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新时代 >

投资持续加码 大湾区何以打造外资“强磁场”?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09 15:50:25

136届广交会结束还不到一周,全球投资者目光再次聚焦粤港澳大湾区——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11月8日在广州举行。这已经是粤港澳三地第三度跨境携手,共同向全世界发出邀约,邀请全球投资者共享大湾区的发展红利。

已经连续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仍在向世界展现周到细致的“广式服务”,内容持续“上新”——结合外资企业对产业应用场景和产业配套服务的强烈需求,除了往届“标配”之外,本届还首次举办了专题产业应用场景招商对接活动、广东外资企业100强榜单发布会以及“五外联动”投资分享会。

长敞“开放之门”,在国际环境更趋复杂严峻的当下,“经济第一大省”缘何坚定携手港澳,坚持向世界抛出橄榄枝?

再赴“湾区之约”,超400名外商代表不远万里赴粤参会,因何而来?不少企业甚至多次参会,他们在“掘金”哪些湾区新机遇?

从“试投”到“深投”

外企缘何再赴“湾区之约”?

经济榜单,不仅能够反映一个企业的所处位置,更能从中窥见一个行业乃至一个领域潜藏的发展态势。就在大会召开前一天,广东首次发布外资企业百强榜单。仔细“拆解”上榜,不难发现这100家外企的投资“足迹”。

从个例中看比例:历数榜上百强企业,其中制造业上榜企业最多,达69家。这正与广东眼下着力发展“制造业当家”的产业重心不谋而合。广东是全国制造业大省,工业对全省GDP增长的贡献率保持在50%以上。外资投资方向与广东战略发展方向上同向而行,并且得以在深耕中获得盈利,这既可以看作是外资“切题”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也可以看作广东把准了世界经济趋势的“发展脉搏”,同频共振自此实现。

在体量里看分量:从投资强度上看,单个企业投资额均超过1亿美元,100家上榜企业合计在粤投资366亿美元。榜单上七成以上为高新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企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绿色石化、新材料占据比例优势。

在会场熙熙攘攘的人群之外,在这份饱含“新”意的榜单之中,我们看到的不只是外资对在大湾区投资“热度不减”,更有着外商投资逻辑的深层次变化:从早期跟随潮流“试投”,到在大湾区持续发现商机转而选择“定投”,到如今深入细分领域,以科技、创新为导向,与本土企业协同合作,开展长线“深投”。

外企从投入资金,到投入资本,从投资产业到“重仓”产业链,外商外企投资结构之变,也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外贸结构之变:广东正在从过去高度依靠参与国际分工实现发展,到如今依托自主产业和自主创新,锻造健全的产业结构,实现高质量发展跃迁。外资潮涌而至,不只因为负面清单不断缩短、积极打开市场,让开放之门越开越大,大湾区自身也在不断拓展经济纵深,让全球共享。

外资长期“深投”

背后有何“区”动力?

就在本次大会举办的同期,一批粤港澳三地合作成果也同步集中进行亮相。而在大会设置的政策宣讲会上,珠三角9市和香港、澳门投资促进部门也轮番登场,向全球投资者解读最新的投资贸易政策、推介营商环境。

如今,大湾区各个城市以“湾区大市场”进行全局谋划,把一城一区的特点,聚合成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已经成为共识。大湾区三地同声同气、聚势联动已是常态。

在早前举办的2024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新闻发布会上,大湾区各个城市在道出各自城市投资特点的同时,也不忘以“湾区之名”,秀出湾区市场一体化的独特优势:

“澳琴合作不单单是33+106变为139平方公里的物理结合,通过澳琴联动合作新模式,更体现出澳门平台+国际资源+横琴空间,达到成果共享的效果。”澳门招商投资促进局广州代表处主任钟秀立希望以澳门与珠海的联动、合作与聚变,吸引更多符合澳门产业发展方向的投资项目。

而香港投资推广署署理华南投资推广总监陈俊业则把香港比作大湾区的“超级联系人”和“超级增值人”,不忘在会上推介与内地联动的投资机遇:一方面支持海外企业到大湾区城市发展,另一方面大力协助大湾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各项促进大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及信息流互联互通。

外资的青睐和信心,同样源于大湾区厚实的产业“家底”带来的底气。“在全球来看,是没有很多这样的地方,有这么多城市聚集,有丰富的产业链、人才、基金汇聚,这就是大湾区的优势。”在谈及粤港澳大湾区的招商引资优势时,毕马威中国副主席、华南区首席合伙人李嘉林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发展资源积聚、优势显著,这也是他们坚定选择广东、投资广东的原因。

集腋成裘

链式投资如何重构“开放未来”?

眼下立冬刚过,岭南地区阳光依然和煦,广交会等高规格展会、商会带来的人气、人流也在延续着大湾区市场的热度。

会场内外,更多志在投资大湾区的外资企业则更加关心: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未来中国、大湾区投资的“气候”能否同样如昨?

对外资外贸前景的感知,不只要感受当下的温度,而判断发展趋势,却可以从当下照见未来。

就在大会开幕前夕,我国今年前10个月进出口情况正式对外公布:

今年前10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6.0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2%。同期,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0.61万亿元,增长1.3%,占我外贸总值的29.5%——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正在撬动、吸引更高质量的外资,并更快转化为推动我国外贸发展的新动力。

外资在大湾区“分量”有多重?看外贸大省广东的数据最直观:2023年广东外资企业以占全省企业总量不到3%,但却贡献了全省21.4%的税收、33.7%的外贸进出口、32.4%的规上工业增加值——这也说明发力“五外联动”的广东,正在高质量利用外资水平,锻造更加优化的经济结构。

走出会场,广东对外资的坚定支持还体现投资项目的高“变现”上:前两届招商大会项目加快落地、开工率达76.8%、完成投资金额超过1万亿元。

高变现率,高转化率,既是外企对来广东投资发展的坚定选择,也是广东“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坚定承诺。近年来,广东接连出台“稳外资十二条”“外资十条”等政策,对大型外资企业一企一策开展对接服务,快速落地,正是将外商投资规划图变为实景图的关键所在。

再看本届大会投资新方向:新签约的项目中,外商投资大湾区高端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趋势更加显著。与此同时,不少外资企业更深入到产业链上游开展布局。这样的投资格局变化反映了外商对大湾区市场定位的新理解:大湾区已经从原来的“世界工厂”到“全球创新中心”跃进,外资投资也从追求单点突破、快速盈利,到以链式投资来链式创新、转变。

集腋成裘,广东高技术产业外资占比从2019年的22.7%提升至2023年的41.2%。比重逐步扩大的背后,创新投资的案例俯拾即是:2024年,巴斯夫在华南建立的首个企业科研创新平台——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一体化技术中心正式启用。进入中国139年,这家跨国企业在粤港澳大湾区,开启源头创新的投资新篇章,更成为越来越多外企来粤投资从产线到总部的缩影。

刚刚结束的136届广交会,境外采购商首次突破25万人,人数创下了历史的新高;而在这届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上,各大外资代表也当即表示,将重点考虑扩大布局,加码投资大湾区。广东省外商投资企业的存量和增量均保持了多年的全国第一,2023年,新设外企40%落地广东,其中深圳、珠海等大湾区城市吸引外资金额更是迅速增长,是全国外商投资的热土。

常言道花无百日红,在全球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机遇与红利或许稍纵即逝,但在变化中适应变化,在逆势中始终坚守开放初心,或许是连续举办的投资大会,以及广东一贯强调的开放与创新带给我们的新启示。

粤港澳大湾区全球招商大会召开之时,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正在上海举行,两场与外资外贸相关的盛会遥相呼应,正在用会场内中外投资者坚定的脚步、用会场外市场的暖意传递中外投资者的共识:世界投资环境固然充满风险,前路并非坦途,但投资中国,投资大湾区,并非一次“押宝”,而是一次世界对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长线看好,更是对中国超大市场坚定的选择。(总台记者 林丽丽)

责编:李磊、姚凯红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