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 原创 >

人民日报海外版两会特刊⑧

海外网 2024-03-11 07:10:08

习近平总书记两会金句

3月5日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我们必须抢抓机遇,加大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也不要搞一种模式。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深化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人才体制等改革,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实施了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等,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江苏要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加强同其他区域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对接,在更大范围内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更好发挥经济大省对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辐射带动力。

■要继续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提振全社会发展信心,党员干部首先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切实为基层减负,激发全党全社会创造活力,提振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发展中稳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引导激励广大群众依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要抓好安全生产,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强化预警监测,落实应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3月6日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

■人民政协各党派、各团体、各族各界各方面人士要围绕中共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资政,广泛凝聚共识,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2023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共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果断实行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坚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圆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顽强拼搏的结果,也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

■过去一年,民革深入开展“凝心铸魂强根基、团结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持续参与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广大科技界人士积极支持参与科技体制改革,奋力投身科技创新。广大环境资源界人士发挥专业优势,在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民革要在对台工作大局中进一步找准定位、发挥优势、积极作为,更好团结海内外、岛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爱国力量,不断壮大反“独”促统力量,共同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要积极推动两岸科技、农业、人文、青年发展等领域交流合作,深化两岸各领域融合发展。

■科技界委员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担当起科技创新的重任,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要务实建言献策,助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健全科技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

■广大环境资源界委员要在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上作出新贡献。要守牢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底线,完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基础。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塑造新优势。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人民政协要发扬优良传统,牢记政治责任,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加强自身建设,政协委员要提高自身素质和履职能力,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工作和多党合作事业新局面。

3月7日出席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

■新兴领域战略能力是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重要组成部分,关系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系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主动,对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使命担当,深化改革创新,全面提升新兴领域战略能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型作战力量发展,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党的二十大后,党中央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局出发,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为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提供了难得机遇。要乘势而上,把握新兴领域发展特点规律,推动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高效融合、双向拉动。

■要突出发展重点,抓好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有关战略和规划落实。要统筹海上军事斗争准备、海洋权益维护和海洋经济发展,提升经略海洋能力。要优化航天布局,推进我国航天体系建设。要构建网络空间防御体系,提高维护国家网络安全能力。要加强智能科技重大项目统筹实施,加大先进成果应用力度。

■新兴领域发展从根本上说源于科技的创新和应用。要增强创新自信,坚持以我为主,从实际出发,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原始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增长极。要把握新兴领域交叉融合发展特征,加强集成创新和综合应用,推动形成多点突破、群体迸发的生动局面。

■要把新兴领域改革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点突出出来,构建自主自强、开放融合、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更好推进新兴领域战略能力建设。要健全完善需求对接、规划衔接、资源共享等方面制度机制,走好标准通用化路子,提高新兴领域发展整体效益。要以加快新质战斗力供给为牵引,深化国防科技工业体制改革,优化国防科技工业布局,健全先进技术敏捷响应、快速转化机制,构建同新兴领域发展相适应的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要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11日   第 05 版)


绿水青山,美丽画卷徐徐铺展(大国之治)

建设美丽中国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过去一年,中国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改善。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要脚踏实地、久久为功,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

生态环境更优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这是许多代表委员对一年来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的真切感受。

“2023年京津冀区域PM2.5比2014年下降了近六成,重污染天数大幅削减、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明显增加。”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陈松蹊认为,环境数据的积累与统计分析技术的提高,为做好气象与空气质量关系研究提供了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淮北市市长汪华东表示,淮北市近年持续推进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源头治理,完善固废处置设施,加强危险废物全过程管理,不断拓展绿色发展空间。

云南九大高原湖中,有3个在玉溪市。全国人大代表、玉溪市市长江华说,加强对3个湖泊的生态保护治理,一直是玉溪市的重点工作之一,“我们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治污水、改善水生态,创新实施湖外水资源循环利用综合性工程,成效明显”。

“在各地共同努力下,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武汉市水务集团宗关水厂水质检验高级技师王琼说,“我对比了这几年长江武汉段的水质指标,数据表明长江水质一年好过一年。”

全国人大代表、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党委书记林豪介绍,为了守护好生态环境,水满乡紧抓治水、护林、净土等工作,实现生态治理和生态景观改善多元提升,现在水满乡87%的面积都划入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

产业提质升级

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带来了积极变化。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侨联主席刘以勤认为,对于许多生态环境好、自然风光美、农林种植条件优的地方来说,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打造农旅融合的绿色产业,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优势,既有利于调动各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积极性,也有助于推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我们坚持保护与发展并重,白塔村如今成了美丽宜居、村民健康幸福的绿色乡村,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说,这几年,村里产业提质升级,游客越来越多。

全国政协委员、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卞庄街道代村党委书记王传喜说:“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我们正在建设一个集商贸、教育、康养、休闲旅游等功能为一体的‘田园新城’银湖活力区。建成后将与已有的南部农企园产业群形成辐射带动优势,周边11个村庄、2.6万余农民都能共享发展成果。”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农业大学副校长刘木华长期关注农业生产绿色升级:“推动现代农用机械改造,能显著提高农业绿色生产效率。我们研发出一批节水节药节肥的生产装备,已经在多地推广使用。”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车董事长孙永才介绍,中国中车联合相关科研院所和产业链企业,实现了永磁牵引系统、碳化硅变流、二氧化碳空调等新技术的突破,这些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绿色环保、高可靠性等优势,有效提升了城轨车辆的绿色化、智能化水平和运营安全性。

强化多方协同

如何进一步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代表委员认为,要强化多方协同,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已超过火电,去年全年新增装机占全球一半以上,新型能源体系建设正在加速。”全国政协委员、湖南长沙理工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常务副院长杨洪明建议,着力建设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加强小水电站生态流量监管,以创新驱动新能源产业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局局长蔡中平表示,南方集体林区森林资源丰富,固碳增汇潜力大。建议完善森林经营碳汇方法学、木竹林产品碳汇方法学和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南方集体林多种功能,全面提升固碳增汇潜力,促进森林经营更加科学高效。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建议,加大对绿色可持续发展行业人才的培养、认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推动建立绿色可持续发展认证人才的合作网络,促进经验分享和信息交流。

“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也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全国政协委员、中交集团董事长王彤宙说,应持续推广绿色技术,强化绿色低碳国际标准对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本报记者 杨俊峰 汪灵犀 高 乔 孙亚慧)

(本报记者叶传增、庞革平参与采写)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11日   第 06 版)


健康中国,护佑人民幸福生活(民生共话)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从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到加快补齐儿科、老年医学、精神卫生、医疗护理等服务短板,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作出一系列部署安排。代表委员们说,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护佑人民幸福生活,推动健康中国建设再上台阶。

方便更多群众就医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眼推进分级诊疗,引导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加强县乡村医疗服务协同联动。代表委员表示,这将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方便更多群众就近就医。

“基层首诊是防病治病的第一道防线。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必须真下沉、真派驻、真帮扶,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有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全国人大代表、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吕国悦说,该院与吉林省梅河口市进行合作,不到2年时间,向梅河口市中心医院派驻6批180余人次专家下沉帮扶,当地百姓就医难的问题得到缓解。

近年来,中国大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组建各种形式的医联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均衡布局。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快速推进,有效提升了各地医疗水平,就医流向得到改善,人才队伍扩容。”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刘连新建议,应综合考虑各地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背景情况、学科特点、合作方式等因素,探索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和运营模式。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白求恩医院重症医学科党支部书记杨晓静认为,县级医院应在县域医共体中发挥龙头作用,通过建立联合门诊、特色科室、带教进修、远程培训指导等方式,有效提升县域诊疗水平。

用好用足科技力量

一些代表委员表示,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要在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生产、中医药等领域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为疾病防治、公共卫生等提供更加精准、全面的支撑。

“中国医药产业由大到强迈出坚实步伐,一系列政策支持为科研人员扎实推进基础研究和成果转化提供了便利。”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说,创新药研发离不开完整的产业链和人才、资金支持,各方要发挥优势,打通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链条。

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大学医药学部副主任方向明是麻醉科专家,她说,麻醉药、麻醉机、监护仪等药物和器械已实现国产化,药物和设备质量赢得广泛认可。下一步,要在更多领域实现“从0到1”的突破,“比如针对核磁共振间里的麻醉机、呼吸机、监护仪设备,建议由相关部门牵头组织技术攻关,联合不同学科人才,加快药物和医疗器械‘中国智造’研发”。

“传承与创新中医药,要用好科技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蒙药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邢界红建议,通过现代科技手段为经典药方赋能,增强中药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把中医药的疗效和原理说明白、讲清楚。

关爱重点人群健康

妇女、儿童、老年人是医疗服务的重点人群,他们的健康牵动着每个家庭的心。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周琳建议,加强儿科和老年医学科等领域紧缺的医务人员培养,发展壮大医疗卫生队伍,进一步探索构建具有公益性与保障性的老年和儿童医疗服务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扬州大学副校长龚卫娟建议,在药品集中采购时将儿童专用药品单列分组,对其价格水平和企业供应保障能力进行综合评估,保障儿童专用药品获得集采中选资格,满足儿童临床用药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阮祥燕一直高度关注女性生育力保护以及相关支持政策体系的建立,“建议提高女性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教育水平,在基层培养更多医疗人才,为女性健康保驾护航。”阮祥燕说。(本报记者 孙亚慧 王美华)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11日   第 07 版)


本报记者看两会——

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铿锵步履

“每分钟都不能虚度”    

本报记者  汪灵犀

对代表委员而言,全国两会会期内的各项日程非常紧凑,要在规定会期内更高效地建言资政,必须有“每分钟都不能虚度”的紧迫感,拿出自己的“干货”。

采访中,我看到代表委员个个有备而来,每天都是一场接一场的“头脑风暴”。“拼经济,香港等不及也等不起”“深化琴澳合作,应当解放思想,坚持问题导向”“一些岛内台胞对大陆存有偏见,必须通过各种渠道让他们了解真实的大陆”……代表委员的话都很务实。

只要葆有“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的使命感,坚定信心、团结奋斗,就没有什么任务不能实现,没有什么奇迹不能创造。

中国发展春意盎然

本报记者  汪文正

初春,首次在前方报道全国两会,忙并快乐着。第一次在人民大会堂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面对面采访代表委员、第一次参加开放团组活动、第一次在主题记者会上提问……对我来说,关于两会报道的一切都是新的。

3月5日,我在雨中走进人民大会堂,报道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开幕盛况,有记者感慨“春雨贵如油”。一场好雨,浸润了春的生机。

有的代表委员畅想着乡村全面振兴的图景;有的代表委员热烈讨论“新质生产力”;有的代表委员为民营经济的美好明天感到振奋……这让我想起朱自清在《春》中的那段话:“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中国发展真是春意盎然。

这个春天,让我们昂首阔步出发。

求真务实最动人

本报记者  李  婕

今年全国两会,我旁听了好几场政协委员小组讨论,委员们真诚坦率的发言让我深受触动。从小微企业融资、民营经济发展到促进消费等话题,委员们直面社会关切,将一线调研成果带到会上。

求真务实最动人。越多了解代表委员们的经历,越会明白这一字一句的分量。他们当中,有的深耕行业多年,有的调研足迹遍及海内外,有的为新兴行业、前沿领域发展鼓与呼。代表委员带来人民群众的声音,也带来实践中的智慧。在这里,理想与行动紧密相连。

从实践和群众中来,求真务实,携手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与智慧——这是全国两会传递的信心和底气。

感受奋进的力量

本报记者  杨俊峰

3月6日,内蒙古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上,一位代表说,接下来,内蒙古自治区将全面吹响“进”的号角,在高质量发展上能好则好、能快则快,努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闯新路、进中游。回应她的是现场代表的掌声。

这位代表的精气神透着一股子凝心聚力的决心和努力奋进的斗志。两会期间,在对其他代表委员的采访中,我也时常从他们坚毅的眼神、从容的姿态和自信的话语中感受到这种奋进的力量。

时间属于奋进者,历史属于奋进者。

作为一名记者,有幸记录历史并同亿万中国人一起努力奋斗,我深感骄傲。

见证春天的盛会

海外网  牛  宁

今年是我第一次在全国政协会议新闻中心网络视频采访间报道两会。

3月3日,政协委员陆续抵达。我一大早就等在酒店门口,很快便成功邀请到了首位受访委员。从最初手忙脚乱到后来游刃有余,我和同事采访21位全国政协委员,刊发17篇图文报道、制作17篇视频报道。在委员的娓娓道来中,我们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实打实的成绩背后是人民日报海外网10多名同事的全力配合:前方拍摄完成、传回素材,后方及时响应、快速发布。这场春天的盛会,我们共同见证。

记者席“一座难求”

本报记者  史志鹏

全国两会备受关注。从新闻发布会、记者会,到各代表团开放团组活动,记者席基本“一座难求”。每次全体会议后,时常出现多位记者围着代表委员采访的场景,我也和大家一起挤入采访人群中,生怕落下有意义的素材。

代表委员满怀热情赴盛会,带来“沉甸甸”的议案、提案和建议。我采访的10多位代表委员都充分准备、认真核实,有代表为了表述更清晰,写了满满7页纸。

我旁听了10个团组的审议和讨论,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民生清单”、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的立法“成绩单”、两高工作报告中的生动案例等,代表委员既讲亮点,也出良策。

两会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我很高兴能亲身体验、近距离观察中国式民主课堂。

两会报道“快”与“实”

本报记者  宋  爽

作为记者,一个“快”字我再熟悉不过。但两会报道节奏之快,还是超出了想象。早上7点多赶到人民大会堂,拍下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媒体“侠客岛”LOGO与会场的合照,后方同事即刻上传微博。我采写的“侠客岛·两会观察”一早见报,同事下午就改编成视频,我惊讶地问:“这么短时间,上哪儿找画面?”95后同事回答:“咋?咱的手速还用说?”

两会报道也很“实”。我采访了一位委员,十几分钟的面谈,他怕我没吃透,发来2篇近10万字的论文,这是做两会报道必需的“文火慢炖”。一位代表接受采访后,凌晨2点多又发来一大段文字补充。还有委员告诉我,只有平时舍得花时间调研,才能知情明政,把提案提到点子上。

跑会这几天,我既感到“快”的活力,也感到“实”的定力。我要好好记录中国式现代化的铿锵步履。

好故事从现场来

本报记者  赖  睿

上一次参加两会报道,是10多年前的事。这次我感触最深的,还是那些来自现场的收获。

在政协会议文化艺术界的小组讨论上,一位委员分享了所在院团的演出现状,我察觉到其中有值得挖掘的故事。中场休息时,我请她讲讲自己的经历。谈及观众反馈,她非常动容,眼眶都有些泛红。这种情感流露,只有面对面交流才能感知。

另一位政协委员在接受采访时透露,去年他曾赴全国各地调研20多次。我赶紧追问他印象最深的见闻,他分享了几则亲身经历和感受,有细节,也有现场感,对我很有启发。

好故事从现场来。去现场,往往会有意外之喜,采访中的细节也能够为故事增添更多层次和色彩。

未来,我要走进更多现场,观察、思考、记录新时代的点点滴滴。

“代表委员就像连心桥”

本报记者  孙亚慧

“代表委员就像连心桥,桥这边是科学决策,桥那头连着民生所盼。”今年的全国两会采访里,我把一位委员的话记在了笔记本上。他说,要在会内会外集民意、解民忧,这是职责所系。

这位委员为了准备与养老有关的提案,去了陕西、江西、山东等多个省份,提案数易其稿。民生无小事,想要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就必须认真履职尽责,多聆听百姓心声。

还有很多调研故事让我印象深刻——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但产品还未完全打开销路,怎么办?社区养老院硬件设施跟得上,但专业护理人员不够,怎么办?实验室有了专利和创新成果,但科研转化之路尚未打通,怎么办?……他们一路调研、一路思考,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作为党报记者,我们重任在肩,那就是报道好来自一线的声音。

“新”的力量正蓬勃涌动

本报记者  高  乔

采访中,我印象最深的是代表委员讲述的履职故事。

在农村敬老院工作15年的格西王姆代表,从敬老院66名特困老人的养老现状,谈到农村养老事业的进步和发展瓶颈;谭文英委员说起在雪中探访庐山客运索道的经历,切身感受索道升级的必要性;一些代表委员是嗓子沙哑地接受采访,但聊起自己的调研故事和工作见闻,总有说不完的话……

在两会现场,代表委员对履职的满腔热忱和强烈的使命感,让我真切触摸到中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鲜活力量。

丁列明委员说起公司每年把40%左右的营业收入用作药物研发创新;李微微委员介绍调研中体验的智慧养老系统,一个系统连接线下100多种服务;蒋鹏举委员谈及在常州参与科技创新管理工作,见证常州创新驱动发展、GDP突破万亿元规模的历程……多么可喜的气象!在中国,“新”的力量正蓬勃涌动。

10份“两会明信片”

海外网  付勇超

今年全国两会,我承担全国人大新闻中心采访室的协调和视频拍摄的相关工作,为来到采访室受访的人大代表以及记者提供支持和服务。

虽然不能外出采访,但在上会前,我就做足准备,要在有限的采访时间内,发挥自身优势,做出有“海味”的新闻产品——“两会明信片”。

我邀请了10位港澳代表,约他们写下10份“两会明信片”。每位代表也就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保障供应链安全、如何发展新质生产力等分享了自己的思考。

在采访室,我们用镜头记录下不少动人故事。一期期节目,受到各大短视频平台观众的关注,也频频登上各大平台的两会热榜;一位位代表发言,挚诚且中肯,诉说着他们的家国情怀;一份份“两会明信片”传递出他们的两会好声音,也飞向了受众心里。

当融媒体“多面手”

海外网  刘  强

今年,我承担了全国政协委员驻地网络视频采访间的相关工作,协助同事进行拍摄,虽然每晚都忙到十一二点,但我乐在其中。我为后方提供了不少第一手视频采访素材,包括自制的VLOG,努力将采访间的“主场”优势发挥到最大限度。

当好融媒体“多面手”,并非易事。进入驻地后,我与搭档提前彩排,反复操练采访间的各类设备,不断熟悉单反相机、无线麦克风、补光灯、视频会议软件、手机云台的使用,确保随时可以进入工作状态。此外,我们还做了很多应急预案。

我们的精心准备,收到各方的积极反馈。多位受访委员点赞我们照片拍得好;也有记者朋友认可我们采访间的专业度,连续三次来此采访委员……这些温暖的记忆,将鼓励我在今后的媒体生涯中,再接再厉,多创佳绩。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3月11日   第 08 版)


责编:张青津、卢思宇

手机海外网
使用手机扫一扫