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2亿美元,一批又一批科学家试图摆脱地球

2016-09-28 15:53:27来源:海外网
字号:

11_副本2.jpg

海外网9月28日电 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希拉里特朗普唇枪舌战、以色列前总统佩雷斯逝世,9月与往常一样,电脑手机满屏充斥着明天就会被遗忘的新闻,似乎没人会记得25年前,1991年9月26日那天,8名科研人员进驻“生物圈2号”(Biosphere 2),抱着改变全人类的信念开始了预期两年与世隔绝的生活。

“生物圈2号”,是世界上最大的闭式人工生态系统,实验的发起者是美国前橄榄球运动员、“协作者”环保组织的领导者约翰·艾伦。

约翰·艾伦将地球视为“生物圈1号”,希望创造一个新“地球”作为火星殖民的实验基地、潜在核战后的庇护所。这项计划后来被称为“继肯尼迪总统启动登月计划后美国最激动人心的科学工程”、“历史上最奢侈的伪科学”。

1475049502498612.jpg

具体有多奢侈呢?“生物圈2号”的建造历时8年,占地1.3万平方米,耗资2亿美元,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亿万富翁艾德·巴斯包揽了计划投资

具体有多激动人心呢?“生物圈2号”里有人造热带雨林、热带草原、海洋、沼泽、沙漠,还分有农业区和居住区,机械系统模仿制造波浪、潮汐、溪流、瀑布、风、雨,来自澳大利亚、非洲、南美、北美等地约4000个物种在此安家。

1475049571956668.jpg

这里有两个值得一提的点。一个是“肺”,由于温度变化会改变封闭环境的压力变化从而破坏建筑材料,“生物圈2号”里配装了两个“体积可变室”,体积占约30%以维持圈内恒压。

另一个是“神经系统”,这是一个完整的数据采集控制系统,遍布圈内的5000多个传感器每15分钟就记录一次温度、湿度、光强等,每个装置都有手动控制开关以防失灵。

1475049585438873.jpg

硬件条件是这样,终于要开始正题。1991年9月26日,4男4女共8名科研人员首次进驻“生物圈2号”,1993年6月26日走出,停留共计21个月。

8名科研人员分别来自美国、英国、墨西哥、尼泊尔等7个国家,进驻之前接受了长达几年的生存训练。入圈后他们将完全依靠自己的劳动生存,食物自己种,饮水靠循环,氧气也来源于植物。

1475049678755024.jpg

等一下,开头不是说实验预期两年吗?对,问题来了,1991年任务开始仅10天,生物圈人简·珀英特就不小心把手伸进打谷机,削掉了一截中指,不得不离开几个小时处理伤口,就此打破了“两年内不会有任何东西进出”的规定。

1475049613919575.jpg

更为严峻的问题是,1991年9月到1992年6月间,“生物圈2号”中的氧气浓度从20.51%下降到16.95%,居民开始出现严重疲劳和睡眠呼吸暂停。基于医学忠告,外界不得已开始向圈内输入纯氧,使其浓度回到19%,但是到了1993年1月中旬,氧气浓度再次降到14.5%。

至于原因,可能是细菌分解土壤有机质时耗费了大量氧气,二氧化碳被混凝土墙所吸收打破循环,但科学家们表示这种说法并不十分准确。

1475049715944189.jpg

此外,“生物圈2号”中降雨失控,大气海水变酸,多数动物灭绝,昆虫全部死亡,生物种类关系失调,人们不得不承认,自给自足的幻想破灭。

就这么放弃“生物圈2号”似乎有些可惜,于是1994年3月6日第二批实验人员进驻,然而1994年9月17日再次由于圈内笑气积累过多被迫离开,这个“乌托邦”式的科研计划最终宣告破产。

1475049634999609.jpg

有趣的是,两批实验人员中分别有一对居民后来结成夫妇。比如,断指的珀英特和生物圈同伴塔贝尔·麦克卡鲁姆结为夫妇,后来创立了Paragon太空开发公司,为NASA和其他客户开发生命维持系统。

1475049765864032.jpg

1995年底,“生物圈2号”被交由哥伦比亚大学打理,被称为研究全球变暖的最理想平台。投资人巴斯追加了4000万美元作为运行费用,成立全球气候变化效应的研究中心。

然而“生物圈2号”每年光电费就要花60万美元,昂贵的维持费用使得大量实验被搁置。2007年,这个庞然大物差点被推平盖了公寓。

1475049915650200.jpg

这时万能的巴斯又出现了,2011年,他把这座建筑捐给了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又捐了2000万美元启动新项目。

“生物圈2号”现任科学主管、水文学家彼特·特洛奇说,要用10年的时间把这里建成全球科学圣地,就像物理学家眼中的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此外,随着商业投资大量引入,游客学生络绎不绝。

不管怎么说,这个看似天方夜谭的设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地球目前仍是人类唯一能够信任和依赖的维生系统。(朱惠悦)

责编:朱惠悦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