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11月30日电 非洲,被誉为“最年轻的大陆”,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但也面临着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展及发展不平衡等多重挑战。11月28日,由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牵头、湖南大学研究团队合作撰写《非洲绿色发展指数与中非绿色发展合作报告(2024)》在尼日利亚阿布贾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走进非洲(尼日利亚)活动上正式发布。
《非洲绿色发展指数与中非绿色发展合作报告(2024)》正式发布
中国驻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特命全权大使于敦海、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会长房秋晨、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王卫东等中方领导,以及尼日利亚联邦交通部部长Said Ahmed Alkali、尼中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总干事Joseph Olasunkanmi Tegbe等尼方领导出席报告发布仪式。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赖明勇,湖南省政协秘书长邓群策,湖南省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陈仲伯,湖南省政协常委、致公党省委会副主委、省体育局局长罗双全,湖南省人民政府口岸办公室主任刘德林,CIG MOTORS董事长陈秀霞,报告牵头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副院长、中非经贸合作研究院执行秘书长肖皓教授等嘉宾共同为报告揭牌。
报告在非洲绿色发展指数基础上,进一步结合资源类型、转型质量与速度、保障支撑维度进一步设置了15个二级指标、40个三级指标,并采用熵权法赋权客观评估非洲绿色发展特征。
报告表示,非洲的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波动增长态势,其中北非和中非在绿色发展方面的领先优势尤为突出。报告进一步指出,非洲在包容性发展、绿色保障以及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彰显了绿色转型的积极势头。
然而,非洲在环境治理层面的改善步伐仍显缓慢。尤为引人关注的是,非洲的生态基础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报告发现,非洲各国在绿色发展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域差距,且同一国家在绿色发展各维度方面表现也存在较为突出的不均衡。报告进一步根据非洲国家绿色发展所处阶段,分为“领跑-示范”“追赶-转型”“起步-共建”三种类型进行分析。报告认为整体而言,尼日利亚在非洲绿色发展走在前列,处于“领跑-示范”国家序列,在绿色保障、资源利用两个维度处于非洲前列。
在中非绿色发展合作部分,报告系统总结了中非绿色发展合作历程,指出中非绿色合作潜力巨大。
一方面,中国在绿色发展具有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并在新能源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环境治理与低碳规则实践等方面具有比较优势;另一方面,非洲在国家绿色发展战略规划实施、太阳能等自然资源条件、能源转型及绿色产业需求等方面具有较大发展空间。
报告结合非洲绿色发展指数框架,从生态根基、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绿色保障以及包容发展五个维度,选择了共18个合作项目与典型案例,较为全面展示了中非绿色发展合作的成果。
例如,中非在生态治理方面实施的“非洲绿色长城”计划。改计划成员涉及20多个国家和组织,核心区域面积达7.8亿公顷,涉及2.32亿人口,目标建成逾7700公里、宽15公里的植被带。中国借鉴“三北”防护林工程成功经验,将中国荒漠化防治方面的技术优势与治理模式以更“本土化”的方式落实在“非洲绿色长城”倡议中,使2000年至2020年间萨赫勒地区的总荒漠化面积从72.31%下降到69.23% 。在尼日利亚卡诺州,中非联合研究中心针对该地区土地荒漠化问题突出,土壤肥力下降,植被覆盖率低,水资源短缺等问题,建立了示范新型防沙网以及经济林保育试验示范区。
在绿色出行方面,代表性案例包括由尼日利亚拉各斯州政府与倬亿国际集团旗下CIG Motors公司、IBILE控股三方共同启动的标志性城市公共出行项目LAGRIDE。该项目于2024年7月成立了非洲规模最大的公共出行平台,预计在1年内向市场投放5000辆全新车辆,并首次引入1000台电动汽车,助力拉各斯E-MOBILITY智能交通的系统性建设。
千台LAGRIDE网约车巡游拉各斯第三跨海大桥
报告建议,在宏观战略路径方面,中非双方应博采众长,共同应对绿色发展难题;在重点合作领域方面,建议中非双方补齐生态根基短板,全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治理能力,并深化绿色保障建设、持续构建包容性发展新篇章;在具体行动建议方面,应与“领跑-示范”型国家、“追赶-转型”型国家、“起步-共建”型国家因地制宜开展差异性合作。
《非洲绿色发展指数与中非绿色发展合作报告(2024)》的发布是对中非合作论坛关于绿色发展共识的积极响应,为深入理解中非携手推进生态友好的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对促进中非绿色发展合作迈上更高质量台阶提供了新的思路。
来自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馆、湖南省政协、湖南大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尼日利亚中国总商会,国家开发银行,中非金融合作银行联合体代表等350余名相关代表参加了此次发布会。
责编:陈菲扬、侯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