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正在成为全球气候议程上的关键议题。
11月16日,在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9)首次设置的“数字化日”上,50余名来自各国政府和全球科技企业的代表,聚集在一场名为“绿色数字行动”的高级别圆桌会议上,共同讨论数字化与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性关系。阿里巴巴战略发展总裁董本洪,以及华为、中兴等中国科技企业代表受邀参与了圆桌。
这场圆桌会议通过了COP29《绿色数字行动宣言》,并设定了八个具体目标,包括通过数字技术和工具加快气候行动、降低数字技术对气候的负面影响、倡导可持续的消费模式等。国际电信联盟(ITU)秘书长Doreen Bogdan-Martin表示:“绿色数字行动推动我们共同前进,要求我们必须减少数字技术对环境和气候的影响,同时发挥其不可否认的潜力来应对气候危机。”
同一时间,大会中国角的“数字化日”上,正在更深入地围绕“绿色AI与AI助力气候韧性、数字化助力可持续消费”等话题开展热议,来自国家气候中心、清华大学、阿里巴巴、科技部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国际电信联盟等全球40余名官员及专家参会,向世界展示中国各方应对气候变化的创新解决方案,并探索寻求共识。
COP29 绿色数字行动高层圆桌会议,ITU秘书长 Doreen Bogdan-Martin发言 来源:ITU官方图库
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成全球共识
显而易见,一个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共识正在形成——数字化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数字技术是加速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工具。
2021年以来,中国政府即提出了积极推进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发展,即“双化协同”。在2024年7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中,再次强调了推动产业结构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数字化与绿色化的协同转型发展。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陈其针在中国角数字化日的边会上给出了自己的理解。在他看来,数字技术具备高效率、低消耗、低排放的显著特点,在产业、技术和管理三个层面赋能低碳发展,为全球实现碳中和目标提供重要支撑。通过深入融合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构建多层次低碳技术体系,以及应用数字技术进行碳管理,数字化将显著加速绿色低碳转型的全球进程。
“COP29中国角数字化日”陈其针,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副主任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李政则强调,在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过程中,数字技术必不可少。面对2060年的碳中和愿景,了解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演切变是规划技术创新方向的关键。他还指出,平衡增效减排与能源反弹效应是确保实现真正减排效果的必要步骤。
“今年COP大会也第一次设立了数字化主题日。这让我们更加坚信,数字化和绿色化结合,是世界各方科技和商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总裁董本洪在COP29现场说道。
“COP29中国角数字化日”董本洪,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总裁
AI快速发展带来的气候与能源挑战
"所有的人工智能都应该是绿色的,所有的发展都应该是可持续的",在AI和气候这一主题下,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主席Peter Bakker也提出了他当前最关心的难题,就是能源挑战和公正转型。Peter Bakker于十月上旬参加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年会,对中国在数字化绿色化协调发展方向上的努力印象深刻。他也观察到美国大型科技公司在开始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后,都遭遇了巨大能耗增加与净零排放目标的冲突问题。
“COP29中国角数字化日”Peter Bakker,世界工商联可持续发展理事会(WBCSD)主席
根据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能源转型负责人杜尔顺的研究预测,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的数据中心用电量将大幅攀升,从2020年的每年2,000亿度增加到每年1.5万亿度电。面对如此巨大的能源消耗体量,如何脱碳非常关键。
在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总经理王朝阳看来,解决好这一挑战,就能让“绿色”成为云计算的重要竞争力之一。“可持续AI”和“AI促进可持续”,在阿里云的云原生可持续数字基础设施中恰恰是相辅相成的。
王朝阳介绍,AI作为一个工具,能很好地助力到云原生数字基础设施的高效可持续运营。比如,阿里云正在通过AI驱动的“算力-电力协同技术”降低单位算力的能耗和碳排,比较典型的计算任务时间调度分析表明可以带来37%能源成本节省和14%碳排成本优化,并降低10%以上的单位算力碳排放。
当前,阿里云提出“五大绿色”云原生数字基础设施技术栈,包括绿色能源、绿色产品、绿色架构、绿色运维和绿色服务,通过全球数字智能化能源碳管理体系、碳账单、算力电力协同驱动的碳智能推荐系统等产品,提供可持续能力的商业模式选择。
“COP29中国角数字化日”王朝阳,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总经理
结合中国“西电东送”与“东数西算”的战略部署,清华大学杜尔顺进一步介绍了研究团队在算-电-碳协同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相关创新技术与研究布局。“根据对中国2030年新能源发展和算力布局的研究,如果能够优化算力与新能源的协同布局,可以实现超过25%的碳减排。”
AI加速气候行动,精准预测预警
“气候政策雷达”创始人及CEO Michal Nachmany在边会上分享了地球降温创新论坛(ICEF)最新研究报告《人工智能减缓气候变化路线图2.0》。第二部分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八个关键领域帮助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电力、食品系统、制造业、公路运输、航空、建筑、碳捕获和核能,以及大语言模型、温室气体排放监测、材料创新、极端天气应对、温室气体排放以及人工智能和政府政策带来的电力需求等跨领域问题的挑战、机遇和建议。
在其中一些领域,例如极端天气应对和气候适应策略方面,中国正在产出一批创新。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巢清尘表示,做好气象预测、提供气候服务可以帮助生产调度规划更前期的部署,助力国民经济发展。例如,未来15至60天的次季节气候预测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尤其在农业、水利和能源等关键领域。然而,由于这一技术蕴含较高的难度和不确定性,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外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AI技术为应对这一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巢主任展示了国家气候中心的“风顺”大模型系统。该系统在次季节领域显示了优异的适用性,成功解决了部分大模型在此领域应用的困难。作为一种次季节AI大模型,“风顺”预报技巧在环流场和降水等要素超越了传统的数值预报模式(例如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S2S模式),还具备了在次季节尺度上较准确预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能力。
“COP29中国角数字化日”巢清尘,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同时,阿里巴巴决策智能实验室资深算法专家孙亮分享了“八观”气象大模型。该模型采用“全球-区域”协同预测策略,整合多源多模态数据,可实现逐小时1公里网格的气象预报更新。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八观”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为关键气象指标提供了定向增强,其对区域辐照度、风速和云量的预测精度分别提高了40%、27%和24%。在能源预测方面,孙亮还介绍了阿里巴巴的可再生能源预测平台eForecaster。通过精准预测新能源发电功率和用电负荷,促进绿色电力的发展。目前,该技术已在中国某省电力调度中心成功应用,覆盖了262座风电场和331座光伏电站,新能源发电功率和电力负荷预测的准确率分别提升至96%和98%以上。
阿里巴巴“八观”气象大模型
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副院长、能源与动力工程系教授王哲介绍了由清华大学牵头的“碳中和与能源智联”国际大科学计划培育项目。该项目尝试构想未来能源的“智能连接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充分挖掘能源供应、转型、储存和应用的潜力,以提高系统效率并降低碳排放。
阿里巴巴集团ESG战略负责人、联合国世界气候适应科学计划科学委员刘伟表示,气候变化带来的更多极端气象事件会影响可再生能源的供给和需求,从而阻碍或延缓向新型能源的转型。人工智能在为新能源系统提供早期预警并提升其韧性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这也是一个将气候减缓和适应行动有机结合、加速转型的重要领域。
数字化助力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制定
ITU副主席Tomas Lamanauskas在绿色数字行动高级别圆桌后来到中国角为边会致辞,他表示开展绿色数字行动具有高度紧迫性,但也需要有长期思维,在尽可能确保AI的可持续性的同时,为其有益的用途做好准备。无论在国家地区还是企业层面,设定有雄心且恰当的目标,衡量并促进其实现,离不开国际标准。
WBCSD绿色数字行动第一工作组组长Jean Manuel Canet在边会上介绍了ICT行业能耗和数据库要求相关的标准,并与来自欧盟、世界银行以及阿里巴巴、Orange等企业代表,就数字行业企业设定减排目标、制定有效的气候转型规划及其相关标准展开交流。阿里云全球数据中心总经理王朝阳表示,一个良好的转型计划需要兼顾雄心和可行性、多种路径相互搭配并和商业模式紧密结合,领先的企业、标准开发方和政策制定者走到一起开展合作,能加速高质量标准的应用。历史上GHG Protocol(GHGP)成功成为全球大公司温室气体排放披露的黄金准则就受益于这样的合作。
在之后的数字化和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圆桌讨论中,WBCSD执行副主席、GHGP指导委员会委员Dominic Waughray表示,考虑到气候危机的紧迫性和数字行业的快速演化,像过去一样花费数年的时间来开发标准的做法是过时的,我们需要将更多更好的数字化手段引入标准制定、更新和使用中。
ITU-T环境、气候变化与循环经济研究组(SG5)副主席、亚太区域主席齐曙光介绍了ITU及其他相关国际标准化组织在数字领域绿色发展及ICT赋能其他垂直行业可持续转型方面开展的标准化工作,并强调数字化绿色化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WBCSD避免排放工作组负责人Marvin Henry也介绍了数字行业赋能避免排放相关标准的进展,希望联合阿里巴巴、亚马逊、谷歌、IBM等数字企业,共同探索相关计量和披露的全球标准。最后,Dominic Waughray表示GHGP需要各国的共同参与和合作,并建议中国可以在数字平台温室气体核算这一方向上起到更大的引领作用。
“COP29中国角数字化日”从左往右分别是WBCSD Dominic Waughray、信通院 齐曙光、Mastercard David Eichberg、WBCSD Marvin Henry、阿里巴巴 刘伟
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数字气候创新
正如WBCSD主席Peter Bakker强调,在全球范围内推动公正转型成为各界关注的重点。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尤其关注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微企业,而数字化在这一过程中展现出了巨大的支持潜力。
在发展中国家方面,新开发银行战略、政策和合作局局长蒋希蘅详细介绍了其数字化项目的战略重点。这些项目旨在缩小国家间的数字鸿沟,并将数字化解决方案全面整合至开发项目中。与此同时,亚洲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经济研究和发展局局长Albert Park分享了其在所有项目初期即纳入数字化可能性的思路,并通过数字化技术对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关键政策问题进行评估。此外,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经济部首席经济学家Jang Ping Thia也指出,绿色数字基础设施的构建至关重要,还可利用数字技术增强发展中国家政府服务能力。
“COP29中国角数字化日”从左往右分别是港科大 唐博、NDB 蒋希蘅、ADB Albert Park、AIIB Jang Ping Thia、阿里云 袁千
据调研报告《2024科技驱动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与指数》研究发现,在亚洲、欧洲和中东地区,大量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仍然依赖人工手动来开展相关ESG和碳中和相关工作。技术的应用在ESG领域变得尤为重要。今年在巴黎举行的夏季奥运会就体现了这一点,奥运会期间,国际奥委会首次将阿里云的“能耗宝”智能管理系统应用于赛事能耗数据的分析。
在支持中小企业方面,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国际总裁袁千表示,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结合的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与技术能够有效推动企业减排,例如能耗宝这个平台可以帮助企业在能碳管理上降本增效,有效衡量和分析碳排放及能源消耗,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中小企业可以通过能耗宝这类数字化技术平台高效实现能碳管理。当前,能耗宝已经为全球超过3,000家企业提供了节能减排的数字化服务。
“COP29中国角数字化日” 袁千,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阿里云智能集团海外事业部总裁
可持续消费的中国实践
大会发布的《绿色数字行动宣言》中将鼓励可持续的消费行为作为八项共同目标之一。如何在数字化时代倡导更可持续的消费模式?我们在COP29中国角的数字化日边会上,看到了丰富的中国创新实践。
蚂蚁森林是将其用户最常使用的“绿色能量”,作为构建数字化沟通的桥梁。“我们给用户超过60种低碳行为赋予绿色能量,进而转换成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行动。相当于用看得见的绿色改变,去激励用户看不见的绿色生活”,蚂蚁集团可持续发展部总监王小颖介绍。
AI也在提升闲置循环效率、推动可持续消费方面有了新实践。在中国角边会上,闲鱼CTO陈举锋展示了“闲鱼AI智能体”,该模型旨在优化闲置交易全链路中的交易体验,提升闲置流通效率,推动可持续消费的发展。目前已应用在售前信用分体系,售中提升效率的智能发布、AI模特试衣、循环商店等,以及售后服务阶段的小法庭上。
“闲置交易有非标准化的特点,加上交易双方以个人用户为主,容易产生信息不对称,认知的不统一,进而带来交易前的不信任或是交易后的纠纷,在整个AI技术与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希望通过全面应用大模型AI来进一步解决这些行业难题”,陈举锋表示。
倡导可持续消费不仅需要激励消费者,更需要带动供给端的绿色转型和气候韧性建设,数字化是其中的关键手段。
长期致力于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工作的中国公共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最近就将工作重点放在了面向供应链的数字地图产品上,并对应发布一系列供应链气候行动指数。“我们将公司的碳排放和环境信息汇集到数字地图产品上,不但记录绿色承诺,也记录行动和进展,并基于数据开展评价,开发数字化解决方案。我们相信,气候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有助于提高公众意识,助力科学决策,调动市场力量,引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合力推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
公共环境研究中心《2024 供应链气候行动指数》
边会上,盒马与世界资源研究所联合发布了《增强中国农业气候韧性——气候变化对农食供应链的影响与适应对策》研究报告。盒马作为中国农食价值链的参与者,致力于推动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及农民利益的切实保障,自2023年起,盒马将关注重点聚焦于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与数字订单农业的有机结合,盒马积极总结气候变化规律,适时调整农业生产技术,旨在有效防范气候灾害的同时,充分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并在灾害发生后迅速协助农业恢复生产。
盒马&世界资源研究所《增强中国农业气候韧性——气候变化对农食供应链的影响与适应对策》
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发展总裁董本洪表示,气候挑战也是驱动技术和商业发展的机遇和动力,阿里巴巴期待在可持续消费领域发挥数字化平台的优势,用负责任的技术推动更可持续、更具气候韧性的发展。
责编:陈亚楠、侯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