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断深化的新时代扶贫模式
据统计,2014年至2016年,苍溪县在“以购代捐·远山结亲”模式的带动下,累计实现44个贫困村和5.3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年初的14.8%下降到2016年年底的6.8%,岫云村也被评为四川省首批“四好村”。
随着该模式在苍溪县岫云村一炮打响,影响日深,四川凉山、新疆喀什等地也相继成功嫁接,形势似乎一片大好。然而正待腾飞之际,质疑的声音也接踵而至——有人提出,“只论年头不论斤”的养殖理念,固然能保证“岁月静好”,但规模和效率却受到了限制。产业的本质是要做大的,扶贫也不能局限于一乡一县,规模与质量的矛盾如何化解?
“远山结亲是一套很有效的致富模式,但如果遍地开花,资本扩大,传统的养殖优势还能否保留,受利益驱动的人心还能否用一年时间沉下心来搞养殖?”苍溪县社科联主席赵文勇就表达了这样的担忧。
人心不古,“年华”不再。这也是初创者李君内心最大的担忧。踌躇之际,党的十九大的召开,又给李君吃了一颗定心丸。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他坚定了信心:一定要把规模做大,惠及更多农户。“所谓扩大规模,主要是扩大农户的数量,在更大范围内寻找优质的生产者,而并不增加每户的生产规模。”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李君更关心的是通过互联网平台扩大市场和销售的边界。
因地制宜,以销带产。这是他所理解的传统农业与现代化结合的最佳方式。
“我们对现代化常常有种误解,以为现代化就一定代表大规模集约化的生产方式。”李君意识到,营销理念的进步,生产的精细化,同样也是现代化。曾有外国友人评价说,他这是在以“奢侈品”的方式打造优质农产品,而在他看来,随着人民群众愈加富裕,这一模式不仅可以在扶贫上大放异彩,也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道上造福更多百姓。
“李君和他开创的‘远山结亲’扶贫实践最可贵之处,在于它可以复制。”广元市委书记王菲说,苍溪县最希望输出的并非一己的品牌,而是在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之间架设桥梁、因地制宜求发展的新时代扶贫模式。
光明日报记者 鲁博林 李晓东
责编:吴正丹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