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戒网瘾学校现状:普遍以军事训练为主

2016-10-15 07:44:58来源:央广网
字号:

  网瘾求助人员增多且低龄化

  今年新学期已经开始了一个多月,可是,不少学生却是“身在教室心在网”,这让家长和老师忧愁不已。合肥一家戒网瘾机构的负责人李老师告诉记者,从暑假以来,前往该机构咨询求助的家长明显增加。据悉,目前在该机构接受“治疗”的十几名孩子多是在暑假里染上“网瘾”的。

  据介绍,近几年,前往李老师所在戒网瘾学校的求助人员年龄越来越低龄化。“原来是以高中生为主,现在,不仅有初中生,还有小学生。小学生原来比例不足1%,现在,有约5%的求助者都是小学生,初中生占比则由20%上升至40%。此外,大学生这一块,也是重灾区。因为现在所有大学宿舍基本都成了网吧,这是一个社会不可忽略的问题。”

  据了解,网络成瘾可分网络性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游戏成瘾等不同类别。李老师说:“我们戒网瘾,第一个是根据孩子的情况,他有轻微的有中等的啊,也有严重一点的,就是我们主要学校主要是针对的是半年制。一般情况就是半年是可以教育好的,对这半年能够戒掉。”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终端的发展,有些网瘾青少年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当成了去网吧玩游戏的替代途径。因此,有不少人已发展成手机网瘾。李老师说:“因为现在也是一个信息时代啊,你让孩子一点网不上呢啊,那也不可能,至少最起码他会学会克制自己,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李老师告诉记者,迷恋网络游戏只是一种表象,每一个网瘾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庭,要帮助孩子戒除网瘾,家长要按照治疗方法改变家教模式,以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孩子。

  李老师建议,对待孩子上网这件事,家长要“疏”,不要“堵”。家长要注重与孩子心灵的沟通,努力形成亲子间的共同语言和共同爱好,赢得孩子的信任和尊敬。只有心与心贴近了,孩子才能明白父母为他们所做的一切,理解父母的苦心。李老师说:“他现在第一个对父母不理解,让他学会理解父母啊,给他们上感恩课程啊,励志课程。”

  李老师表示,预防和干预网络成瘾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形成合力。简单地采取封堵网络的做法,结果往往是“百密一疏”,甚至引起更严重的后果。

  此外,当前“戒网”需求巨大,而相关机构良莠不齐缺乏监管,一些机构通过“魔鬼训练”“关禁闭”等强制方法断网,一些机构甚至出现体罚殴打致人死亡等恶性事件。李老师建议政府有关部门规范清理戒治机构,深层次挖掘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个人根源、家庭根源、社会根源等原因,积极开展青少年网瘾预防及收治,更好救助网络游戏成瘾青少年。

  网瘾的概念从1996年被提出来后,至今未有公认的医学定义。作为最常用来诊断精神疾病的指导手册,最新一版的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也未将网瘾列入其中。2009年,卫生部疾控局在文件中指出,目前“网络成瘾”定义不确切,不应以此界定不当使用网络对人身体健康和社会功能的损害。2013年,文化部、教育部等15个部门联合发布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中也明确提出:“针对目前我国尚无符合国情的网瘾诊断测评量表的现状,要调动研究机构、精神卫生机构各方的力量,研制本土化的网瘾诊断测评系统”。

  当前国内对网瘾戒除机构没有任何资质审核标准。多头管理、无正规资质、监管主体不清,是网戒机构市场的现状。卫生部在2009年称并没有批准任何专门治疗网瘾的医疗机构。当前国内的企业注册登记的经营范围中,也不存在“网瘾治疗”这个经营项目。但在工商注册登记时,只要登记人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内注册登记规定,手续齐全,工商部门都会予以注册登记。没有明确的行业标准和资质审核,使得网戒机构市场呈现无序状态。2010年,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65家网戒机构的调查显示,这些机构的批准部门五花八门,有教育部门、工商局、共青团组织、卫生部门等。一些机构获批准或注册的经营范围与网络成瘾戒除不相关。此外还存在从业人员专业素质良莠不齐、收费标准混乱等。

  2013年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成瘾综合防治工程工作方案》将“明确网瘾干预机构的法律地位和监管职责”列入近期目标;2015年,中央网信办政策法规局副局长李长喜表示,即将出台的《网络空间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将为全国戒网瘾机构设立国家标准。但这份文件目前还未出台,网戒机构的法律地位和准入标准依然不明。

  此外,卫生部曾计划叫停限制人身自由的网瘾干预方法。2009年卫生部颁布《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拟禁止限制人身自由的干预方法(如封闭、关锁式干预)、严禁体罚。不过这份立法草案至今未见作为正式的部门规章出台,关禁闭、体罚的干预方式也依然大行其道。

  来源:央广网

责编:贾雯帆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