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2016人才指数报告发布 高技能人才需求显著

2016-09-23 16:34:00来源:海外网
字号:

_DSC1903_副本.jpg

海外网9月23日电 为了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我局对人才指数的编制工作作出了进一步的完善。修订后的宁波人才指数(NTI)体系由4个相对独立的基础指数构成,包括需求指数(RI)、发展指数(DI)、流动指数(LI),以及信心指数(CI)。新编人才指数强调对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同步把握,充分体现了人才工作的产业导向性。在数据采集的对象上,紧密契合宁波市“十三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发展导向,并充分考虑了宁波构建“3511”产业体系等最新思路,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均有所涉及。本轮发布的人才紧缺指数,旨在全方位、多层次、动态化反映宁波全市人才市场及紧缺人才各项指标的实际状况,为有关单位及时把握人才发展趋势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2016年宁波人才指数的主要结论如下:

一、全市人才需求指数均值居于高位,各产业整体人才需求旺盛。

需求指数主要反映用人单位有新增岗位招聘需求或者现有员工离职后有补缺需求的整体状况。2016年以来,我市各产业人才需求比较旺盛,全市人才需求指数均值为54.9,其中,金融服务、电工电器(含智能家电)和文化创意等3个产业处于红色区间,需求指数均在60以上;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子商务、建筑与工程等14个产业处于黄色区间,节能环保、绿色石化、现代农业等7个产业处于绿色区间,没有出现人才指数处于蓝色区间的产业。同时,我市“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发展势头良好,新兴产业的快速增长对传统产业人才结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具体来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能制造、金融业、文化创意等产业人才聚集效应逐步显现,建筑与工程、新能源、外贸、物流等产业的人才需求复苏迹象明显,全市监测范围内的24个重点产业人才人才需求指数程度较高。

二、各产业发展指数差距较大,高技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显著。

发展指数主要反映出某个产业内,企业由拓展新业务或者生产规模扩大而引发的招聘活动的活跃程度,24个产业的发展指数均值为51.2,其中14个产业的发展指数高于50的分界线,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推动下,通航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人才发展指数达到60以上,新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指数也达到58左右,相关产业整体发展形势较好,企业新业务拓展和规模扩张带动了对相关领域人才的需求。从岗位来看,制造业核心技术研发人才、高技能人才和营销人才的发展指数较高,分别达到了58.5、54.7和54.2,高级管理人才、服务业核心技术人才、项目管理人才的发展指数也均在50以上。

三、各产业流动指数整体较低,综合行政等三类人才流动性较大。

流动指数反映不同时期各产业由人才离职等原因引发的企业招聘活动的活跃程度,当人才流动指数大于50时,说明企业人才稳定性较差,从指数统计结果来看,全市人才流动指数均值为48.8,有10个产业的流动指数高于50的分界线,相关产业流动指数较高的原因有二类:绿色石化、港航物流和商贸领域的人才流动指数过高,与国际市场需求上升和国际航运经济短期复苏有关,而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创意、旅游、金融产业人才流动指数较高,则与产业快速发展,企业数量和规模的大幅扩张有关。从岗位来看,综合行政管理、服务业执行和操作、制造业技能等三类人才的流动指数较高,分别达到53.5、52.5和51.1,超过50的基准线,而核心技术研发人员和销售人员的流动指数偏低,此类人才的招聘需求则多由业务发展引发。

四、产业信心指数整体较为乐观,高级管理及研发人才招聘难度较大。

信心指数反映个单位通过招聘会、网络平台等各种渠道成功招聘到理想员工的信心,数值越大代表企业雇佣到胜任员工的信心越强;从信心指数统计结果来看,各产业信心指数均值达到51.8,有13个产业的信心指数高于50的分界线,其中,商贸、现代农业、智能家电、电子商务、建工等产业的人才信心指数较高,均达到55以上;海洋高技术、绿色石化、新能源、节能环保、科技服务、机械制造等产业,则由于产业发展迅速、市场复苏及本地人才培养不足等原因,招聘信心明显不足。从岗位来看,HR经理普遍对综合行政类岗位、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岗位、销售类岗位的招聘结果比较乐观,信心指数超过50的基准线,而高级管理人才、高级研发及高级项目管理人员(含各类学科带头人)的招聘结果比较悲观,预期不高,其中制造业普遍需求较大的专业技术人才信心指数只有46.9,对高层管理人才的招聘信心指数则只有46.2。

整体来看,2016年以来,我市人才市场呈现出“需求规模依然较大,产业人才需求分化,各类人才加速流动”的特征,同时,我市长期存在的高级经营管理、高级项目管理及高级研发人才供给不足、招聘难度大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针对这些新情况、新特征,我们将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加快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深入实施我市人才发展“十三五”规划,采取更加积极、更具针对性的人才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决定性作用,系统研究全市人才供求信息,加快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加强本地存量人才的挖潜和开发工作,并针对海洋经济、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电商文创、现代服务等人才需求集中的产业,加快人才平台载体建设及人才储备工作。

责编:朱惠悦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