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海仪法官为迷途少年亮灯塔 铸南粤大地时代楷模

2018-01-11 11:25:37来源:金羊网
字号:

强调修复性司法:

少审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在陈海仪看来,少年审判不是“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是说我把鞭子高高举起,然后判得很轻,就轻轻放下。”她解释说。

2017年,陈海仪审理了一宗未成年人抢劫案。该案因早恋引发,阿祥(化名)怀疑女友和他人暧昧,约了网上结识的三人,“教训”女友,几人最终均触犯刑法。一审法院判决两名未成年被告人为主犯,均判处有期徒刑两年。

被告人上诉到广州中院,陈海仪经过庭前调查发现,两名未成年被告人都是在父母早年离异的家庭中成长,缺乏亲情关怀。

其中,时年15岁的阿祥,两岁时母亲就离家出走,父亲一直在上海打工,爷爷奶奶对他疏于管教。阿祥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关爱,因怀疑女友“劈腿”背叛,联想到此前离家出走的母亲,由此产生报复心理。另一“主犯”——16岁的阿娟(化名),父母离异后,母亲沉迷于跳广场舞,怠于管教,阿娟夜不归宿也无人理,而阿娟也曾在校园遭受欺凌,并被强行灌酒。

“他们是施暴者,也是问题家庭的受害者。”感到痛心的陈海仪认为这两名未成年犯并非天然的坏孩子,应该给他们改过的机会。在经过详细的社会调查,促使被害人与被告人达成刑事和解,并落实严密的监管帮教措施后,经过二审,她改判缓刑。

或许有人质疑,对未成年被告人“轻轻放下”,对被害人是不是另一种不公平?

“实际上,我们是‘高高举起’,‘谨慎放下’。”陈海仪说,“高高举起”之后,作为法官,还要做许多铺垫工作,努力修复被破损的社会关系。

在阿祥和阿娟的案件中,陈海仪多次联系被害女孩的家人,最终两名未成年被告人的监护人给予被害方一定的赔偿,获得了被害女孩及其家人的谅解,破损的社会关系得到及时修复。

“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是我们对未成年被告人‘谨慎放下’的前提。少年家事审判庭审理的刑事案件,都非常注重这一点。社会关系破坏了,如不及时修复,被害人的误解仍将存在,积怨还很可能越来越深;及时修复破损的社会关系,也有利于让未成年被告人懂得对被害人要承担责任,有利于其今后的改造。”在陈海仪看来,修复性司法的广泛运用,是近年少年审判的一大进步。

责编:吴正丹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