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大和清华招生组网络上“掐架”,互指对方花钱“买”考生。在广东执信中学,两校招生老师为争抢一名全省理科前十的女生,甚至将人逼到了墙角。
29日,教育部新闻办微博“微言教育”首次回应两校争抢优秀生源一事,重申了高校招生工作中应遵守的纪律,称“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
北大招生教师细数招生怪象:
两校互黑 家长坐地起价
29日,广东佛山的理科尖子生和北大招生组的一位老师,向记者透露了北大、清华争夺优秀学生的方式:电话轰炸、两校互黑,甚至将高分考生接到北京隔绝与竞争对手的联系。招生中的一些怪象,如只看分数不看人、家长坐地起价要奖学金等,也引人深思。
【生源大战】
上门面谈后电话轰炸
广东佛山一中的刘俊言,是今年佛山市的理科尖子生,也是广东省的理科前十。“我的分数、排名,是北大招生老师告诉我的。”刘俊言对记者说,广东考生查分的时间是6月25日中午12点。但当天上午10点,他就接到一位北大招生组老师的电话,“直接跟我说可以报考北大了”。
电话过后,北大老师又亲自赶到佛山一中,和刘俊言面谈了一个半小时。“问我想学什么”刘俊言说,刚和北大老师聊完,清华招生组也赶了过来,“希望我报考清华。”
接下来的两天,俩学校各给刘俊言打了十多个电话,“我都不知道怎么选了”。
【两校互黑】
北大批清华遏制天性
此前,刘俊言心仪光华管理学院,倾向于报考北大。他把想法告知清华老师后,对方称“去光华主要是学管理的,经济专业很烂,不如清华的经管学院”。
“高校抢生源可以理解,但互相诋毁就会影响我的判断。”刘俊言说,他听到清华老师的话后,犹豫是否还要报北大。北大老师得知此事后,向他详细介绍了光华管理学院的情况,“我也咨询了多位北大的学长,决定还是报考北大。”
两校互黑的事,北大招生组老师王飞(化名)的文章《一位招生办老师自述:我目睹的清北招生怪象》中也曾提及。他承认北大也曾抹黑清华,如说过“清华只是工科学校,遏制天性”等话。他表示不能接受两校互黑,“不忍心因为自己一张嘴,毁掉一所好学校在一个学生心中的名声。”
【邀请进京】
断绝学生与对手联系
王飞向记者透露,高校招生组会在高考出分前,比中学老师、学生更早知道分数,快速锁定高分考生。他提到,清华老师找到高分考生后,会邀请对方进京游览清华校园,参加“训练营”。
“在这一周左右的时间,断绝和外界一切联系。”王飞说,此举让北大无法联系上这些考生。
王飞还讲了一段经历,他和北大同事在某地高考头名家中面谈时,清华的招生组也赶了过来。“那个考生家里条件不好,想报考一个可以快速致富的专业。”王飞说,于是他们推荐了光华管理学院。“而清华的人直接将一份关于北大的‘黑材料’递给了这名考生。”
【招生怪象】
家长坐地起价
向两边要高额奖学金
王飞表示,由于两校之间对高分考生的拼抢,也引发了考生、家长一些“不正常”的做法。他透露,一名考生向北大咨询时,已被明确告知可报考相关专业。“但他转头就跟清华招生组撒谎,说我们给了他另一个专业(实际分数不够)。”王飞说,清华为了招揽这名考生,许诺给他一个好专业。
该考生又找到北大招生组,说了清华开的条件后,“威胁”要一个光华管理学院的名额。
他又举例说,一名考生家长得到北大承诺,可得2.5万元奖学金。然后以此向清华要价,得到4万元的许诺。又转头跟北大说“清华承诺我们4万了,你们看着办”。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把孩子“卖出”一个满意的价格。
【唯分数论】
为留高分生
推荐不合适专业
王飞说,他经常听到同事对考生说这样的话:“你这个分数报某专业有困难,要不你试试这个专业?”他不认同这种做法,“招生不是给每个分数找到它对应的专业,而是给每个学生找到他最适合的归宿。”
王飞提到,一个孩子本来选了北大的化学专业。这也是学生的兴趣所在,“高中时他就自学了大学的化学课程”。但没多久他接到该学生的电话,表示想去光华管理学院,因为他父亲认为化学不实用。“而且我的同事为了留住这高分考生,直接鼓励他去光华。”
王飞表示,招生过程中他想给每个学生找到合适的专业,“甚至他的分上不了这个专业,但只要合适我也会争取。”为此,王飞没少受到批评。但他坚持自己的做法,“我不希望学生有一天会后悔,跟我说如果当年报某专业就好了。”
【对话招生教师】
“招生战”已持续多年
经济欠发达地区争抢最激烈
记者:学校方面对招生工作有具体的目标要求吗?
王飞:北大这边没有,我们更多是出于老师们自己的一种责任感,希望为学校招来最优秀的学生。清华那边,压力可能要大一些。
记者:清华大学的压力来自哪里?
王飞:这和两所学校的风格有关,历来清华大学在人们眼中的印象就是严谨、朴素,而北大则是民主、自由,对于18岁的孩子来说,北大的风格可能更有吸引力。私下我在和清华招生组的朋友沟通时,他们也说过,如果不采取一些竞争手段,一大部分高分考生可能就直接选择北大了。
记者:这也导致了两校如今在招生时非常激烈的竞争?
王飞:对,这种竞争实际上已经持续多年了,只不过之前因为清华将部分高分考生隔绝的做法让我们很被动,今年我们也提早做了些准备,才出现了两校招生组在考生那里“撞车”的情况,让这种竞争被曝光出来。
记者:两校在各地的招生目标是什么?
王飞:就是最优秀的学生,这也是国家给我们这两所学校的定位。两所学校的目标都是高分考生,目前情况下,通过高考的分数筛选人才也是最公平的方式。
记者:吸引高分考生的方式有哪些?
王飞:奖学金和专业上的选择,其中奖学金的数额学校是有要求的,清华在这方面,数额要比我们高出不少。
记者:这种方式确实会起到作用吗?
王飞:对于一些家庭相对困难的考生,这确实是有效果的,家长也会有这方面的考虑。另外还有一些外在因素,则来自考生的中学,这涉及这些中学和清华、北大两所学校的合作。
记者:每个地区都会有对高分考生激烈的竞争吗?
王飞:类似北京、上海和南方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都不会出现,比如北京今年的文理头名都报考了北大,但我们之间一点接触都没有过。这些地方的考生通常家庭条件不错,成长的氛围也导致他们有较强的自主意识,那些所谓的拼抢手段对他们并没有作用。激烈的竞争,主要还是出现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记者:这是种暂时难以改变的大氛围?
王飞:对,教育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不平均,是一定的原因。
记者:那具体的两校的招生工作,有没有什么避免过分竞争的办法,比如达成一种默契?
王飞:其实是可以的,两所学校的目标都是保持一个高分数段。差个几分,学生并没有什么差别。分数线上的竞争,更多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眼光。
两所学校虽然在招生时不会沟通,但都知道对方已经和哪些高分考生谈妥。大家完全可以坐下来,商讨一个各自都满意、相差不多的录取方案。可一旦有一方想压对方一头,这种默契就会被打破。
记者:尖子生们到了大学校园里,会受到之前录取激烈争抢的影响吗?
王飞:不会,就我所知,他们的光环会在学校里很快消失,有些头名甚至会拿这个身份“自黑”。可以说,两所学校的学风都很好,完全与招生时的这种状态不同。
记者:如今,两所学校的激烈竞争被曝光出来,你认为明年还会有类似的情况出现吗?
王飞:现今的情况,这种竞争会一直持续,即使有政府部门的干预,这种竞争只会变得更加隐蔽。
记者:你写这篇文章的用意是什么?
王飞:我觉得学校方面看见了,并不会有太大触动或改变。我更多是写给未来的考生和家长的,希望他们想清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希望我们的教育不要变得这么疯狂。
据《法制晚报》、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等
责编:庞晟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