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博览 >

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食学成果今日发布

海外网 2024-05-25 09:25:44

2024年5月25日,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揭牌和食学成果发布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相关政府官员、中国人民大学领导、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

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朱信凯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做致辞。他指出,建构自主知识体系,要有求实态度,要有质疑精神,要有世界格局,要有学术自信,要善于发现学科盲区,要善于突破传统藩篱,要能够揭示客观规律,要能够解决当今的中国问题和世界问题。食学,以食事为研究对象,是以“大食物观”思想为指导,建构的“食物获取、食者需求、食事秩序”三合一的知识体系。

会上,举行了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中宣部原副部长、中国文联原党组书记胡振民,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党组书记、局长,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支树平,联合国原副秘书长、外交部原副部长、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农林经济管理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朱信凯,共同为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揭牌。

随后,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主任、食学(Shiology)学科体系奠基人刘广伟对食学系列成果进行了介绍。此次发布的食学自主知识成果共有两项。一是食学基础理论领域的食学“科学八要素”理论建构,二是食学应用领域的“三食”问题系统治理。

任何一个“门类级”的学科建设都离不开“名称、对象、定义、任务、术语、结构、原理和体系”八个要素,这是支撑一个学科的“四梁八柱”,没有完成“学科八要素”的理论就称不上是完整的学科体系。食学科学体系经过多次迭代,建构和完善了名称、对象、定义、任务、术语、结构、原理和体系八个要素。

食学是食事学的简称,以食事和食事问题为研究对象;食学是研究揭示人类食事客观规律的知识体系;食学有延长个体健康寿期、优化社会秩序、维持种群延续三项任务;食学新构、新解了“食事”、“食物”、“食者”、“吃”四组共90个核心术语;食学的基本结构由食者需求、食物获取、食事秩序构成;食学包括 “肌食耦合”、“食孕文明”等十大基本原理;食学是一个由四个层级学科组成的“1-3-13-36”体系。

图片1.png

食学科学体系八要素

图片2.png

食学基础理论著作

食学,既是一门民生之学,也是一门执政之学。建构食学自主知识体系的目的,就是要解决当前人民群众迫切关心的食事问题。 “‘三食’问题系统治理” 这项成果,是以食学科学体系为理论工具,针对我国现阶段的食事问题,提出的整体解决方案。

在解决了“食温饱”之后,如何满足人民“食安全”“食健康”的递进需求?如何“既要端牢饭碗,又有吃出健康,还要持续久安”? “三食”理论面向的就是这样一个重大课题。

“三食”是指“食温饱、食安全、食健康”。其中,食温饱,是粮食数量问题;食安全,是食物质量问题;食健康,是“肌食耦合”的吃方法问题。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三食”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当今中国面临食事问题,具有复杂性、顽固性、整体性等特征,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我国已经解决了14亿人口“食温饱”问题,举世瞩目。在这个基础上,“食安全”“食健康”则成了现阶段民生的主要诉求,如何“既要端牢饭碗,又有吃出健康,还要持续久安”,需要新的理论和实践的范式突破。

20年前,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曾推出过一个著名的“三农理论”,对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做出了贡献。“三食理论”同样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的学者提出,是在人民需求变化的情况下,对“三农理论”的接力和补全。二者是在不同阶段针对中国食事问题的应对方案。 “三食理论”针对14亿国人(包括农民)食事的整体需求,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近期和长远需求,人民幸福,国家久安。

为了做好“三食理论”研究,在时间维度上,研究者梳理了距今约1000万年至公元2023年的3043条世界重大食事事件。在空间维度上,从分布、现象、成因和危害四个维度,盘点了302个世界食事问题,并从层级、排序、对象、领域、形态、时间、空间、性状、难度、权重10个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分析,把它们逐一编码,让每一个食事问题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

图片3.png

论述“三食”问题系统治理的著作

刘广伟指出,食学自主知识体系是以中国人的视角和天下观传统,认识、分析人类的食事问题,以东西相融的方式解决人类食事问题的自主知识体系。从“三农”到“三食”,反映了新时期百姓需求的变化。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三食”理论,系统解决好“三食”问题,有助于落实大食物观,有助于构建自主知识体系,有助于推动中国实现现代化,有助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可持续。

会上,国务院参事、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总工程师张纲以《创建食学科学体系造福于人类》为题发言,认为,食学科学体系的创建,是中国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贡献;全国政协委员、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原副主任杨小波以《在我国率先设立食学(Shiology)交叉学科的重要意义》为题发言,指出率先设立食学学科,有助于全面有效解决中国的食事问题、是对现代科学体系的补充与完善、能够增强中国的世界话语权;原农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尹成杰以《关于构建食学学科体系的几点思考》为题发言,提出构建食学学科体系的6项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并表示当前构建食学科学知识体系的理论指引已经形成,构建食学科学知识体系恰逢其时;联合国食品法典委员会前秘书长汤姆·海兰特以《解决食物系统六大问题的整全知识体系》为题发言,指出,食学是一个以食者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只有以食者为中心才能转变食物系统,才能应对和解决所有这些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帕尔维兹·库哈弗坎先生以《食学是应对食物危机的整体解决方案》为题发言,表示中国人民大学食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将对全球食物系统治理产生重大影响,推动全球社会的可持续进程。

责编:张荣耀、王瑞景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