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宣布在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14日官方首次透露规划情况。市规划委主任黄艳称,要结合中心城功能疏解,有序推动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转移。
位于北京东南部的通州,东隔潮白河与河北省三河等地相连,南和天津武清区、河北省廊坊市等地交界。从上世纪90年代提出建设通州卫星城起,北京对通州的功能定位已进行了20多年的探索。2012年,首次提出在通州“打造功能完备的城市副中心”。今年7月11日,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通过了《关于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意见》,提出聚焦通州,加快市行政副中心建设。
从“城市副中心”到“市行政副中心”。14日,北京市规划委首次对此进行了官方回应。
为何选择通州?
饱受“污染”“拥堵”等困扰的北京,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严峻。截至2014年底,北京常住人口已达2151.6万,城六区人口超1200万。“疏解”已成京城发展的必由之路。
“大城市病,主要是中心城功能过度聚集造成的”,北京市规划委新闻发言人王飞说。他称,北京四环内,不仅承担了政治、文化、国际交往、科技创新等核心功能,也聚集了大量一般性的制造业、区域性的物流基地和批发市场、大量行政、事业、服务单位等非首都功能。
王飞称,破解北京长期积累下的深层次矛盾,中心城要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同时,通州以及顺义、大兴等新城、部分小城镇、区域中心城市,要有序承接非首都功能。
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强调,加快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是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中心城存量功能疏解的重要举措,经过20多年的发展,通州已具备承担市行政副中心的基础条件。
她介绍,地铁1号线、6号线,六环路、京哈、京津塘等高速公路,方便了通州与中心城区的出行;10余家中小学和医院已在通州开办分校、分院。她称,通州全区目前可利用土地资源约55平方公里,也为功能疏解预留了充足的空间。
市行政副中心如何建?
“要有序推动市属行政事业单位整体或部分向市行政副中心转移”,北京市规划委主任黄艳说。她称,要转变职住分离的状况,结合中心城功能疏解促进通州的产城融合和职住均衡,随着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转移,将带动商务、文化等功能聚集,逐步带动中心城人口向通州转移。
黄艳说,通过产城融合,建设综合服务中心,将逐步提高通州的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吸引力。“让就业、居住和生活都在通州”,她说。
“要处理好城市与农村的关系,防止出现新的‘城中村’”,黄艳说。她介绍,通州区下辖9个乡镇,约300个行政村,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防止出现新的城乡结合部等。
生态绿地也将是通州的名片。黄艳表示,要大力建设郊野公园环、以北京周边地区为重点的环首都公园环,实现城市组团之间的有效生态隔离,防止通州与朝阳、燕郊“摊大饼”式连绵成片发展。通州应充分发挥水资源特色,加强河道综合整治,提升河流水质,形成绿廊穿插、水绿结合的优美生态环境。(曾鼐)
责编:朱惠悦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