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新版“健康素养66条”来了

做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健康中国 奋发有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6-14 05:54:51


近年来,安徽省马鞍山市大力推进城市公园建设,拓展城市绿色公共空间,让大家能“推窗见绿”“出门赏景”。图为近日,马鞍山市东湖公园水清岸绿,绿意盎然,许多市民前来休闲健身。陈 亮摄(人民视觉)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九洲社区专业急救志愿者就夏季常见意外伤害进行急救方法讲解和演示,提升居民的急救意识和能力。陈冬冬摄(人民视觉)

近日,航空总医院开展爱眼日主题义诊活动,眼科医务人员现场为市民进行免费检查,普及眼保健知识。张建房摄(人民视觉)

近日,国家卫健委公布《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24年版)》(即新版“健康素养66条”),并将围绕该“健康素养66条”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科普和宣传活动。同时,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局、国家疾控局决定从今年6月起,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以宣传推广新版“健康素养66条”为主线,引导公众自觉践行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让人民群众更好地重视健康、维护健康、享受健康,让每个人能够真正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监测显示,近年来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升,由2012年的8.80%上升到2023年的29.70%,目前已接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30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30%”的目标。

“‘健康素养66条’自2008年发布以来,在提高公众健康素养、促进人民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5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这次是第二次修订。”中国健康教育中心主任李长宁介绍,本次修订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卫生健康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例如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负担持续加重,新发再发传染病的风险持续存在,这些都对公众的健康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卫生健康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现,这些都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对‘健康素养66条’进行修订”。

“健康素养66条”明确了24条基本健康知识和理念、28条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14条健康基本技能。李长宁介绍,此次修订遵循总体框架不变、更新完善、查漏补缺的原则,主要修订内容包括:增加了个人健康权利和责任的相关内容,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增加了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增加了慢阻肺、骨质疏松、健康口腔、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健康知识;增加了安全与急救、家庭药箱储备、自测血压等方面的健康技能;根据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新了相关的知识点。

值得注意的是,新修订的“健康素养66条”中,涉及食品营养的内容就有8条。当前,我国居民的饮食结构情况如何?

“近年来,我国居民整体营养状况和膳食结构得到明显改善,但膳食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为人均烹调油、盐的摄入量偏高,而奶类及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的摄入量不足。”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于康表示,建议加强健康宣教,推广《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有针对性地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大豆制品、奶类和蔬菜水果的摄入,控制油、盐的摄入,培养居民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倡导合理运动,做到吃动两平衡,保持健康体重;贯彻落实“三减三健”行动,即减盐、减油、减糖,以及健康口腔、健康体重、健康骨骼;针对常见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国家卫健委已发布相应的食养指南,应加强对慢病食养指南的推广解读学习和落实。

不断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

如今,健康科普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但网络上健康科普内容鱼龙混杂,一些伪科普或不科学的说法措辞易误导公众。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老年朋友来咨询,他们在微信朋友圈中会收到相关信息,向我们询问(这些信息的)科学性、有效性等。”国家卫健委宣传司副司长米锋介绍,为遏制虚假健康信息、净化网络空间,2022年,国家卫健委会同中宣部、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全媒体健康科普知识发布和传播机制的指导意见》,从发布、传播、监管、社会监督等多环节发力,规范媒体和互联网平台的健康知识发布和传播。

米锋表示,互联网平台主体应当履行信息内容管理责任,健全健康科普知识生产、审核、发布等管理制度,平台的编辑和健康科普知识审核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背景,保证科学性、准确性和适用性。虚假信息应及时删除,防止误导群众。

此外,近日发布的《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更加清朗,权威健康科普作品全方位、多渠道推送,虚假错误信息得到坚决遏制。

“从今年开始,每年6月我们将集中开展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主题宣传活动。”米锋介绍,“全民健康素养提升三年行动”主要包括4个方面:不断增加优质健康科普产品供给,汇集优质资源,持续发布通俗易懂的科普作品;不断净化健康科普信息传播环境,加强多部门联动,广泛传播科学权威的健康知识,加大对互联网不良健康科普信息的监测和处置;不断加强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指导各地发挥好国家和省级健康科普专家库的作用,让更多的医务人员更积极地投身到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之中;不断动员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继续推进健康县区和健康促进医院工作,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

更好发挥医务人员健康科普主力军作用

在全民健康素养提升工作中,公立医院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院长张忠德介绍,作为公立医院,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专业优势、资源优势,构建“以健康为中心”的大健康传播体系,在促进全民素养提升行动中发挥“龙头”作用,引导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和平时工作中向患者、向公众宣讲疾病预防保健知识,加强健康教育职责。

“广东省中医院组建了一支由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岐黄学者等名医组成的健康科普传播队伍,去年一年,我们开展了健康科普直播475期,受益人超过1300万人次。”张忠德说,公立医院要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健康促进品牌,培育健康新文化。

“中医药文化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蕴藏着疾病的预防、治疗、康复和强身健体的智慧。”张忠德介绍,广东省中医院致力于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独特作用,提升全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提高群众中医药服务获得感,坚持健康素养从“娃娃”抓起,医院牵头成立“岐黄护苗 培根铸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联盟,引导少年儿童从小做自己的“健康小卫士”。同时,启动“生活中的中医智慧”健康促进行动,把中医健康养生的理念融入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里。

2023年,上海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40.46%,超出全国10.76%。对此,上海市卫健委副主任陆韬宏介绍,上海连续实施六轮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和健康上海行动(2019—2030年),针对健康影响主要因素开展跨部门合作,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把健康上海建设情况纳入政府年度考核内容。

“每位专业医务人员都负有健康教育的使命和任务。”陆韬宏说,为此,上海市卫健委通过健全组织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等多项举措,充分发挥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健康促进主阵地”“健康科普主力军”的作用。(本报记者 王美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6月14日   第 09 版)

责编:侯兴川、卢思宇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