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在台北城南,遇见“文学森林”

——《文讯》杂志和纪州庵的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4-04-13 05:31:44

纪州庵文学森林风格茶馆中的“作家私房菜”。

纪州庵文学森林主楼。

沿着台北同安街走到底,紧邻新店溪畔、与老树绿荫相伴之处,便是纪州庵文学森林。作为台北首个以文学为主题的文艺空间,纪州庵文学森林开放10余年来,累计举办活动超过5000场,早已成为当地的人文地标和“最自在的文学角落”。

保存台湾文学发展足迹

纪州庵文学森林所在的城南一带,本就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清朝时期,台北城府以南称为“城南”,是如今的牯岭街、南昌街、厦门街一带,此后“城南”概念有所延伸,覆盖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高校所在区域。上世纪70年代,纯文学、尔雅、洪范等岛内知名文学出版社不约而同地在厦门街设立,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也在此居住多年,并写下《乡愁》等名作。

2011年,台北市文化局委托封德屏带领《文讯》专业团队,负责经营纪州庵文学森林。封德屏祖籍在广西容县,父亲1949年举家来台。生长在台湾眷村的封德屏,为人仗义热情,在台湾文化界素有“侠女”美名。1992年起,她担任《文讯》总编辑至今。

“封德屏与她主编的《文讯》杂志是台湾文学、台湾作家的守护天使。30多年来,封德屏带领《文讯》同仁建立了台湾作家的‘文艺资料中心’,这是台湾文学民间最大的资料库,是台湾文学史的宝藏。”台湾知名作家白先勇对记者说,封德屏也是作家,她对人对事下笔从容,真情毕露。更可贵的是,她不去追捧当红的文坛明星,却经常雪中送炭,关怀晚景落寞的老文人,替他们整理资料,免得一生努力消失无踪。“对于这位广西同乡的善举,我深深引以为傲。”他说。

封德屏告诉记者,《文讯》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肩负建立图书数据库、进行作家研究和史料搜集等任务,是以杂志为本,发散出去的种种文学工作的整体。经营纪州庵文学森林,便是将纸质内容延伸到实体空间,进行文学展演与推广的跨界实践。

持续推动两岸作家交流

《文讯》杂志去年迎来创办40周年庆。台湾知名学者王德威说,《文讯》40年来出版总字数超过6000万字,介绍人物超过5500人,为台湾文学在史料保存、提携新秀、联系文坛等方面留下宝贵财富。

台湾文化界认为,《文讯》既提供文化信息、搭建文学评论的平台,又通过纪州庵文学森林提供社会活动场所,信息网络还扩展至大陆和香港等地。《文讯》40年发展历程对岛内文坛有很深的影响,俨然是一座社会功能显著的文学博物馆。

在两岸开放交流前,大陆和香港的学者和作家想要阅读余光中、席慕蓉等台湾作家的作品,有时会通过《文讯》同仁代为影印传递。《文讯》40年建立起的珍贵数据库,也为大陆学界研究台湾文学提供重要参考。

1997年起,《文讯》持续举办青年文学会议,2011年时,又扩大为两岸青年文学会议。2016年,《人民文学》《当代》《诗刊》等大陆知名文学期刊主办文学奖的优胜之作,包含诗歌、散文、小说3类共13篇,由文讯杂志社结集出版,并在纪州庵文学森林举办两岸作家编辑座谈会、新书发表会。多年间,《文讯》与大陆各地作协、高校文学院系、现代文学馆等往来不断,建立了深厚情谊。

“在大学课堂讲授文学是我的职业,投身两岸文教交流是我的志业。”台北教育大学副教授杨宗翰长期协助封德屏进行活动策划,他告诉记者,早在30年前他便已前往大陆交流,多年来参与过不少两岸文学交流活动。“当年参加《文讯》活动的台湾年轻人,有些也逐渐成为新生代作家。两岸不同世代的作家进行交流,成为朋友,对彼此都有助益。”杨宗翰说。

带领岛内民众亲近经典

2014年起,《文讯》开始承办台北文学季,在长达3个月时间内举办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文学活动,纪州庵文学森林也是重要活动空间。事实上,自从纪州庵文学森林开放以来,这里几乎每天都在办文学活动,一年约有500多场,平均每月有5000人次参与。以至于提到“纪州庵”,一些台北计程车司机都颇为轻车熟路。

在纪州庵文学森林,读者们能与白先勇等台湾文坛名家面对面,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文学梦”,讲座从2012年起每个月一场,已经持续了12年。在“说书谈戏”讲座中,曾永义、王安祈、李宝春、温宇航等岛内知名戏曲学者和主演,从戏曲电影的导赏入手,细说戏曲之美。在“生活智慧的传统与现代”课程中,台湾高校名师也会通过讲解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带领民众亲近经典。

每到重阳节,《文讯》团队就会举办敬老的文艺雅集。对于文坛后辈,封德屏总是温暖提携,为青年作家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暑假期间,纪州庵文学森林还会为岛内高中生举办校刊大赛、编辑营队。

纪州庵文学森林主楼共有3层,一楼有文创书店,售卖文学书籍与文创商品。紧邻的风格茶馆中,除了香茗和咖啡,目前已有近20道“作家私房菜”。楼上则是讲座活动空间。“我爱好美食又喜欢做菜,当年也常常跟着老作家回家吃饭,在不同年代作家的私房菜里,可以‘品味’他们的故事。”封德屏说,这家餐饮店也是一个入口,可以吸引民众走进来,吃冰喝饮料、看看一楼的书,再慢慢走上楼听讲座。

主楼前是城南文学公园,不少周边居民常来闲坐,慕名而来的各地文艺爱好者也会在志工导览下,在周边进行一两个小时的“文学散步”。有人告诉记者,纪州庵文学森林让自己领悟到,文学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

(本报台北4月12日电  记者 张 盼文/图)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13日   第 04 版)


责编:张振、张荣耀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