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兴奋剂黑历史:真正的"洪荒之力" 多人为之殒命

2016-08-10 15:43:50来源:海外网
字号:

这两天除了被移动表情包傅园慧刷爆朋友圈,孙杨也是热点人物之一。

111.png

先是,前两天莫名被霍顿炮轰为“用药的骗子”……

222.png

据霍顿后来对《悉尼先驱晨报》解释:打的就是心理战,为的就是扰乱孙杨的备战……

有媒体批其没有教养,国际奥委会批其讲垃圾话没红线……

333.png

再是,当孙杨轻霸气摘下200米自由泳决赛冠军后,仅拿到第五名的法国游泳选手,又放言攻击孙杨使用兴奋剂:他的尿是紫色的……

为何“兴奋剂”总会沦为体育圈“泼脏水”的头号工具?

因为,兴奋剂不仅仅是每届奥运会绕不开的敏感话题,它被用于体育运动更是由来已久。

要追溯历史,你绝不会想到,曾经有那么一段日子:甚至是以使用兴奋剂为荣。

在早期的现代体育舞台上,使用药物参赛并不是“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事情,相反却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科学方法。

据资料显示,最早登场的兴奋剂竟是鸦片。

1807年,在英国一场传统的耐力赛跑上,参赛者亚伯拉罕·伍德声称自己使用了鸦片酊才保持24小时一直清醒,击败了其他选手。

这种科学的方法很快被众人作复制。

70年后,英国耐力赛的夺冠成绩达到了500英里。再过一年之后,最好成绩被提高到520英里,冠军为此连续奔跑了138小时,相当于不眠不休跑了近6天。

除了鸦片,可卡因也被作为兴奋剂广泛应用于体育界。

据媒体称,当时在美国,著名的六天自行车耐力赛的参赛选手大规模使用可卡因是个公开的秘密。

随着兴奋剂的奇效迅速传播,奥运会也不可避免的吸引了兴奋剂的参与。

据资料显示:马拉松选手希克斯是现代奥运史上第一位有案可查的服药选手。

据说借着“士的宁”的药力率先冲过终点线获得冠军后,他因兴奋剂中毒而昏倒在地。

“士的宁”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在早期使用最广泛。

历史资料如此描述了这样一个光明正大输入兴奋剂的过程:在比赛过程中,他的教练查尔斯·卢卡斯一直拿着注射器跟随着他。

当希克斯精疲力竭之时,卢卡斯给他注射了一针“士的宁”(Strychnine),并给他喝下一大杯威士忌。

在终点前四英里,再次面临崩溃的卢卡斯又被打了一针。

你甚至不敢想象,当时的官方报道竟对此予以充分肯定:“马拉松比赛充分从医学角度证明了药物对于长跑选手是多么重要!”

由此可见,在那个时代,从运动员个人到官方甚至到舆论公众,对兴奋剂所带来的体育竞技上的奇效是表示欢迎和肯定的。

此外,兴奋剂甚至也成为了军方的法宝。

据资料显示:二战期间,仅英国就向士兵们提供了7200万片苯齐巨林。苯齐巨林是在1934年由麻黄素的类似物安非他命被商业合成的一种兴奋剂。它可以刺激神经中枢,让人忘记疲劳持续兴奋。

但接下来,随之而来的大量死伤案例却表明,兴奋剂的危害并不容忽视。

1899年,世界自行车赛冠军马歇尔·泰勒服药造成的幻觉,突然退赛。

1960年,丹麦自行车选手延森因服用兴奋剂在罗马奥运会比赛中死亡。

1967年,前奥运铜牌选手辛普森因服用苯丙胺死于环法比赛途中。

……

如果这还不够形象的话,以“大力补”为例,足以描述兴奋剂可怕的一面。

“大力补”为代表的蛋白同化制剂多是雄激素类似物,能够显著增加身体中肌肉比重。身材健美的施瓦辛格曾经都服用过这类药物。

据资料称,大力补”导致男性脂肪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头痛、高血压、秃顶、前列腺肥大、精液过少或无精、性欲改变、过度的攻击行为等。而对女性的有害作用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其中包括:引起月经不调和闭经、乳房扁平、阴蒂肥大、痤疮、多毛症、嗓音低沉等。更可怕的还是那些尚未查明、潜伏期较长的副作用,例如癌症和胎儿先天畸形等。

简直被惊呆!

所以,1968年,国际奥委会开始在第十九届奥运会中开展兴奋剂检测,“反兴奋剂”正式亮剑。兴奋剂与反兴奋剂之间的博弈正式拉开序幕。

除了以上介绍的历史,对于兴奋剂,大家还了解多少?

是不是都这么认为:

被反兴奋剂组织所禁用的药物,在生活中肯定也是非法的?

运动员被检测出禁药阳性,就意味着他们确实有不当行为?

恩,其实并不是……

看来,对兴奋剂禁用药,大家跟笔者存在一样的偏见。

事实上,运动员禁用药物在大家日常生活十分常见!

比如,大家口中常说的“瘦肉精”,它的正式名称叫盐酸克仑特罗,它里面含有:β肾上腺素能药物。

资料显示,β肾上腺素能药物,不仅是国际公认的体育兴奋剂之一,还在医学上应用非常广泛。据说还是一种治疗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良药。

因此对于患有呼吸道疾病的运动员,极易“误吃”。

另外,“瘦肉精”作为一种饲料添加剂,药物残留进入肉类乃至肉制品中也是有可能的。

比如,奥运冠军佟文曾药检结果呈阳性,被禁赛2年,她自称是误吃了带有"瘦肉精"的排骨。

除了食物摄入,运动员通过治疗药品无意摄入兴奋剂的事件也不在少数。

比如,被霍顿抓住小辫子炮轰的孙杨。

资料显示,2014年,孙杨因为服用治疗心脏病药物摄入违禁成分曲美他嗪,在兴奋剂检测中呈阳性。

对于这种“躺枪”,马来西亚羽毛球一哥李宗伟也未能幸免。

在一次羽毛球世锦赛上,尿检没有过关,被查出含有违禁成分地塞米松。原因也是曾为了治疗膝伤而注射了含有地塞米松成份的药物。

其实,在体育赛场上,像这种被兴奋剂“误伤”的事件,不胜枚举。

有人会问,严格的尿检,难道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是的,有媒体老早就举例例证:当前的尿检技术,还不能完全避免在兴奋剂检测过程中出现错误。

资料显示,目前反兴奋剂实验室内最重要的检测方法是:免疫法检测,比如如酶联免疫吸附法、放射性免疫法。

但不幸的是,尿液内的物质有时可能会干扰抗体的正常工作(例如直接和抗体结合,制造兴奋剂被“捕获”的假象),从而导致检查结果出现错误。

那么,备受关注的兴奋剂到底能赋予服用者多大“洪荒之力”?

兴奋剂有很多种,以促蛋白合成类固醇为例。

据资料显示,这类兴奋剂在和运动共同作用下可以使男性肌肉力量增加38%,女性服用效果更明显。

有试验表明,服用类固醇可以使重运动员来在进行仰卧推举和蹲举时,他们的负重可以分别平均增加约15磅和30磅。

另外一种常见兴奋剂是人类生长激素,有研究表明,它可以使服用者的速度在每10秒内提高0.1秒。

除了增加负重、提高速度,有的兴奋剂在耐力方面的能力也不可小觑。

比如,促红细胞生成素,据医学文献资料显示,这类血液兴奋剂可以使人体耐力增加34%。服用者在跑步机上跑8公里的时间将比之前缩短44秒。

是的,对于兴奋剂,这个在奥运会上的热门话题冷门知识,笔者为大家简单介绍完毕,感谢阅读。(文/广龙大人)

责编:庞晟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