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两岸嘉宾在“诗书作伴·同心同行”经典文学诵读音乐会上合影。
“我在学生时代就读过陈若曦老师的小说,1999年我也在台北诚品书店听过张晓风老师谈散文创作。台湾《创世纪》诗刊发表过我几十首作品,还给我评了该刊40年优选奖。虽然我在大陆写作,但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一直与台湾文坛保持密切联系,非常感谢台湾同行这么多年对我的支持。”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在“我的文学之路”故事分享会上说。
由中国作协港澳台办公室、福建省文联、厦门市翔安区人民政府、南京市台办联合主办的“2024两岸文学论坛暨青年文学交流活动”近日在福建厦门、江苏南京两地举办,140多名两岸作家和文学青年在6天时间内,围绕中华文化与文学创作展开交流。
共话文学生涯
台湾作家陈若曦在台湾大学外文系就读期间,与同学白先勇、王文兴等人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作家三毛的处女作正发表于此。在2024两岸文学论坛中,陈若曦回忆起自己的文学生涯,并对从大陆来台的小学老师深表感激。
“我读到小学六年级时,因为家境不好,准备不读了,要去做工。那时一位大陆来的老师,记得姓郑,到我家来,要爸爸答应让我继续读书。”陈若曦对记者说,后来她考上了台湾数一数二的中学,接着进入台大,又去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读写作硕士,都要感谢郑老师当年坚持劝她读书。
“文学创作之路很辛苦,要做好为之付出的准备。我常常鼓励年轻人,热爱什么就去做,既然选择去做就要努力。热爱文学,为文学奉献,总会有自己的收获。”陈若曦说,文学体现在两岸生活、人文、性格等方面,因此进行文学交流十分必要。
作为“海峡论坛”首次设立的文学主题板块,本次论坛包括开幕式、“两岸小说散文创作成就与特色”和“两岸诗歌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两场文学分论坛、名家讲座、经典文学诵读音乐会和两岸青年联谊会等内容。
台湾诗人杨宗翰介绍,《创世纪》诗刊在上世纪80年代便已推出《大陆名诗人作品120首》《两岸诗论专号》等,台湾读者对只隔着一道浅浅海峡的大陆诗人,相信绝对不陌生。诗歌分论坛10位对谈的两岸嘉宾,有50岁的年龄跨度,但因为热爱诗歌,他们在诗歌里一样永葆青春、一样怀抱激情、一样以诗会友。
传承中华经典
台湾大学人类学系学生胡可儿辅修中文系,曾前往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交流一学期,经常写作诗歌和散文的她认为,往来两岸的经历丰富了自己的写作。在“诗书作伴·同心同行”经典文学诵读音乐会上,她朗诵了杨克的诗歌《大数据》,这段视频在微博上吸引数万人观看。
经典文学诵读音乐会是本次交流活动的重要一环,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从现代诗歌到校园民谣,两岸青年诵经典、齐咏唱,在行前选定演出篇目和内容,抵达厦门后高效彩排磨合,在排练间隙也分享了各自对文学的感悟。不少台湾青年第一次穿上汉服表演,对服饰文化和精美妆造着迷不已。
当演出团队为三毛所作的纪念歌曲《三毛的歌》、根据余光中诗作谱曲演唱的《乡愁四韵》乐声响起时,两岸作家和文学青年纷纷向现场的三毛亲属、余光中家人送上掌声与祝福。音乐会艺术顾问、台湾音乐家杨慕说,“我一直在思考,华语音乐的未来在哪里?我认为是在歌词。有诗,才有歌。”余光中的女儿余佩珊如今在上海工作,她说等到自己回台湾时,要把音乐会视频放给学生们看,让中华经典代代相传。
闽南方言由中原古汉语融合古越族语言而成,被誉为古汉语的“活化石”,至今保留着大量的中原古音。在经典文学诵读音乐会上,多名台湾学生选择以闽南语古音进行吟诵。音乐会落幕后,他们兴味犹浓,纷纷找到台湾诗人切磋诗词诵读发音,在宾馆里一首接一首吟唱至深夜。他们中不少人都在台湾参加了各种诗社和诵读社,醉心于中华诗词的博大与深邃。
台湾元智大学中文系学生林洛撷吟诵了唐代诗人张若虚名作《春江花月夜》,他告诉记者,自己从高中开始学写古体诗,也曾向从河南赴台定居的老师学习吟诵。出于对闽南方言的兴趣,他曾赴福建多个城市实地研究。在学习之余,他兼职做补习班老师,也会教台湾中小学生吟诵,同学们热情都很高。
借鉴跨界经验
“各位来自台湾的家人,欢迎来到南京云锦博物馆!”在该馆负责文化推广的台湾青年何冠奕问候道。如今在南京云锦博物馆工作团队中,有80后馆长简名伟和他两名台青,出于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两人选择扎根南京,投身守护这项迄今有约1600年历史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云锦因色彩宛若云霞而得名,在织造时须两名匠人紧密配合,一天工作8个小时,也只能织出来5—6厘米,可谓寸锦寸金。两岸作家和文学青年围在云锦大花楼木织机前,欣赏匠人精妙的织造技艺。有人为了这次参观,特意穿上旗袍或新中式服装作为呼应。在落雨的南京城,夫子庙、秦淮河、阅江楼等处同样留下了他们眷恋的身影。
江苏师范大学教授方忠研究台湾文学30多年,也多次前往台湾交流。在两岸青年文学交流会上,他介绍起余光中在南京的生活和交流经历,还有自己陪同张晓风回江苏徐州寻根的故事。“台湾作家和文学青年对参与两岸文学交流充满热情,希望将来能有更多交流的机会。”方忠对记者说。
江苏青年作家王怀誉在交流会上分享了网络小说创作经验和发展趋势。面对年龄相近的创作者,现场台湾青年接连发问。台湾诗人颜艾琳说,她会把王怀誉网络小说改编成动漫和影视作品的例子,回台湾讲给更多学生听,鼓励他们坚持创作。
台湾90后诗人曾贵麟时常将诗作与影像、摄影和展览做跨界结合。“很高兴能参与本次交流盛会,我之前参与过福州、杭州、上海等地文学交流活动,每次造访都如同心灵之旅,聆听文学同好的创作分享、观察各个城市不同的文化风貌,都让我收获良多。期待两岸作家经由对话激发创作灵感,持续以文学作品认识彼此。”他说。(本报记者 张盼 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7月12日 第 04 版)
责编:王陈逍遥、卢思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