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 王俊岭) 近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不仅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催生出一大批新业态、新企业。不过,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电子商务反而整体呈现出“买进来多、卖出去少”的格局,同时传统企业亦存在转型升级难的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纤维检验局局长曾蓉通过深入调研,与相关电商协会、企业交流沟通,发现西部电商产业要想发展壮大,并促进本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最大的症结在于行业整体的公共服务能力较弱。
“传统产业向‘互联网+’方向转型升级中最大的难点,是产品、品牌的打造和附加值的提升、技术运营团队的搭建等,而目前相关服务能力的构建无一不存在短板。如今,西部许多特色产业和生态环保产品,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市场切入口、产品策划、高水准整体包装等等,从而未能在市场上实现更高的附加值。”曾蓉分析。
除此之外,曾蓉还指出,西部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缺乏相关人才团队、知识经验和方法工具,在选择技术、运营服务商时缺乏基本的判断评估能力,导致资源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另一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第三方服务评估体系和机构,很多优秀的电子商务服务公司在与传统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也面临着无法得到公正、合理评价的问题,这些都严重制约了电商服务产业的良性发展。
与此同时,既懂得传统商业模式又熟悉互联网的复合型中高级人才在西部亦相对稀缺,而现有中高级人才在服务传统企业时,又往往出现双方因思维方式不同而产生分歧的现象。
针对这些问题,曾蓉委员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是打造传统制造业的电商服务共享平台。建立服务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专业第三方公共服务机构,打造围绕电子商务以及“互联网+”产业的开放共赢生态圈。例如,通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用市场化模式引导电商企业进一步完善自律诚信机制,同时对提供此类诚信自律认定、评价的机构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
二是打造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化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未来,可以通过发挥供销社已有的产业及网点优势,将已建成的村级服务社升级改造为农村电商的“电商服务站”,进而整合形成农村电子商务服务的综合平台。
三是打造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具体操作上,可以依托成都市现有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引导西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轨道交通等产业布局全球,开发适合海外消费者的产品。同时,利用双流航空、蓉欧国际快铁等物流硬件及西部高校人才,打造直通全球的跨境电商物流体系,进而减少地域及文化差异给跨境电商带来的阻力。
四是打造电商商业服务及监管平台。要打破工商、质检、海关、税务、交通等部门的间隙,整合电子商务监管部门的服务资源,为电子商务企业提供“单一窗口、一站式”的注册服务、关务服务、检务服务、税务服务和外汇服务。同时,要注意从程序和机制等方面创新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的保障模式,利用“二维码”技术推进电子商务产品溯源体系的建立,推动大部门联动和跨区域联动监管,保障和优化西部地区电商产品的“质量生态环境”。
“以四川为例,其8000多万的人口总数位居全国第四,但人均GDP却仅排全国第24位,属于扶贫攻坚战的重点地区。公共服务平台如能设立在四川,又可同时辐射到重庆、贵州、云南、西藏等西部省区,这就有利于西部地区扶贫任务的完成。”曾蓉表示。
此外,曾蓉还特别强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可以集资讯传递、信息发布、业务办理等功能于一身,有助于“缩小”传统地理上的距离。一个积极地客观结果就是为广大农村妇女参加培训、增加技能、在家门口就业提供了机遇。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农村家庭的基本收入,而且也有助于缓解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看等社会问题。
责编:朱惠悦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