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世界航天员训练零淘汰纪录
从杨利伟只身探天到景海鹏三上太空,13年间,11名航天员六问九天,巡天遨游68个日夜,绕地飞行1089圈,行程4600余万公里,完成空间科学试验100多项……
在这张耀眼的成绩单背后,是这个英雄群体用信仰和汗水浇筑的逐梦轨迹。飞天没有坦途,从天空飞向太空,从优秀的飞行员成为合格的航天员,他们都经历了一场涅槃般的脱胎换骨。
基础理论学习这一难关首先摆在航天员面前,离开学校10多年的他们重回课堂,白天上课训练,夜里复习预习,“那时候教室里充满了风油精的味道,公寓成了‘不夜城’”。回想当时的情景,爱笑的翟志刚记忆犹新,但他们谁都没有退缩。
掌握了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想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航天员,体能训练必不可少。
转椅训练是陈冬的弱项,“刚开始,每次转完都会出冷汗、头发晕”。为了锻炼前庭功能,他买了一张可以旋转的椅子私下反复练习。作为一名女航天员,刘洋更知其中有多难:“记得第一次参加转椅训练,刚刚做到5分钟,我就感觉天旋地转,腹内翻江倒海,下来后整整一天都吃不下饭。”为突破短板和障碍,刘洋凭着“巾帼不让须眉”那么一股子劲,主动加压加码,不断挑战自我,最终达到15分钟的超优标准。
低压缺氧的感受恐怕常人不想经历,但低压缺氧耐力检查是航天员的必修课,这相当于把人以每秒15米的速度提升至海拔5000多米的唐古拉山。“他们忍受头晕恶心甚至休克的反应,每次都持续训练30分钟以上。”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要完成这项训练,没有异于常人的坚韧是无法熬过来的。”
超重耐力训练,飞行员仅需持续承受5倍的重力加速度3秒,航天员却要在时速100公里旋转的离心机里,承受40秒的8倍重力加速度。“那相当于在胸部压了8倍的体重,停下来脑子还感觉在转。”在那段密集训练的时间里,费俊龙闭上眼睛还有感觉。他说,即便面部肌肉变形,呼吸异常困难,手边请求暂停的红色按钮,20年来从没有一个人碰过。
十分严苛的心理训练要求航天员在狭小密闭的隔离舱内进行72小时连续工作,不能睡觉,不断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困难是梦想腾飞的磨刀石。”十五年磨一剑的张晓光这样定义“困难”。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严格的考核与评定,先后选拔的两批21名航天员,顺利通过八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考核,全部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能力,创造了世界航天员训练零淘汰的纪录。
责编:吴正丹
赞
踩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