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海外华文媒体赴山城采风——

“期待记录重庆的更多精彩篇章”(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6-14 05:52:09


采访团走进重庆市忠县三峡橘海。重庆市忠县融媒体中心供图

采访团在奉节县参观。本报记者 李晓宏摄


近日,由中国侨联指导,重庆市侨联主办的“追梦中华·西部开发谱新篇”2024海外华文媒体重庆行采访活动举办。来自德国、美国、加拿大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1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组成采访团,在7天时间里,走访重庆市渝中区、渝北区、沙坪坝区、涪陵区、忠县、奉节县等地,感受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的创新活力和发展成就。多名华媒人表示,新时代的巴渝大地充满魅力,希望把见闻带给海外读者,让更多人了解重庆的发展改变,期待记录重庆的更多精彩篇章。

“感受西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活力”

“通达”“开放”是采访团对重庆的第一印象。

从2011年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开行,到2017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前身——“渝黔桂新”南向通道发车,再到2019年西部陆海新通道提升为国家战略,多年来,重庆持续发挥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区位优势,拓展出海出境的大通道。

行程伊始,采访团走进重庆多条跨境联运大动脉的起点——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参观重庆铁路口岸、重庆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等区域,实地了解重庆口岸物流、开放通道的建设历程。

“没想到,深处内陆的山城,已经发展为海陆空齐头并举的枢纽港。”马来西亚《海内外杂志》社社长续炳义说。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展示中心,“枢纽城市”“枢纽通道”“枢纽口岸”等多个板块吸引了采访团的注意。一组组模型生动展示了重庆的“铁公水空”多式联运体系。

菲律宾亚太通讯社副社长陈红玲关注到,中欧班列(渝新欧)运行线路的开通,打造了中欧贸易的重要通道,促进了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与发展,也为更多“重庆造”货物提供了通往欧洲市场的便捷之路。在水运方面,不久前,重庆迎来了首艘入港的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快速的发展变化让出生在重庆的她感到惊喜。“重庆跨越山海,融入全球化大潮,这是重庆人的骄傲。”陈红玲说。

“这次参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重庆在交通上的通达和便利,真切感受到西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活力。”《德国侨报》编辑部主任刘畅说,13年前,中欧班列(渝新欧)第一次驶向欧洲,现在,重庆的贸易网络最远已可以到达德国知名足球俱乐部多特蒙德所在的城市——杜伊斯堡。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开放的重庆已经建成联通海内外的物流网络。

“看到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景象”

无人驾驶汽车在园区内的智慧道路上测试运行,工业机器视觉的研发人员在园区办公楼内穿梭忙碌……走进重庆渝北区的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创新气息扑面而来。这片面积仅有2平方公里的园区,已吸引268家企业入驻、集聚7000名创新创业人才,多次被评为“中国最具活力软件园”。

“在仙桃国际大数据谷,先进的技术和算力令人震撼。”爱尔兰新岛传媒首席执行官孙敬说,在大数据谷的参访,让她对重庆高质量发展留下了深刻印象。“科技企业研发的产品是科技与智慧的结晶,也是重庆高质量发展中科技创新的成果。”孙敬说。

在重庆涪陵区,采访团走进多家企业参访。在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采访团的镜头聚焦“智改数转”,了解中药材标准化种植与中药智能生产;在涪陵榨菜集团,采访团参观智能化生产线,品尝一口鲜脆,了解“一碟小菜”背后的百亿元产业。

“通过不断创新,许多重庆企业不仅赢得了国内市场认可,他们的产品还远销海外,获得国际市场青睐。在这里,我看到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景象。我为重庆点赞!”印度尼西亚《国际日报》执行社长张春梅表示,她计划用文字和短视频的形式,记录重庆的故事,介绍重庆的繁荣发展。以重庆的故事为窗口,让海外读者深入了解中国。

在重庆,县域经济也有大文章。在忠县,采访团走进三峡橘海,了解现代柑橘技术及橙汁饮料加工业的发展历程;在奉节县,采访团走进奉节大数据产业园与奉节生态工业园区,了解入驻创新型县的数据企业,参观县域内的眼镜产业集群。

“忠县的橙汁已走出国门,奉节的眼镜已形成可观的产业规模……我们走访的每一站都彰显出重庆的蓬勃生机。”美国《美中报道》总编辑禤志文说,“作为华媒人,我会通过报道,让更多海外华侨华人了解重庆,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成果。”

“讲好重庆走向世界的故事”

山城采风同时也是一场人文之旅。在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欣赏历代名家题刻汇聚成的“水下碑林”奇观;在重庆嘉陵江索道博物馆,看空中索道浓缩山城跨江渡水的交通变迁;在石宝寨古建筑群,仰观生态景观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在瞿塘峡口、白帝城上,眺望滚滚江水奔流……

“‘江山如此多娇’!在白鹤梁水下博物馆触摸千年水文瑰宝,到北岩点易园寻访程颐、朱熹、黄庭坚、陆游等宋代大儒的足迹和章句……在重庆,我既领略到现代化活力,也感受到人文厚重。”墨西哥《视界拉美》驻上海总代表楼亚莎说。

今年是著名侨领陈嘉庚诞辰150周年。采访团此行还走进多个历史遗址,透过众多珍贵历史文物和文献资料,追随陈嘉庚在重庆的足迹。

“在渝中区,我们先后参观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新华日报》总馆旧址和红岩村。这3个地点,都留下了陈嘉庚先生的事迹。”华盛顿中文电视台副台长袁艳说,“我愿发挥华文媒体优势,以专题、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向海外华侨华人传诵嘉庚精神,鼓励更多华侨华人为祖(籍)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海外华文媒体遍布世界各地,是传播中华文化、提升重庆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力量。”重庆市侨联党组书记、主席孟卫红表示,当前,重庆正奋力打造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内陆开放综合枢纽。重庆市侨联也将发挥资源优势,深化与华文媒体的互动,讲好重庆走向世界的故事。

奥地利《海内外》杂志总编辑王菁野告诉记者:“短短一周的采访,我们充分感受到重庆人的奋斗精神和创新意识,更加期待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的壮阔前景,在向海外受众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时,我们信心和动力倍增。”(本报记者 李晓宏 林子涵)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4日   第 06 版)

责编:侯兴川、卢思宇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