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出阴霾 宋清辉撰书经济新常态

2015-07-31 17:20:38来源:海外网
字号:

海外网北京7月电(记者周小苑)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新著作《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已于2015年7月份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在书中他把复杂的跟经济学现象有关的深奥的经济理论转变为社会运行、个人生活中简单易懂的道理,让经济学通俗化、大众化、娱乐化,他相信这对经济学的发展是有益的组成部分。无论局势如何变幻莫测,经济形势都备受各界关注,经济工作依然是党的当前所有工作的重心,发展依然是中国首要解决的问题。不破不立,旧常态推翻之后,只有读懂经济新常态,才能把握好建功立业的大好机遇。

宋清辉新作出版:《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

据记者获悉,国内外共计10位顶级经济学家联袂推荐了这本书。做企业的,读懂经济新常态,可看懂大势明白市场。做投资的,读懂经济新常态,可洞察决策层的心态。职场白领,读懂经济新常态,才能具有更清晰的视野与角度。高校大学生读懂经济新常态,可看清我们身处的这一大个时代,找准就业和创业的方向。

以下是宋清辉新作《一本书读懂经济新常态》前言部分,该部分标题为《冲出阴霾 经济新常态下企业出路》:

在宏观经济没有走出阴霾的背景下,民营经济不但没有真正享受过国民待遇,而且不管是在政治地位、经济实力和社会影响力方面,都远远无法与国企对等博弈,民营经济寄希于政府专门的政策支持与保障更加困难。但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民营企业作为民营经济的代表,仍然存在大量的产业升级机会,如在经济新常态下民营企业将迎来技术革新、弯道超车、大数据云计算和海外投资等四大机遇。只要企业战略没有大问题,民营企业抓住机遇在未来会发展得更好。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对民营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标志着一把决定企业最终命运的“尚方宝剑”首次交到企业家手中。在依法治国、依法治市、依法治企的宏大背景下,市场对民营企业依法经营提出更高要求。民营企业家要正确认识形势,企业要想发展壮大,就必须树立发展信心和把握时代机遇,坚持用法治思维做好企业风险防控,必须严格律己,克服急功近利的心态,守住企业依法经营底线。

企业为了商业利益,产生各种纠纷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市场行为,但不能为获得一时的利益,不惜以身试法,这样的结果终究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作为国家GDP中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企业在法治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更应该成为依法治企的典范。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法治经济,法治经济下的企业要想得到完好的保护,均有赖于法律的确认。法治不彰则会使不少企业深受有法不依、有法不严、逍遥法外地毒害,企业的生存发展也会受到威胁。只有企业的权利得到法律保障,用健全的法律法规规范、制约人们的法治经济行为,才能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达到建设法治政府、完善法治经济、推进依法治国的历史重任。

法治经济做为今后中国经济发展未来的新常态。在企业做强做大过程当中,就需要企业家不可忽视法治的力量,除此之外,还需重视资本的力量,媒体的力量、创新的力量和经济新常态的力量。成者王侯败者贼,如何与这几股力量博弈,是当下企业家需要认真思索的问题。

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面临企业是否上市的问题。2009年以来,以创业板为例创造的财富神话,让各路资金四处寻找可能通过创业板创造一夜暴富的潜质企业。上市虽然不管是从个人财富安全还是对企业规避风险方面来讲都非常有利,于是只要是个正常的企业家,削尖脑袋想尽一切办法要把企业推上市。但在松花江畔,一家东北的拟上市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告诉我:企业不上市企业就是“别人”的,上了市更是“别人”的。

在事关企业要不要上市的问题上,并非所有企业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企业不上市未必是坏事。中国国内的一些非常优秀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还有很多都没有上市。不上市的原因可能并非像企业家公开向市场发表的言论那样,出于控制权和信息披露的考量。不上市这其中的因素可能会触及到企业发展的根基以及和企业在全球的发展布局相关等。其中,政治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

决定企业上市之后,就是选择上市地的问题。相较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成熟的资本市场,中国的股市是全球最不讲规矩的市场,股市作为经济的晴雨表与经济基本面相脱离,没有发挥过真正的作用。中国的股市说到底仍旧是政策市,是一座“赌场”,所谓的市场化、法制化环境还不具备。如对上市公司造假行为,仍停留在低成本层面,对违规造假者惩罚太轻等问题一直为市场所诟病。

一旦上市成功,公司就会由幕后走向台前变成公众公司,就像一个赚钱的超级机器,利润无疑成为企业存在的唯一目的。这样企业就会变得很浮躁,为生存或为别的原因,上市公司就有动力和能力去造假。经过新闻媒体曝光且情节严重的,企业的长青基业根基就不复存在了,企业不但会面临巨额罚款,企业家也会因此面临牢狱之灾。

近年来,媒体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而存在着,如资本市场一些臭名昭著的欺诈发行违法案件,几乎均来自于专业财经媒体记者的报道。当然,在管理层肯定媒体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有一部分媒体以不刊登或删除负面新闻报道为前提,通过“有偿沉默”勒索企业封口费等事件发生。可想而知,这样最终伤害的是媒体行业本身。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和重大任务后,在为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新红利之时,给各类企业、新闻媒体提供了公平的环境和自由的空间。企业作为宏观经济的微观基础,不但要与资本市场“长袖善舞”,正确处理媒体与企业之间的微妙关系,而且还要善于超前分析国家大形势。如果你想做未来中国企业家的领袖,想要做一家百家企业,首先要做思想上的先行者。

国家已为中国企业和中国的企业家勾勒出来一副经济新常态下的画卷,中国企业也应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力促企业转型升级再上新水平,企业要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和忧患意识,以法治经济的思维去看问题。不光要一味追求销售额,而是应该通过加强自主创新、拓宽产业链条、开拓国际市场、抢占产业制高点等形式,锻造企业发展新动力。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运行上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传统制造业正在寻求向上下游产业链、甚至有不少民营企业借势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金融等新型业态,通过跨界整合谋求发展,启动“二次创业”。

中国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庞大群体,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经济变化的乌云肯定会不时地笼罩,因此自主创新、转制变轨必然会成为中国企业发展必然和新目标。新经济时代下,中国的企业家应具备见识、胆识和共识。

企业家应识“新常态”是国家战略,不仅指的是中国经济增速的下滑,也有可能是经济上升,比如对中国来讲其实7%~8%的经济增速是完全不成问题的。只要在清除过去两轮经济过热的因素,处理好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后,我国经济政策回归中性是必然的。经济增速下滑很大程度上是周期性问题,回归正常状态只是时间问题。

中国经济做为全球经济增长新引擎,以2015年为开端,经济增长步伐看似慢了下来,但并不意味着中国实际的经济发展速度放缓。中央高层通过调整未来的经济增速来控制未来经济走势,这种经济减速的“新常态”,只会让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更加平稳和更加有质量,如2013年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减速而并未失速,增长率反而达到7.7%。

事实上,中国经济正常增长应在7%—9%之间,“新常态”的另外一个目的是国家意在借助经济体制改革、企业组织结构调整、企业创新驱动等举措实现经济发展的“低投入、中速度、高质量、优结构、好效益和新动力”,这无疑于护航中国企业加码发展。我国经济经过几轮调整,目前已经基本实现了软着陆,因此不会再次出现断崖式下跌。面对产业恢复的历史机遇,中国企业需要牢牢把握机会,释放企业活力,开创转型升级新局面。

这是一个最好的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备受世界瞩目,给我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盾,如作为“主席战略”的“一带一路”规划为中国企业跨国发展提供了国家战略层面的支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欧亚高速运输走廊等,在促进相关承接国家产业升级和自主发展的能力的同时,也在推动着中国致力于建设更加开放和稳健型的世界经济。中国正在从“世界工厂”向投资输出国转变,中国企业也正在全球的版图上“攻城掠地” ,共同输入着中国的影响力。

未来10年,中国对外投资将高达1.25万亿美元,中国市场和资本对世界经济而言,意味着巨大的经济增长动能,中国经济将在发达经济体中“一枝独秀”,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发动机。突破国家边界和地域限制的中国公司,已经建立了全球化的经营和管理体系,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跨国公司。中国改革开放31年之后,中国企业正在迎来一波历史上难得的机遇。从经济规律来讲,这就要求中国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具有开放意识和全球视野,哪里赚钱去哪里。

路在脚下。

责编:姚丽娜

  • 路过

新闻热图

海外网评

国家频道精选

新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