。实际上,这几年关于国学的争论一直不绝于耳,各种“国学总裁班”“儒商班”也广受诟病。你知道什么是国学吗?为什么针对国学的争论那么多?本期思享者特约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教授王杰、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分田、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干春松就国学问题为大家细细讲解。几位教授可不是众口一词,而是充满争辩的火药味。希望你能从思想与观点的交锋中获得知识,得到启发,还请你留言告诉我们,你支持国学成为一级学科吗?

  何为国学?

  王杰:概而言之,国学就是指中国传统之学,即中国传统文化。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国学中的精华。狭义上的国学为:前人或以考据、义理、辞章等来指称国学,或以经、史、子、集来概括国学,现代则以文、史、儒、道、佛、技、医、艺来综括国学;广义上的国学(季羡林、冯其庸先生称为大国学)则包括民国以前中国所有的学术与文化的总和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民族精神。国学还可以从时间与空间上来界定。从时间上来说,国学是与新学相对的旧学,是传统之学、古典之学;从空间上来说,国学是与西学相对的中学,是中国之学。

  干春松:从情感层面来看,国学所体现的对于国家精神的凝练和面对西方文化冲击时的价值反应,它所试图激发的是国民的凝聚力和爱国情怀。因此,有时带有民族主义的倾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并非所有的传统文化研究者都可以称之为国学研究者。因为有些传统的研究者目的是批判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

  张分田:现代汉语的“国学”词义有一个本义及四个变例,可以指称五大类不同的对象。“国学”的词源本义是标示帝王之制的国家教育行政机构。“国学”词义的第一变例是标示特定文化类型的“国学”,通常用于指称中国传统文化及学术。“国学”词义的第二变例是标示某种学术科目,通常用于指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严格地说,“中国传统文化”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术”不是一回事,如果前者称“国学”,后者就应当称“国学学”。“国学”词义的第三变例是标示特定国别学术的“国学”,中国的一些学者通常用于指称中国学术。钱穆编写教材虽以《国学概论》命名,但是在开篇即表明自己的态度:“学术本无国界。‘国学’一名,前既无承,将来亦恐不立。特为一时代的名词。” “国学”词义的第四变例是标示特定意识形态的“国学”,即一种主张儒化现代中国的具有鲜明意识形态特征的政治思潮。其一般特征是:打着“弘扬国学”的旗帜,摘取儒家经典的某些话语,将其解读为“反专制”“民主”“社会主义”“自由主义”“宪政主义”等,进而宣扬“回到孔孟去”“立孔教为国教”“立儒学为国学”“推行儒家宪政”,有的甚至主张在中国实行“儒士专政”。

  “国学”能否超越其诞生的农业文明时代?

  王杰:国学关注的内容决定其具有超越时代的特点。国学关注的主要是人与内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关注修身做人、正己立德、反求诸己、慎独慎微、治国安邦等问题,这些都是人类社会关注的永恒问题,只要人类存在,不管什么时代,国学都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干春松:任何文明的产生都有时代性和超时代性,如果不能超越其时代,那么这个文明自然就消失了,国学肯定能超越或者一直在超越其诞生的农业文明时代。

  张分田:历史发展过程已经告诉我们:帝制国学只属于那个时代。

  “国学”有无超越民族性的特质?

  王杰:能超越民族性。国学产生于中国,在汉唐时期已经影响到日本、韩国、新加坡、越南等国家,明清之际又东学西渐,传播到西方社会,在西方出现了长达两百年的中国热。从历史上看,“汉字文化圈”的出现,就是国学超越民族性的最好例证。

  干春松:不可否认,近代的国学是作为中国受到西方军事经济文化侵略的反应的一种产物,表现出一定的民族主义情绪。但是,如果我们将国学作为传统文化的代名词,我们知道中国思想一直具有包容性和普遍性的维度。比如儒家思想中的王者无外、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等,在对待不同的民族和文化的时候,也主张和而不同,因此,中国思想有很强的超越民族性的特质。

  张分田:历史告诉我们:当人们面对同一类现象或同一类问题时,会形成大体相似的认识或对策。因此,世界上各民族的文化传统都必然包含一些对人类社会或对特定历史时代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分。将中国传统文化称作“国学”的最大弊端就是将自卑与自尊扭结为一体,表面上显得颇有文化自信的气概,骨子里蕴含着文化自卑的情结。

  “国学”能否被设为一级学科

  王杰:国学有必要列为一级学科。目前国学研究依托的学科主要是中国哲学、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古代历史,此外,宗教、考古、艺术等学科也涉及国学,总体而言是比较分散的;而国学是整体之学,向来是文史哲艺等密不可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也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学科建设,重视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文化价值和传承意义的‘绝学’、冷门学科。”可以借此契机,仿效当年马克思主义列为一级学科的模式,把国学也列为一级学科,整合现有各学科资源,从而更有利于国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干春松:国学是否要称为一级学科,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就目前国学研究人才缺乏的状况看,将国学设立为一级学科,多培养人才,这是有必要的。但考虑到中国教育体制的问题,设为一级学科也会导致许多并不具备办学条件的学校盲目设立。这将会导致新的问题。设立一级学科需要比较明确的学科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如何与现有的文史哲学科区分,也是一个操作上的难题。

  张分田:不宜以“国学”命名一级学科。用“国学”一词命名学术科目的问题很多:第一个问题是涵义复杂,名实混淆。“国学”词义具有多样性、差异性、复杂性、争议性,这就注定无论采用哪一种词义都无法用于命名一级学科。倘若设立,必然导致“国学”地位之争。第二个问题是盲目夸大“国学”的学术功能和政治功能。第三个重要问题是严重影响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健康发展。典型的“弘扬国学”者大多属于推崇儒学的“文化保守主义”范畴,这种倾向如果得到重大行政措施的支持,对中国学术的健康发展会有影响。第四个问题是导致帝制国学现代变种扩大影响。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如何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抑制了各种错误思潮,这里的分寸很难拿捏。

  研究国学是以传统为主还是强调现代意义?

  王杰:研究国学,过去叫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现在需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即“双创”原则。国学是鲜活的学问,它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出现的国学热,绝不是复古怀旧、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因为国学的思想、智慧、精髓对今天的中国社会能起到有益的启迪和借鉴,既要“返本”,还要“开新”。

  干春松:国学研究的方法,还是要传统与现代结合,但首先是传统的方法。目前,作为传统国学核心内容的音韵、训诂、目录、校雠等方法掌握的人很少,许多国学研究者甚至不能摆脱通过白话翻译来阅读传统的经典,这是长期忽视和否定传统文化的后果,所以目前的国学教育和研究,还是以恢复传统的方法作为当务之急。

  张分田:何一种学术都必然关注现代意义。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学者关注起现代意义无可厚非,但关键是要实事求是地评说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学的现代意义。当下的“国学研究成果”普遍存在夸大现代意义的倾向。有鉴于此,我主张历史问题研究者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考察和分析研究对象上,力争做到客观、全面、准确地认识中国古代文明及中国传统文化,为社会提供可靠程度较大的优质学术资源,不必轻易地论说现代意义,更不要勉强地论说现代意义。(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享者工作室出品)

logoQrcode.jpg

责编:朱惠悦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