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2018-02-10 12:34:56来源:光明网
字号:

编者按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每年这个时候总能引发关于年俗的各种讨论。不管如何讨论,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很多传统年俗已经消失或正在消失。对于传统年俗的式微,有人痛心疾首,有人觉得无所谓。这反映出现代人对待传统文化的两种不同态度。今天,我们应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复旦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历史学部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葛剑雄的这篇《传统文化的“传”与“承”》或许能够带给我们新的思考。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艺术家进行露天戏曲表演,传承传统文化。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一年级小学生身着汉服参加“开笔礼”。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传统文化的“传”与“承”

苗族同胞举办传统民俗活动吸引游客。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什么是传统文化

探讨传统文化的传承问题,首先要弄清楚什么是传统文化。我们现在往往把过去存在过的文化都称为传统文化。其实不然。两千多年前,司马迁在《史记》里曾引用过一句谚语,“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百里不同风”是说,两地相距一百里,“风”就会不同,而相距一千里,“俗”也会发生变化。可见“风”和“俗”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在我看来,“风”就是风尚、时尚,传播虽快,但存在的时间比较短、范围也比较小,所以影响有限。比如,今年流行这款衣服,明年又流行那一款,后年又不知流行什么,这就是“风”。“俗”是一种习惯、一种生活方式。“俗”比较稳定,存在的时间比较长、范围比较大,影响比较持续。这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流行一阵子就过去了,后者却长期存在。当某种“俗”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慢慢就成了一个群体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比如,在古代中原地区,人们的服装一旦形成一种基本的形式,就会长时间延续,这就是“俗”。同样形式的服装,有的地方的人喜欢这种颜色,有的地方的人喜欢那种颜色,这就是“风”。

“俗”如果再延续,经过长时间沉淀,就成为一种传统,往往反映在观念、制度、理论甚至信仰上。传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形成,并且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居于主要地位,是主流。所以,不是所有过去存在的文化都可以称为“传统文化”,我们今天讲的“传统文化”,应该是过去的主流文化,它长期存在,得到大多数人认同,并且发挥主要作用。

责编:吴正丹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