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傅凝
按照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的粗浅理解,十八大以来,党委有两个系统比以前益发显得重要,一个是纪委,一个是统战。
变化背后的原因其实只有一个:加强党的领导。纪委剔除政党内部的毒瘤,定好规矩和准绳;而统战则将更多人士团结在党的周围。纪委方面的文件已经陆续出台并完善,而统战的规程也面世了。
9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1万多字的统战工作条例(试行)全文。从正式施行到公之于众,间隔了足足四个月的时间。条例的干货当然杠杠的,小编则只择一端,以期管中窥豹。
新动向
统战系统官员升格?
最近老有人抱怨官不聊生,公务员不好当,想要辞职的不少,可真正离开的并不多。党政部门对一些有抱负的人来说,总是有吸引力的。
党外人士从政,是个大话题。记得新中国成立伊始,政府部门里,党外人士几乎占据半壁江山。许多党外人士都担当部门正职。后来如你所知,党外人士还想谋求高位,没那么容易了。要讨论党外人士从政,一个大的前提是,这应该归统战工作。而这项工作显得更加重要的例证是:中央成立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央统战部。
省级以下的任职安排也升格了——省级党委统战部部长一般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市、县两级党委统战部部长由同级党委常委担任或者兼任。民族、宗教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具备条件的,可以担任同级党委统战部副部长。
政府部门
联系知识分子的部门多配党外干部
统战工作条例说了,省、市两级地方政府领导班子应当配备党外干部。县级从实际出发,做好政府领导班子配备党外干部工作。
根据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观察,其实现在许多省份、地市乃至县里的政府班子都配了党外干部,党外人士出任副省长、副市长和副县长,还真不少。
不过部门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还真不多。即便中央部门,小编一下子能想起来的出任正职的党外人士,也就是科技部部长万钢,还有原卫生部部长陈竺。顺便说一下,他们都已是副国级领导人。
不过这种情况要改变了。中央定了这条规矩,分两个步骤来看:
第一,定个大的原则——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可以担任政府部门(单位)行政正职。
第二,定个比较刚性的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在政府组成部门中应当配备2名左右党外正职。
而配备干部还有个“定向”的问题。这也分两个层面看:其一,各级政府部门除有特殊要求外,均可以积极配备党外干部担任领导职务;其二,在配备的部门上,中央又给了个方向,即“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和专业技术性强的部门配备。”
跟以前见过的一些部门扯皮出台的规定相比,这个条例真是相当清楚。干部要不要用,用到哪里,都一目了然。
当然,还有个重要问题,中央没敢忘:大力培养民族地区各族干部,大力选拔使用少数民族干部。这其实已是传统,这次还加了条新精神,即“重视培养民族地区知识分子特别是少数民族党外知识分子骨干,积极培养少数民族专业人才”。
人大政协
政协副主席党外人士还要更多
一直以来,人大和政协里都“藏龙卧虎”,有很多党外人士。以全国人大为例,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都是13人,其中党外人士均为5人。十二届全国政协产生的23名副主席,就有10人是党外人士。
就人大任职,统战工作条例指出,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及委员中应当占有适当比例。
更具体一点,中央明确了领导班子的任职要求:一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中应当有适当数量的党外代表人士;二是全国和省级人大常委会中应当有民主党派成员或者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副秘书长。
而就政协的任职安排,还提出了量化的要求:党外代表人士在各级政协中应当占有较大比例,在换届时委员不少于60%,常委不少于65%。
而对政协领导班子,中央明确了三条:其一,各级政协领导班子中副主席不少于50%(不包括民族自治地方);其二,政协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及委员中的党外代表人士应当占有适当比例;其三,全国政协和省级政协应当有民主党派成员或者无党派人士担任专职副秘书长。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发现,有两个方面值得特别注意,一个是保证特定人群任职:“符合条件的省级民主党派主委、工商联主席、无党派代表人士一般应当进入同级人大常委会、政府、政协领导班子”。
另外一个是保证特定人群的待遇:“除特殊情况外,人大常委会、政协领导班子中的党外代表人士应当与担任同级职务的党内干部享受同等待遇”。
其他单位
你能想到的单位基本上都要配党外干部
除了党政部门和人大政协,别的单位还要用党外干部吗?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一看,还真多!
比如法院、检察院,中央也直说了,要配;
高校领导班子,“一般应当配备”,而且“符合条件的党外干部可以担任行政正职”。
人民团体、科研院所、国有企业,“加大在领导班子中选配党外干部的力度”。
参事室、文史研究馆,领导班子中应当配备党外代表人士;馆员应当以党外代表人士为主体,参事室中共党员参事不超过30%。
社会团体,要举荐党外代表人士任职。
后顾之忧
以后还会有这三个担心吗
党外人士想当官,至少有三个担心:
其一,能管事吗?
从政的大都想实实在在掌权干事,谁都不愿意当“花瓶”。这个后顾之忧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这方面的担心可能不太必要。因为中央要求,要“搞好党同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
怎么“合作共事”?基本原则就是,坚持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保证党外干部对分管工作享有行政管理的指挥权、处理问题的决定权、人事任免的建议权。
其二,会一阵风吗?
政策就怕一阵风,这会儿说用人,噼噼啪啪提拔一批,回头风向变了,又悄无声息了。这次中央明确提出的是,各级党委应当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纳入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以前党内都有后备干部,现在党外人士也有了,“按照多于可配备职数的要求,建立统一的党外后备干部名单”。
其三,谁说了算?
本文开头就说了统战部门升格,不仅仅说的是常委任统战部长,还说的是包括在用人方面掌握更大的主动权。统战工作条例就明确:组织部门、统战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协作配合机制。在动议和讨论决定党外干部的任免、调动、交流前,应当征求统战部门的意见。
政知局(微信ID:bqzhengzhiju)小编不由得想起看上去不太相干的事情:要任免纪委书记,是要上级纪委点头的。
责编:侯兴川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