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防长"煽风点火"说南海 扬言派遣先进舰机

2016-05-30 08:40:54来源:环球时报
字号:
摘要:美国评论家帕特里克·史密斯说,卡特不了解中国崛起的历史与文化背景,他不懂,不论往南海派多少航母,都无法阻止中国人的雄心。”27日,卡特在演说中特意提到,中国一些人主张,对亚太地区来说,美国是域外国家。

  “今天更不会害怕”

  2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军方人士提出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问题。该人士称,卡特先生在演说中自己给出了答案,他口中的准则就是美国可自由派遣最先进战舰和战机。说白了,就是军事威慑和大棒政策。但这一套根本行不通,中国不会惧怕美国威胁,“当年抗美援朝都没有怕,今天更不会害怕”。关于卡特提到的航行自由,该人士表示,“美国在南海的所作所为,只能使自由女神退化为打着自由旗号侵犯他人自由的炮舰与强权。(上接第一版)说到底,南海争议应由争议方谈判解决,南海安全应由地区国家共同维护。至于域外国家,应发挥积极作用,促进和平稳定,而非煽风点火 ,挑拨离间。”

  27日,卡特在演说中特意提到,中国一些人主张,对亚太地区来说,美国是域外国家。“但事实上,我们是太平洋国家”,“永远是亚太的利益攸关者”。他还说,中国建议南海问题应与更广泛的美中关系分开来看,但美国不能这么做。“中国在该地区的行为是对基本原则的挑战,我们不可能坐视不管。”

  卡特如此激烈的言辞背后,外界不可能嗅不到南海日益浓烈的硝烟味道。德国电信网29日的夸张说法是,“中美南海争端已处在火焰十字架上”。美联社29日说,在亚太,一场紧张的政治边缘政策博弈正在上演,尽管华盛顿与北京、莫斯科的关系日益紧张,但把军舰和战机派往南海和日本海似乎将成为美国与亚太地区关系的“新常态”。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里查德森说,随着中俄增强他们的海军,美国25年来第一次面临海洋主导权的竞争。过去7个月,美国军舰已3次接近中国岛礁以践行“航行自由”,挑战中国主张。防长卡特一年内两次带记者登上位于南海的美国航母,就是要传递信号,美国不会割让航行权益。

  “美国实际上放不下的是在西太平洋数十年无人挑战的霸权吧”。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学者29日对《环球时报》说,卡特说美国没有那种能挑选应对哪种挑战的奢侈,这是实话,因为美国如果扛不住,盟友就要离它而去。所以它必须和中国耗,就像卡特25日表达的,寄望于中国的内部逻辑与社会终将改变。但卡特似乎没想过,“中国就能享受可以放弃国家海洋权益的奢侈吗?”

  “五角大楼正在毁灭美国”,在美国“沙龙”新闻网29日以此为题的文章中,作者帕特里克·史密斯称,华盛顿的人都很会编故事,就像奥巴马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兹,但卡特也不差,上个月,当美国“斯坦尼斯”号航母驶入南海时,他站在甲板上宣称中国在西太平洋搞军事化。而你要知道,“斯坦尼斯”号本就是一艘搭载25—30架战机的核动力航母。史密斯说,卡特把人们拉回了美国与社会主义同盟对抗的“美好旧时光”,中国人似乎是唯一注意到,卡特有能力把白天忽悠成黑夜的人。事实上美国压根儿不关心西太平洋是否军事化,其政策核心是让东亚军事化。奥巴马解禁对越南军售,就是要告诉亚洲国家,“我们的军火商在等着和你们做生意”。史密斯说,中国崛起确实是对美国的挑战,但美国实施新遏制政策注定会失败。“中国人要站起来”背后有很深的历史与文化渊源,不懂这些就不会明白,派多少航母去南海都无法阻止中国人的雄心。

  “下一战”,香格里拉峰会

  依据五角大楼网站发布的信息,卡特下一个重要行程将是开启亚洲行,到新加坡参加一年一度的香格里拉安全峰会。法新社说,围绕南海的争论很可能主宰今年的峰会。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学者朱锋过去十年一直参与香格里拉峰会,他29日告诉《环球时报》,“下月的安全峰会美国将指责中国破坏亚太法治秩序、违反国际规则、成为地区不稳定因素,这是肯定的”。

  “卡特的讲话是一种典型美式解读。”朱锋说,中国政府2014年就明确表示,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是出于给地区提供公共产品、推动环境保护开发等目的,重在民用,而非军用,美国对此存在误读。对南海出现今天的紧张局势,美国难辞其咎,但美国一直避谈自己的责任。朱锋认为,美国一直在用“美国的逻辑”解读南海局势,中国认为自己是为了维护主权,美方则视之为“改变现状,挑战美国数十年来都未遭受挑战的西太平洋霸权”。

  想在香格里拉峰会上指责中国,美国得先堵上自己理亏之处。卡特讲话同日,英国《金融时报》刊登读者来信,质疑美国才是出于私利的麻烦制造者。署名Realist的读者称,没有任何一次已知的海上商运因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在航行自由方面受威胁,美国调军舰来挑战中国,貌似是在制造一个目前根本不存在的“航行自由”问题。相反,东亚人渴望和平环境,一个完全由美国说了算、且美国主要扮演“反华枪械店”角色的秩序,只会威胁地区稳定。读者Dhako说,美国其实明白,东亚经济融合明显有利于中国,而非美国。

  【环球时报驻美国、日本、德国特约记者 丁小希 李珍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刘洋 崔杰通 刘扬 柳玉鹏 陈一】

责编:庞馨蕾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