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
来源:百度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强化创新引领作用,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在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中,包括启动一批新的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建设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科学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壮大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
那么,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应该如何建设?中国企业在哪些领域已取得领军者地位,又面临着哪些困难?两会期间,本报记者就此话题访问了有关代表委员,他们认为,中国很多企业存在着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培养创新型领军企业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着力点之一。
① 已有一批创新领军品牌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产业升级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加速走出去,不仅列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日渐增长,并且通过多年发展,在高铁等产业领域,中国企业已成功“登顶”。
“关于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核电领域可以说是个好例子。”全国政协委员、国家能源局原副局长王禹民说,“中国的核电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走出了自己发展的道路,现在可以说已经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这当中,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做好战略规划,创出中国自己的品牌。中国核电企业已是国际上的领军品牌。”
现在,中国除了已经有优秀的核电龙头企业,还有一大批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企业、设计单位、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等。“我们希望有更多领域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像核电、高铁一样创新企业管理、更新理念,发展高新技术,打造出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并肩走出去,让中国成为真正的工业强国。” 王禹民说。
令人欣喜的是,在一些传统产业领域,中国也涌现了一大批实力雄厚的、在国际上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和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的企业。
“目前,伊利股份的‘全球织网’战略格局已经完成。”全国政协委员、伊利集团董事长潘刚介绍说,在欧洲,2014年2月,伊利联手欧洲生命科学领域的顶尖学府——瓦赫宁根大学,与欧洲“食品谷”1.5万余名研发人员一起,共同打造研发实体——伊利欧洲研发中心,这个研发中心是中国乳业与海外研发机构达成的最为重要的战略合作之一。
“已经踏上全球化征程的伊利,正在运用全球资源、全球智慧,开展创新体系建设,打造赢得全球信赖的中国品牌。”潘刚对此颇为自豪。
② 科技创新仍然是短板
全国人大代表、科力远董事长钟发平指出,“中国企业国际化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不可能通过一次并购或者一两个大单一下子实现。在我看来,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必须在国际先进技术这门功课上下更大功夫,因为国际一流企业都把自己的专利技术视作最核心的竞争力,不会轻易外传。”
全国人大代表、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认为,企业要把主要资源用于从技术上突破,要研发创新,而不是把钱都用在规模扩张上。
“国内存在的问题是:技术改造投入多,研发投入少;生产线多,研发少。”孙丕恕说。
钟发平认为,在中国,作为创新重要主体的企业,往往存在着“功利主义”弊病,不愿创新,不愿意花大成本、花大力气推动关键性技术的创新,从而导致中国制造业创新水平在低位徘徊。因此,中国企业要提高竞争力,就要摒弃“功利主义”,迎难而上。
“要补上这一课,就需要我们与国际一流企业深度合作、合资,积极参与国际高端产业链的分工,以提升自己的技术和水平。”钟发平说,例如,丰田汽车是全球混合动力汽车的巨擘,而科力远则是其在中国唯一的战略合作伙伴。10多年来,科力远携手丰田,从镍氢电池原材料的提供到电池极片生产,再到合资设立电池能量包工厂,经历了一个从合作到合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科力远的技术、管理,以及整个智能制造的水平都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在,科力远终于取得了深度混合动力总成技术的重大突破。
③ 对创新型企业要精准扶持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认为,国家应对创新型企业,尤其是战略性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加大支持力度,给予政策上的护航,一是资金的支持;二是对创新型企业在税收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三是对创新型企业,尤其是战略性科技创新型民营企业,在申报国家专项扶持时,简化申报手续。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教授孙宝启今年再次提出了一项具体建议:降低中国专利年费收费标准,为创新主体减负。“有必要对当前的专利年费制度进行重新审视,予以调整和完善,切实为创新主体减负,提高专利制度的运行绩效,以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型国家。”孙宝启建议说。
“当前,中国创新领域在现代化上已抢占了一定先机,我相信,再给20年时间,中国有望全方位地在创新领域站在国际前列。”王禹民说,“困难有没有?当然有。发达国家走了那么多年的路,我们要迎头赶上,不容易。但是,困难是改革中出现的,我们也要在改革中解决。我们对此有信心。”(叶晓楠 王俊岭)
责编:王腾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