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新时代说句心里话

2017-11-02 08:43:25来源:海外网
字号:

  特色小镇当立新

  70后

  ◆ 王德江  河北广平云谷家居产业园  董事长  

  作为一名家居行业的企业管理者,我最关注的是十九大报告中的“新发展理念”。过去5年,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深入推进。我既是这场改革的见证者,更是这场改革的参与者、推动者和受益者。我的特色工业小镇构想也是在改革形势的倒逼下形成的。

  构建小镇大产业,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既是新时代国家的战略选择,也将是未来工业4.0时代的基本模式。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供给侧改革和缓解非首都核心功能的政策被再次提上议程,北京家居企业的转型升级已是箭在弦上。至于转向哪儿、怎么转,我们也曾踌躇良久。但幸运的是,在政府牵线搭桥下,全国各地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最终,我选择了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决定在这里建设新的家居产业园,实现自己新时代的实业梦。

  选择将家居产业园落地广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考虑:

  一是未来5年是家居企业转型的关键年,我希望把家居产业园打造成高标准、现代化、绿色环保的智能低碳特色工业小镇,但北京已经几乎没有拓展空间;二是广平县“毗邻四省,背倚京津,面向中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土地价格便宜,未来市场广阔;三是政府大力扶持并为入驻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四是高校人才资源丰富,可以打造产学研生态链;五是广平县在多年的发展中积累了一批高素质、高技能的家居制造产业工人,他们是未来中国大国工匠的生力军;六是产业集群效应显著,未来20年,广平县会大力发展新型建材、装备制造、家具制造、新能源汽车四大主导产业,形成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龙头品牌为引领,以集群发展为主攻的现代产业体系,这样的产业规模令人期待。

  关于特色小镇,国内不是没有范本,杭州的云栖小镇、海宁皮革时尚小镇和黄岩的模具小镇等都是国家公布的第一批特色小镇,也是我们要重点学习参考的对象。但参考不是照搬照抄,而是为了新的突破。

  未来,我们将致力于将“大健康”的理念灌注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

  展望新时代,我们民营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定位寻找新路子,利用好政策优势,静下心来,练好内功,潜心智造,淬炼属于我们民族的大品牌。通过特色小镇,我希望不仅能为子孙后代留下财富,更为他们留下开拓创新的奋斗精神;我希望他们将来不仅能看到一座美丽的小镇,更能通过小镇感知我们这个辉煌伟大的时代。(本报记者  贾平凡整理)

  全家一起奔小康

  60后

  ◆ 加都  云南德钦斯农村村民  藏族  

  我通过电视收看了十九大召开的新闻,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非常振奋人心。党的政策好,我们老百姓才有好日子过。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我的父母不太重视我读书与否,加上小时候家里穷,读完小学我就辍学在家,从此就打理家里的几亩地。

  原来我们家只种玉米、青稞和小麦,活干得多,收入却很少,只够温饱。10年前,德钦县为了提高老百姓的收入,开始搞产业结构调整,我们村是第一个大规模种植葡萄的村子,我也种了6亩多葡萄。

  开始3年,由于葡萄还没挂果,政府每年有一定的补助,保障了大家的生活。后来,葡萄每年都给我们带来几万元的收入。我们也不愁销路,政府一开始就协调公司直接和我们农户签订了30年的合同,我们只要负责种好葡萄就行。我一年最多时可以达到5万元的产量,如今的生活确实大变样了。

  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读过中学,所以我立志再苦也坚持让两个孩子完成学业。许多次,我得到处凑孩子的学费,当然期间得到了好些好心人的帮助,我特别感激。两个孩子也还争气,老大已经大学毕业,今年考进了事业单位,在学校当老师,老二现在青海读师大,也快毕业了。

  我的生活如今可谓越来越好了。以前为了凑孩子的学费,我整晚都睡不着觉,那时候缺钱。现在的我赶上了好时代,吃穿不愁,孩子成器,现在走路都觉着腰杆硬了许多。

  总书记提出的两步走,好像就是给我们老百姓量身定做的:2020年脱贫摘帽已经不是问题了,孩子工作了,每个月的工资收入就超过6000元,再加上我和爱人的葡萄收入,我家远远超过了脱贫的标准。明年老二毕业了,要是能考上一个工作岗位,我家就完全奔小康了。

  现在我正在计划把老房子拆了,盖一栋新房子,这次要盖钢混结构的“小洋楼”。(江初文/图)

责编:吴正丹、武晓芸

  • 路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