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大会堂北门内一条长约百米的“部长通道”,每年都是记者们争相“拦”部长、“扯”部长、“塞”话筒的“战场”。但今年这里成为国务院各部部长主动发声的“平台”。截至3月14日下午,共有数十位部长在此回答媒体问题,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成为两会报道的一大亮点。(3月15日中国政府网)
“部长通道”设立几年了,但一直没有“通”起来,更没有“火”起来。然而不知不觉中,“部长通道”竟然成为了今年的两会亮点,这至少给了人们三点启示:
“部长通道”不能成摆设。以前,部长们对“部长通道”胆怯、害怕、望而生畏,于是或退避三舍,或敬而远之,或绕道而逃;记者在“部长通道”上对部长采取的措施是,“拦”“扯”“拉”“堵”“逮”“抢”。今年,部长们胆大了、心细了、想通了,主动来到“部长通道”,不断发布重大新闻,让记者们意想不到,让媒体大呼过瘾,让公众拍手称快。“部长通道”用起来了,而且用得好,实现了“多赢”。
“部长通道”要主动利用。今年两会上出现“部长通道”很“火”的情况,一方面在于部长们有了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在于今年两会前李克强总理接连两次“发话”——要求国务院各部部长、直属机构主要负责人“要积极回应舆论关切”。“部长通道”很“火”,倘若属于第一种情况,那将是记者之福、人民之福、社会之福;倘若属于后一种情况,今年之后昙花一现,那是国家、人民和社会都不愿看到的事情。所以,“部长通道”还要主动利用,要发挥更大作用。
“部长通道”要举一反三。“部长通道”只在两会有,两会每年只有一次,这一次大家吃得“饱饱的”,一年中的其他300多天大家都喊“饿”,那肯定不行。所以,类似的“部长通道”必须举一反三,正如3月14日《中国青年报》一篇文章的标题所言——《“部长通道”应成为常态》。平时,部长们也应该多出来走走看看,多亮亮相、说说话,直接面对媒体回应关切,直接面向公众了解社情民意——能够自己说的,一定不让副部长去代劳,一定不让司局长去敷衍。如此一来,政风必定越来越好,政府形象必将大大提升。
“部长通道”成今年两会亮点,是当今政府和人民关系的一个缩影。由此说明,只要政府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着想和服务,人民就会毫不吝啬自己的笑脸和大拇指。习近平总书记在井冈山与群众聊天时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帮你们跑事的!”是呀,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民有所想,我有所行;民之幸福,我之目标。政府及其官员能做到这样,百姓肯定投出满意票,政府工作的满意率不高都不行!
责编:王腾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