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中国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国际论道)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6-24 06:04:00

6月20日,中国参展商在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现场演示一款机器人。
新华社记者 孙凡越摄

近日,南京国际半导体博览会现场,通富微电展台展示高端人工智能产业芯片。
王路宪摄(人民视觉)

英国《经济学人》近日刊文称,中国科研实力增长迅速,在多个领域已处于国际前沿。根据反映全球高质量科研产出及合作情况的“自然指数”,2023年,中国作者在高质量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份额全球排名第一。中国从资金、设备和人才着手提升科研实力,在尖端研究领域的实力提升没有放缓迹象。外媒指出,近年来,中国科技领域“硬实力”持续提升,不仅为中国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支撑,也为推动国际科技领域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正在取得长足进步

据英国《经济学人》近日报道,中国如今在科技领域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科学家们取得了一些世界上最优秀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化学、物理和材料科学领域。他们在知名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比美国和欧盟的同行要多,而且他们的著作被引用的次数也更多。中国的专利数量也超过了其他任何国家。而且,中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基础和足够的能源,可以迅速启动材料等物理创新的大规模生产。

近年来,中国科研能力快速提升,持续吸引外媒关注。比如,最近,多家外媒报道了中国嫦娥六号的“月背之旅”。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网站报道称,月球探测是一个竞争日益激烈的领域。中国嫦娥六号探测器从月球背面起飞,凸显中国太空科技力量的提升。美国布朗大学学者詹姆斯·黑德认为:“神秘的月球背面与月球正面在许多方面都存在差异,嫦娥六号带回的样本将使月背研究相关问题取得重大进展。”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称,中国已经拥有了自己的空间站,它能一次性容纳数名航天员在里面待上半年。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则类似于美国的全球定位系统。在天文学、天体物理学以及系外行星探测等领域,中国也正在取得长足进步。

在人工智能、半导体、云计算、绿色能源等细分领域,中国的科技进步也引发外媒关注。

斯坦福大学日前发布的《2024年人工智能指数报告》称,2023年,知名人工智能模型中有15个在中国。截至今年3月份,中国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数量已超100个,行业大模型深度赋能电子信息、医疗、交通等领域。

《韩国经济新闻》近日报道称,当前,中国半导体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已经极大缩小,在部分领域已经处于领先地位。韩国学界普遍认为,中国半导体技术的自主化速度明显加快。

多方合力至关重要

中国科技实力是如何实现快速提升的?外媒从中国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努力中寻找答案。

“中国科技实力提升主要通过3个方面来实现:资金、设备和人才。”英国《经济学人》分析,资金方面,自2000年以来,中国研发支出增长了16倍,中国在应用研究和实验开发方面投入巨大。设备方面,中国在科学设备上大手笔投入,中国顶尖研究机构的实验室装备精良。如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灵敏的伽马射线探测装置、最强的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不久还将拥有最灵敏的中微子探测器之一。人才方面,中国政府一直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数据显示,中国现在雇用的研究人员比美国和整个欧盟都要多。

中国政府的有力支持、企业的积极探索等多方合力对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中国的电动汽车产业几乎是从零开始发展起来的,我们能否从中国学到一些经验?”美国《纽约客》近日一期报道聚焦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表示,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在3个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进展:开发锂电池、铸造铝合金车架和在设计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模拟。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国产业政策专家马佐科认为,很多中国车企的成功都来自边实践边学习,通过生产技术的创新,降低成本,然后将资本再投资到研发中。报道认为,中国政府坚持提供产业支持,鼓励创新企业和激烈竞争,鼓励本土企业与外企合作,这些举措助推了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科技进步和应用推广。

路透社报道分析称,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得益于国家的持续支持、广泛的融资和本土化战略。

继续推进国际合作

随着科技“硬实力”的提升,中国也在不断推进科技领域的国际合作,助推全球科技进步。

美国斯坦福大学中国经济与制度研究中心联合主任罗斯高此前曾表示:“在所有学术领域,包括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以及社会科学,许多研究都能证明中美合作的益处。”

澳大利亚“珍珠与刺激”网站报道援引昆士兰科技大学副教授沃里克·鲍威尔的观点称:“中国正在开发大量专用技术,包括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新材料、生物技术、医疗保健和营养解决方案等,这些都能使澳大利亚企业、研究人员和消费者受益。”

当前,一些外媒分析认为,中国在科技领域积极展开国际合作,有助于推动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科技进步。据乌兹别克斯坦日报新闻网近日报道,乌兹别克斯坦计划同中国畜牧业、家禽业和渔业等领域的主要机构建立联系,并与中国在科研领域开展合作。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报道《中国绿色科技正在涌入拉美》称,拉美地区约60%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当地拥有绿色制造技术所需的丰富关键矿物,还能成为绿色技术应用的重要市场。中国在光伏板、电池和风力涡轮机的全球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拉美地区的绿色技术直接投资正激增。智利总统去年访华期间宣布一家中企将在智利投资建设锂电池厂,他表示,“最重要的是,我们将创建价值链并转移技术知识”。

“更多先进科技的出现带来造福全人类的新知识,它们将解决世界问题、改善民众生活以及加深彼此理解。比如,多亏了中国的农学家,各地农民才能有更丰厚的收成。中国研发的基于钙钛矿的太阳能电池板在加蓬村庄和戈壁沙漠中的效果一样好。”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报道称。(本报记者 高乔)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24日   第 10 版)

责编:王陈逍遥、姚凯红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