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古迹】
距今1万年的上山文化、7000-8000年前的跨湖桥文化、6000-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和4000-5000年前的良渚文化,是浙江悠久灿烂的史前文化的杰出代表。这些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了长江流域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上山遗址是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保存丰富遗存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姆渡遗址出土文物中,有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稻谷,榫卯结构清楚的木构件,以及色彩鲜艳的漆碗,依然能吹出动听音韵的陶埙、骨哨等。良渚文化以发达的黑陶制作和精美绝伦的玉器制作闻名,曾经存在世界上早期的大规模犁耕稻作农业、大型营建工程及社会组织形态。
【文博古迹】
浙江文物古迹众多。全省现有杭州、绍兴、宁波、衢州、临海、金华、嘉兴、湖州8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杭州六和塔、岳飞墓,宁波保国寺,绍兴古纤道、大禹陵,衢州南宗孔氏家庙,湖州飞英塔等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1处。
浙江是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较早的省份。现有各类博物馆、纪念馆270个。国有馆藏文物80余万余件。浙江省博物馆的前身——浙江省立西湖博物馆始建于1929年,是中国早期建立的博物馆之一,现有馆藏文物7.9万余件。中国丝绸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宁波博物馆、胡庆余堂中药博物馆、良渚博物院等,在中国众多的博物馆中具有鲜明特色。
浙江的藏书之盛在中国自古闻名。宁波天一阁、杭州文澜阁、湖州嘉业堂、瑞安玉海楼等著名藏书楼,在保存古代文献、培养人才、促进学术研究等方面素负盛名。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的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
【戏剧】
浙江戏剧艺术底蕴丰厚,是中国古老南戏的诞生地和昆曲艺术的发祥地,拥有越剧、婺剧、绍剧、瓯剧、甬剧、姚剧、湖剧等多个剧种。
越剧是中国第二大剧种,20世纪初发源于浙江嵊县(今嵊州市)。曲调优美婉转,细腻抒情。早期全部由男班演员演出,上世纪30年代,女子科班在浙江、上海等地兴起,从而得到迅速发展,并日益成为最具影响的地方剧种。当代浙江越剧以“小百花”为代表,创作演出了《西厢记》、《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红丝错》、《藏书之家》、新版《梁祝》等一批优秀剧目。
【书画图书】
浙江的书画艺术在中国书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历史上曾出现王羲之、吴镇、赵孟頫、吴昌硕等书画大家,现当代又出现了黄宾虹、潘天寿、沙孟海等知名书画家。成立于1928年的中国美术学院(前身为国立艺术院),是中国最早的美术高等教育学校,现已成为美术人才辈出的摇篮之一。成立于1904年的西泠印社是中国最早的以研究印学为主的学术团体和专业金石书画出版机构,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绍兴兰亭因东晋(317—420年)大书法家王羲之曾在此作《兰亭集序》而成为中国的“书法圣地”。
浙江是中国兴办近代图书馆较早的省份之一,全省现有县级以上的公共图书馆98个。已有百年历史的浙江图书馆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之一,藏书量为612万册(件)。
【民间艺术】
浙江浓郁的乡土风情孕育了绚丽多姿的民间艺术。“三雕一塑”—东阳木雕、青田石雕、温州黄杨木雕和瓯塑蜚声中外。剪纸、刺绣、染织、编织和灯彩丰富多彩。以嘉兴秀洲、宁波慈溪和舟山为代表的农民画和渔民画充满了生活劳作气息。浙江民间的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独具特色。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浙江有217个项目入围,居中国第一。浙江共有“昆曲”(浙江昆曲)、“中国古琴艺术”(浙派古琴艺术)、“中国传统蚕桑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中国篆刻”(西泠印社金石篆刻)、“中国剪纸”(乐清细纹刻纸)、“中国皮影戏”(海宁皮影戏)等7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编梁木拱桥营造技艺” (泰顺、庆元廊桥营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瑞安木活字印刷术)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浙江世界级文化遗产上榜数已居中国首位。
责编:侯兴川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