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岭南沿海,和暖而清爽。
清晨,家住横琴澳门新街坊的缪永锐驾车直奔横琴口岸,片刻之后,便能到达他在澳门氹仔岛开办的诊所,开始一天的工作。
95后缪永锐是澳门人,如今在横琴安家落户。“我跟父母一起时住澳门,平时回自己横琴的家。”缪永锐说,“其实,两个家就是一个家,从氹仔诊所回横琴,甚至比到澳门半岛还方便。”
“两个家就是一个家”,许多在横琴、澳门两地生活的居民感同身受。2009年,中央决定开发横琴岛;2021年,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挂牌成立;今年3月1日,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封关运行,“琴澳一体化”开启发展新篇章。
拓展澳门经济多元发展“新空间”
澳门传统的经济结构,以旅游博彩业等为支柱。很多人不知道,澳门还拥有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成果产出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中排名第四。
“澳门以研发优势见长,但缺乏工业体系支撑,很多科研成果难以走出实验室。”澳门大学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麦沛然所说的情况,随横琴开发建设发生了转变。
与澳门大学一路之隔,便是澳资企业聚集的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麦沛然的学生、澳门大学博士后陈天蓝从这里起步。聚焦数字型微流控技术的产业化应用,陈天蓝创办的迪奇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开发了医疗检测、食品安全、检验检疫等系列产品,成为澳门大学首家通过技术转移成功孵化的科技企业。
6年间,陈天蓝的团队从最初的3人扩充到百余人。“横琴不仅有土地、资金、人才、政策等优势,同时背靠珠三角完善的产业链、庞大的应用市场,为澳门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现实路径。”陈天蓝说,经过多年积累,他们终于从实验室走到了生产线,眼下正进行更大规模市场推广。
目前,创业谷内有许多澳门青创项目。“实践证明,‘澳门研发+横琴转化’的路径,大有可为。”麦沛然深感,在这个路径中,澳门能发挥自己的比较优势,为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找到强力支撑。
多元发展,正是国家开发建设横琴的初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横琴,为横琴发展把舵定向。2021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发布《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以全新的体制机制,将澳门、横琴推向产业共建、发展共融的新阶段。
合作区已建有横琴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等平台载体,集聚了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产学研示范基地以及澳门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分部;2023年8月,合作区产业投资基金正式设立,以“子基金投资+重点项目直投”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聚集横琴,聚焦科技研发和高端制造产业、中医药等澳门品牌工业、文旅会展商贸产业、现代金融产业等“四新”产业,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今年前三季度,横琴“四新”产业增加值达216.0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57.8%,提前完成合作区第一阶段发展目标;澳资企业总数超6500户,产业增加值达26.29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3.2倍。
产业壮大,人才逐梦而来。2017年,澳邦药厂有限公司技术发展总监刘帝恒进驻刚完工不久的横琴粤澳合作中医药科技产业园,借助园区帮助,对部分产品进行了升级。产品投放市场后,广受好评,还打开了莫桑比克等葡语系国家的市场。
如今,在澳邦制药(横琴)有限公司的办公区,摆放着一款名为“马交牌千里追风油”的药品,包装盒上“澳门监制”的标志格外醒目。《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在澳门审批和注册、在合作区生产的中医药产品、食品及保健品,允许使用“澳门监造”、“澳门监制”或“澳门设计”标志。马交牌千里追风油,正是“横琴生产+澳门监制”的首个药品。
小小标志,是两地发展融合的见证,为澳门中医药企业在合作区扩产增量打开了空间,也为澳门创业青年打开了广阔空间。截至今年11月,横琴已累计培育孵化港澳青年创业项目898个,其中澳门项目815个。
打造居民宜居宜业“新家园”
缪永锐在中山大学学医,研究生毕业后,成了澳门、横琴两地执业的皮肤科医生。每周一周二在横琴的诊所上班,周三周六去澳门的诊所出诊。他居住的横琴澳门新街坊,是横琴首个为澳门居民打造的综合民生工程,环境优美,配套齐全。
跟着缪永锐四下闲逛,澳门政务24小时自助服务中心里,新款遥距服务柜台、自助办证机、自助领证机等设备一应俱全,居民可以“跨境办证、通办通取”;社区卫生站按澳门模式建设,由澳门工作人员运营;澳门街坊总会进驻,组织澳门社工为“新街坊长者中心”的老人举办活动、兴趣班,还组织上门探访、社区办事等,累计服务3万多人次;9月3日,濠江中学附属横琴学校开学,将提供从幼儿园至高中的“一条龙”教育服务……目前,横琴澳门新街坊已售出超1300套住宅,500多户居民入住。
“各项服务不只是趋同于澳门,甚至超越澳门了!”90后澳门姑娘黄茵2019年在横琴澳门青年创业谷注册成立了公司,去年底在澳门新街坊买房定居。
今年1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开业,拥有1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9月12日,医院新院区封顶,编制床位1000张,将建设成为集医疗、保健、科研、教学于一体,符合国家三级甲等医院标准,与国际接轨的综合性公立医院,为琴澳居民提供更加强有力的健康保障。
从葱茏的横琴山那头,清新的海风徐徐吹来,轻柔地抚过天沐河面,赛艇爱好者在河上展开竞逐,桨板激起雪白浪花……美丽生态、品质生活,叠加优质民生服务,吸引更多澳门人在横琴乐业、安居。截至今年10月底,在合作区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达16863人,就业人数达5297人,同比分别增长17.1%和6.4%。
建设便利要素顺畅流动“新高地”
在澳门大学上完课,15分钟后,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院长陈国凯便来到横琴办公室。“口岸通关‘丝滑’顺畅,人员进出十分便利。”他感慨,琴澳两地日益“同城化”,便利人才、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流动,一体化发展步步进阶。
“合作查验,一次放行”模式,跨境车辆“一次排队,集中采集,联动放行”……3年多来,横琴口岸出入境人员、车辆分别超4890万人次、572万辆次,同比分别增长104.1%、102.2%。快捷跨境的背后,既是顶层设计下的制度创新,也离不开广东直面“湾区所向、港澳所需”,与澳门合力打通堵点,推动规则衔接和互联互通。
合作区成立3年多来,有关部门陆续出台双“15%”税收优惠、“海关20条”、“横琴金融30条”、赴澳旅游“团进团出”及“一周一行”措施等支持合作区发展的政策文件30余份;广东省下放182项省级行政职权,赋予合作区更大改革自主权。
琴澳和鸣,协力探索粤澳“共商共建共管共享”新体制,共同答好合作区“一国两制”实践新题。3年多来,粤澳两地政府工作人员共同办公、共商共议,同频共振、同题共答,组织召开管委会、执委会会议79次,粤澳共同决策开发建设重大事项476项,推动合作不断向更广阔领域迈进。“来到横琴3年,我感到‘四共’新体制正渐入佳境。”来自澳门的合作区行政事务局局长曹晋锋评价。
“蛋挞、水果、猪肉脯,下班后打包的一份盒饭,都能从澳门带到横琴。”大半年前,对此还感觉很新鲜的澳门居民黄先生,如今已习以为常。
3月1日,在中央支持、粤澳双方共同推动下,合作区正式实施分线管理。“一线”的澳门、横琴之间,“允许携带相关动植物产品进入合作区”的优惠政策,让居民的“双城”生活既有速度又有温度。
分线管理后,规则和标准的“软联通”不断引领琴澳一体化发展迈入新阶段。除了车畅人旺以外,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落地实施,进口支付人民币境外直接购汇、跨境人民币账户融资等业务先后落地,合作区与境外资金跨境流动便利化程度大幅提升。
经“一线”横琴口岸从澳门进入合作区的货物免保税政策进一步拓展,助力创新要素加速集聚。截至目前,已有约100家企事业单位获免税进口主体资格,涉及科技研发与高端制造业、文旅会展商贸业等多个重点产业。口岸附近的珠海澳大科技研究院,已承接数百个来自澳门大学3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产学研转化项目。
背靠广东,携手澳门,横琴在建设丰富“一国两制”实践的新示范、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新高地道路上,阔步前行。(本报记者 胡 健 贺林平 洪秋婷)
《人民日报》(2024年12月24日 第 03 版)
责编:张靖雯、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